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7个联络室实现“检察村村通”
甘肃:将法律监督触角向乡村延伸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村地处山区,从镇上出发到村里还要翻过好几座山。但安定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乔天倩已经是村里的熟人了,在村部的检察联络室里,有她的一张办公桌。印有她名字、照片和电话的检察联络卡每个村民家都有一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她。这,是甘肃省检察机关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大量惠农资金的投入,推动了“三农”的发展,但涉农职务犯罪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对此,甘肃省检察院从2014年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用法律赋予他们的监督权主动承担起保障基层群众利益的重任。
在甘肃,像龙滩村这样的村子有很多。如何保证国家的政策惠及每一个角落?甘肃省检察院的办法是突破以前检察机关在县级以下不设派出机构的模式,在乡镇设检察室,在村社设检察联络室,将监督向农村覆盖。一年多来,甘肃全省共挂牌成立了1239个乡镇检察室和15557个村社检察联络室。检察官定期到村里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政策法律宣传,盯紧惠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此外,检察机关还聘请了乡镇纪检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在基层相对独立的人员作为检察联络员,建立了覆盖全省乡镇村社的检察服务网络。
惠农政策在落实中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农民对自己应该享受哪些政策优惠并不知情。检察机关要监督政策的公开,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心里有数。甘肃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张泽武和他的同事们历时半年,会同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农牧厅等22个涉农部门,理清甘肃省的惠农政策。“我们目前整理出来的有8类,45个分项,95个子项。当然,还要根据情况不断更新。”张泽武说。
依据掌握的惠农信息情况,甘肃省检察院制作了《惠农政策落实入户情况调查表》。省院根据普遍的情况做出统一的模式,各地再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趁着冬季农闲时间,检察联络员们拿着调查表入户调查。不用开口问问题,村民该享受的政策全都列在上面,对哪里不明白马上就可以提出来。
通过各级检察机关的监督,“三农”工作得以在阳光下运行。庄浪县水洛镇郭堡村的村支书孙国珍对这一点很有感触:“现在政策好了,老百姓对钱很敏感,村上的工作不好干。检察官来查了,证明了我们没有违规,老百姓不疑心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做了。”
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一批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涉农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廉政氛围更浓了,法律意识更强了,扶贫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也更加规范了,专项行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也进行了报道。(通讯员 郭颂霞 记者 李郁军)
·甘肃法院正式启动2015年度双联工作
·甘肃公安近三年发生暴力抗法袭警案件246起
·甘肃涉军法援工作获联合检查组肯定
·甘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严禁瞒报反对意见
·甘肃公安现役部队加强政治工作
·甘肃检察院全面部署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
·甘肃检察院全面部署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
·甘肃甘南政法委五举措提高干警思想政治素质
·甘肃政法委督查庆阳执法监督工作
·甘肃公安部署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
·甘肃公安厅开展“零懈怠”反腐教育活动
·甘肃政法委检查指导崆峒区司法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