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四项建设”,实现工作见实效、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天津市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新常态,以构建符合实战要求、体现实战特点的现代警务机制为总目标,坚持走主动警务之路,深入推进情报、指挥、勤务等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在谈到实战化警务机制改革时,天津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公安机关迫切需要提升主动发现、主动控制、主动打防的能力。全市公安机关将以“四项建设”为契机,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用公安民警的智慧与汗水赢得信任、护佑平安。
深化情报研判机制改革,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为构建精准高效的情报信息体系,天津市公安局提出情报主导实战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情报工作新机制。2015年初,天津市公安局按照“情报与行动对接”的思路,开通运行了“情报预警平台”。情报预警平台以数据资源共享为依托,汇集了内外部70余个单位、部门信息数据资源,并采取建档、建库、建模和集中办公、统一运作等情报工作新战法,实现了重大警情“预知、预警、预防”。
在此基础上,天津市公安机关着力构建情报部门牵头、相关警种主导、基层一线支撑的情报信息收集体系,推行“盘检即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机制,落实全警情报责任。同时,开通警务通核录和布控预警功能,使全局15000台警务通构建成一张情报信息收集并实时预警的动态管控网络。此项功能开通以来,已发布布控指令8万余次。
深化指挥巡控机制改革,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水平
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并发挥其龙头作用,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实战效能的“引擎”。今年以来,天津市公安局围绕“再快一分钟”的要求,深化110接处警指挥机制改革,推行指挥巡控一体化工作模式,实行动态指挥、动态布警。同时,建成警用数字集群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图传系统、现场应急指挥综合通信平台等音视频通信传输系统,建立健全市局、分局两级指挥中心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对110警情的“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
为给指挥处置提供警力上的充分保证,天津市公安局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屯警街面、警力前置、高效处置。一是警力下沉,抽调市、区两级20%机关民警下派出所工作;二是交警上路,每天全市交警的二分之一警力上路执勤;三是特警前置,驻守27个重点防控区;四是建立特警、巡警和武警联勤联动机制,全市社会面每天投入5500名民警、500名武警和2000辆警车,让群众“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五是按照任务层级需要,在重点要害部位建立“1分钟快速处置圈”,在中心城区、环城地区和与外部接壤地区建立3级堵截控制圈,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案事件能够反应得快、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今年以来,天津市发生的6起盗抢金店案件全部告破。
深化勤务制度模式改革,发挥打防管控组合拳实效
科学有效的勤务制度和勤务模式是建设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为推进常态化主动勤务模式建设,天津市公安局探索建立社会治安预警评估机制,市局局长办公会议每周专题通报研究全市治安维稳情况,市局组建研判小组专司110警情特别是“两抢”、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电信诈骗等侵财类警情的分析研判,每月召集全市警情持续高发的派出所所长会议进行研究,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部署随着警情变”。同时,建立完善警力动态调整机制,精确科学布警,灵活安排勤务,最大限度把警力投向案件多发的重点时段、重点部位。
以问题为引领,围绕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天津市公安局不间断开展“严打严防百日行动”、“解矛盾、破小案、防事故、保民安”等专项行动,全局专项和分类行动交相呼应。同时,市公安局整合情报、刑侦、技侦、图侦、网侦等专业力量,按照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合成作战的要求,建立完善同步上案、多侦联动、多轨联控、联合作战机制。2014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命案、绑架案件100%侦破,今年以来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39.3%。
为积极掌控动态治安局势,天津市公安局深入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常规力量巡逻、公安武警联勤、特警动中备勤与固定卡点查控相结合的巡控模式,实现全时空、网格化掌控社会治安。全面推行社区警务“六进六全”工作机制,开展社区警务室“十百千”工程。对重大活动安保实行局长负责制,完善指挥体系和责任体系。今年春节期间,全市110警情同比下降18.9%,其中刑事警情下降23.3%。(刘晓霞 巡宣)
·甘肃公安厅:掌上警务室 用心打造优质服务
·湖北:“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
·北京昌平法院:警务指挥中心保诉讼安全
·山东济南:打造民生警务新常态
·福建长汀:微警务服务大民生
·陕西西安公安机关实现警务前移民警专职化
·陕西西安公安机关实现警务前移民警专职化
·云南瑞丽市推行“沿边村寨网格化警务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
·北京:警务服务在互联网上“跑起来”
·山西太原铁路公安处网上警务督察保平安
·福建福州马尾:"陈管家"和他的"三微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