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黄墁:与死者“对话”的80后女法医

2015-04-13 14:37:03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参与侦破重大、疑难案件63起,尸体检验300余具,活体伤情检验1000余人次,协助出具鉴定书500余份——这是她从警6年的工作量;

  连续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广西首届“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这是她工作6年的成绩单。

  2015年4月8日,怀揣着坚韧大爱的黄墁,荣获中宣部、公安部授予的“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荣誉称号。

  美,是你寻求真相的眼睛

  “不放过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每一次的任务对于我都是一次考核,科学还原真相,就是我的不懈追求。”

  黄墁,玉林市公安局玉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分局的第一个女法医,也是唯一的女法医。身材娇小的她屡屡勇挑重任,不管多么恶劣的现场环境,都从容应对,以专业的素质、干练的作风,展现着对法医职业、公安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挚爱。

  时间倒回到2012年10月22日15时48分。11岁的男孩李某与表弟覃某在鱼塘边玩耍,表弟下鱼塘游泳时溺亡。李某年幼,不敢告诉家长,编造了表弟被人劫走的谎言。

  案件发生当日,有人在玉林当地论坛发帖,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惶恐弥漫在玉林街头巷尾。

  专案组连续十多天马不停蹄开展侦查,证实是李某谎报案情。黄墁随专案组成员火速赶到事发地点,寻找失踪者。鱼塘水面并无尸体,细心的黄墁发现,鱼塘旁边一条小水沟里有一堆新的泥土,而泥土上面苍蝇嗡嗡乱飞,越靠近恶臭味越重。

  “尸体应该就埋在这里。”黄墁小心地用工具翻动薄薄的泥土,一具已高度腐烂的尸体露出来。黄墁将骨头、残存皮肤软组织小心翼翼地拿起,按人体结构摆放在石板上,认真检验。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黄墁在现场工作,我很震撼。别看黄墁是个小姑娘,内心真是女汉子,那架势一点不输男民警啊!”玉州分局政委陆建国对黄墁竖起大拇指。

  为尽快确认尸体身份,黄墁加班加点,连续奋战,最后证实尸体确为覃某。原来,鱼塘主发现塘中有浮尸,怕担责就将尸体偷偷掩埋。

  黄墁说:“法医这份工作需要耐心地重复,每一步都要细致、无遗漏,出现场、抬尸体,甄别、检验、观察,不放过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每一次的任务对于我都是一次考核,科学还原真相,就是我的不懈追求。”

  美,是你翻覆命运的双手

  “村里人很忌讳,很多人都说‘黄墁你干这个肯定嫁不出去了’。我只能笑笑,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要问什么样的尸体是最让人无法直视的,回答必定是腐尸!

  “七窍爬出蛆,皮肤高度腐烂,尸水横流,尸臭味百米之外都刺鼻。在现场,就算你穿上防护服,就算你洗10次、20次澡,都洗不掉那种无法形容的味道。”黄墁很坦然地说。

  一次,刑侦大队接到居民报案,称邻居家的两个年轻人很久不出门了,周围散发着奇臭无比的味道。

  “门打开的那一刻,很多人都跑了,有人忍不住吐了。我定了定神,穿好防护服进了房间,在床下发现了已经高度腐烂的尸体。”黄墁说,“当你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你会忘了周围的环境有多恶劣。从房间出来时,我才知道自己在那个狭小的房间呆了近4个小时。”

  法医的工作不仅要面对尸体,现场的一丝一毫都不可以遗漏,不论是一根毛发,还是一滴血迹,不管是地板缝隙还是家具隔层,双手、两眼都要像探测仪一般,细细扫描,提取有价值的物证。

  “与尸体接触一次只能看到大概,还要不停地去殡仪馆的解剖室细看。一具尸体或许你要触摸十数次、几十次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黄墁说。

  11年前,19岁的黄墁考入昆明医学院法医专业。“当时我并不清楚什么是法医。第一次上解剖课,我居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尸臭味我也没觉得多恶心。我想我是适合做这个职业的!”

  黄墁当法医后,家乡父老看她的眼神开始有些不自然了。“村里人很忌讳,很多人都说‘黄墁你干这个肯定嫁不出去了’。我只能笑笑,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至今,我从未后悔过,尤其在被老百姓围观的现场,大家惊讶地说‘怎么是个女孩子在验尸’时,我心里是自豪的!”

  美,是你信念坚定的内心

  “每次去拿体检报告的前几天,我都坐立不安。只记得每次颤抖着双手打开体检报告,要反复辨认是‘阴’是‘阳’。”

  2013年,对于黄墁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心惊胆战的一年。

  那年3月的一天早上,怀孕不足3个月的黄墁接到任务。“当时队领导都照顾我,尽量减少我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休息了,队里其他同事的任务就要增加。我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能去的时候我一定尽力。”

  法医这份工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尽职尽责的黄墁废寝忘食。“那一刻我真的不记得有没有喝水吃饭,甚至忘记了肚子里的宝宝。晚上9点多,工作告一段落,吃了饭之后,我觉得自己肚子不太舒服,不敢再撑着了。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哪想到孩子没有保住。”黄墁泪光闪闪。

  但黄墁休整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没有想到命运再次捉弄着这个坚强的姑娘。

  7月的广西,骄阳似火,潮热难耐。

  “验尸结束后,我准备缝合尸体,一切都按部就班,怎想最后一针就扎在了我的手指上,血顿时就流了出来。我赶紧用水冲洗,用酒精消毒。”黄墁说,“身边的民警告诉我这个死者是吸毒人员,也是登记在册的艾滋病患者,且正处于高危期。”

  黄墁立刻报告队领导。核实后,队领导立即安排黄墁去医院体检。为了预防艾滋病,她要服用副作用很大的药,呕吐不说,还会影响肝功能,每个月要定期去抽血体检。

  “我回家给正在做饭的老公说了这事,他紧张得连炒菜铲都掉在了地上。他颤抖着对我说,‘我还没从咱们失去宝宝的事里缓过来,你今天又这样了’,说着他的眼泪就下来了。我俩在厨房里相拥着号啕大哭。”黄墁说。

  回想那段让她惶恐的日子,开朗坚强的黄墁再也抑制不住泪水:“说真的,我真的怕,我的幸福人生才开始,我还没有生孩子,我的工作刚开始起步,我的生命难道要戛然而止了吗?”

  单位领导帮黄墁保守秘密,家里也只有她的爱人知道。万幸的是,黄墁与艾滋病擦肩而过。

  “每次去拿体检报告的前几天,我都坐立不安,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迈进医生办公室的。只记得每次颤抖着双手打开体检报告,要反复辨认是‘阴’是‘阳’。”

  黄墁爱人梁业健说:“她的工作是在积善行德,是神圣、正义的,我相信坏事是不会降临到她身上的!”

  同在公安队伍,身为辅警的梁业健提起妻子,眼里流露的是疼爱与理解。婚后,小两口聚少离多,不管是吃饭还是休息时间,只要队里来电话,黄墁穿上警服就出门。习惯了失落,梁业健想开了:妻子的工作,他没有理由不支持,更没理由拖后腿。有时,他放心不下妻子一人出门,便驾车一起“出警”,把妻子送到目的地,等待任务结束再一起回家。

  “我的军功章有他的一大半,我每次心怀愧疚地离开家去现场,他都给我打气,总说‘好好干工作,别操心家里’。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便踏实了。”黄墁想到爱人的陪伴,笑了。(记者 石 杨)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