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眉山中院:筑强平台 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

2015-04-10 09:16:3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2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试点“诉非衔接”改革,在党委和政府的强力主导下,法院全力推动,有效整合各种化解矛盾纠纷的力量,积极探索出一条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分流、妥善化解,信访量持续排在全省末位,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途径,被誉为多元解纷的“眉山模式”。

  平台“喊得应”

  11月27日,眉山市洪雅县人民法院柳江人民法庭庭长喻军打开办案系统,自豪地介绍:“近三年,案件数量减少一半;没有抚养、扶养、赡养案件……”在绝大多数法庭审理的案件中,“三养”案件是重要组成部分,但辖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的柳江法庭却一件没有。

  “没有‘三养’案,不代表没有这类矛盾,这些矛盾都通过诉非衔接机制化解了。”这种机制带给眉山的变化,让人惊讶:“‘诉非衔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信访量持续排在全省末位。”眉山中院副院长彭国成介绍。

  喻军说,柳江法庭在辖区的5个乡镇都有诉讼服务联络点,3个景区管委会都有巡回法庭。5名干警分别联系,公开电话,与调解员保持热线联系,定期到诉讼服务联系点,了解老百姓的法律需求,处理矛盾纠纷。

  建立起有效的诉调对接平台,是党政主导“诉非衔接”的重要体现。整个眉山市一区五县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诉调对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全市6个县(区)、134个乡镇(街道)有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室),全市1344个村(居)有调解室。200多个专业调解组织、2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调解一线,城乡发生的大小矛盾都能在第一时间进入调解组织的视野。

  平台全覆盖,让全市无论是各级行政机关,还是村组(社区),一旦发生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与法院之间、调解员与法官之间,相互都“喊得应”。

  在搭建诉调对接平台的同时,眉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对接平台和领域,培育和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力量形成,当地已建立起律师、物业、保险、泡菜等18家专业性、行业性的调解组织,提高了社会组织自我调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衔接“接得起”

  在“诉非衔接”改革试点中,如何让当事人了解和愿意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眉山探索出来的“三个对接”与“辅分调审”,实现了纠纷的多级分流,确保了解决纠纷的妥当和规则之治的权威。

  对接组织。把非诉调解组织请进法院办事。全市共设立了42个非诉调解工作室,方便当事人就地调解矛盾。

  对接效力,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赋予非诉调解协议强制效力。以前,非诉调解“说话不管用”,现在,协议能够很快得到司法确认并发挥效力,调动了非诉调解组织的积极性。

  对接机制。眉山探索出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对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中双方认可的事实予以记载固定,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对无争议事实不再进行法庭调查,极大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大对接使矛盾纠纷在法院内外实现有效分流。2014年,“三接”机制为眉山法院成功化解8627件纠纷,占传统民商事案件的72.53%。“三接”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外部分流,“辅审分审”则实现了案件在法院“门内”分流。

  近日,峨眉山市绥山镇中王村的陈卫田怒气冲冲来到眉山中院,上诉一起交通事故案。作为眉山中院诉讼辅导室主任,法官辛利平给陈卫田倒上一杯茶,劝慰他“别激动,有话慢慢说”。原来,陈卫田去年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他认为一审的判决结果在计算方式上有问题,少给自己算了8000多元钱的赔偿款。“打官司的风险,你晓得不?”在辛利平的辅导下,陈卫田逐渐平静下来,同意在法庭主持下进行调解。最后,陈卫田的案子当天立案并分流到速裁庭。

  矛盾发生后,如何让当事人了解和愿意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眉山市两级法院通过诉讼辅导让当事人自愿选择。2014年,眉山全市法院到省信访案访比仅为0.85%,同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试点过程中,眉山市委专门为两级法院增编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为中院增编设立诉讼辅导室、司法公开办公室两个内设机构,增配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科级领导职数8名、调解人员编制33名。同时,还充分保障改革试点工作经费,打造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增强了法院和各非诉调解组织参与试点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效果“划得来”

  “诉非衔接”改革试点涉及诉讼和大量非诉讼单位,如何调动这些相关单位的积极性?自改革试点开始以来,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上升为全局性工作,凸显政治优势,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市委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工作方案,5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改革试点工作,3次召开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并将试点工作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眉山市委还将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民事纠纷诉前调解率、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纳入全市统一考核,全面增强各区县党政和市级各部门参与试点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性。有效的平台搭建、畅通的机制对接,使参与改革试点的各方感觉“划得来”。

  近年来,眉山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全市万人起诉率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访量在全省也排在末位,这与诉非衔接构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矛盾就近就地就快化解不无关系。”眉山中院院长刘楠说。

[责任编辑:都耀坤]
相关报道

·四川达州举办依法治市专题培训班
·"官司"去哪儿了?四川探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官司"去哪儿了?四川探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四川公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川巴中公安局: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安建设
·四川成都检察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监督活动

·四川成都检察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监督活动
·四川泸州司法局召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会
·四川巴中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直面群众呼声
·四川凉山警方推出12项新举措服务群众
·四川遂宁司法局深入县区督办回访鉴定案件
·四川凉山州公安机关推出服务群众12项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