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王盛:信念铸心中 责任负肩头

2015-03-31 10:58:2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央广网 

  2015年的春天,对于浙江省台州市检察院公诉处一处副处长王盛来说,或许是他职业生涯里最忙碌的春天。在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后,王盛的光荣事迹在全国检察机关盛传。案头厚厚两沓卷宗在等待着这位检察官的审阅,全省检察机关也邀约他传授经验,答疑解惑。王盛频繁地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他尽可能详细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比平常工作时还要忙碌一些”。谈起获得荣誉之后的心态变化,王盛浅浅一笑,“不给我这个荣誉,我也是做现在的工作;给我这个荣誉,我还是做现在的工作。所以获得这个荣誉后,我的心态其实没有任何变化。”人如其言,王盛正是这样平凡朴实。若是脱下一身整洁的检察制服,他与大街上的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区别。若非要指出其中区别,那便是王盛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时刻牢记一个检察人肩上的责任。

  心怀群众:为老百姓做点事

  15年前,王盛从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他同时被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和上海一个政府单位录取,但怀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检察事业的向往,王盛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台州,开始他的检察人生。

  要做好检察工作,严谨细致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必备素质。而“为老百姓做点事”,则成为王盛用心做好每一份工作的全部动力。

  从检近15年来,这位38岁的检察官经办各类刑事案件700余起,涉案数千人,无一错案,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并荣获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几年前,王盛曾经手过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因怀疑妻子有外遇而将其杀害,留一下9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这两个孩子的信息在数十万字的案卷中仅出现过一次,王盛却留心到了,在案件判决后的第一时间了解到这对孩子的监护人远在贵州,并且已经年过80,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王盛便积极为这两个孩子申请司法救助,得知司法救助金不足以给这两个孩子的生活带来多少显著的改变,王盛又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有关民政部门的帮助为这两个孩子申请长远的救助。司法救助款拨下来时已经临近春节,两个孩子的姑姑来检察院领取救助款时,王盛再三叮嘱她,让她把这笔钱花在孩子身上。临走时,王盛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百块钱,交给孩子的姑姑,让她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当作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

  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左袁蜻是王盛的同事,她曾在基层检察院做过5年的公诉工作。在回忆起这件事时,左袁蜻很是钦佩,“如果换成我,我可能就不会注意这两个孩子,也会错失帮助他们的机会。”她补充说,“我曾经认为我在基层的公诉工作可以配得上‘无悔’二字,可是与王盛共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是有遗憾的。为什么我没能像王盛这样对待我的当事人?如果我能和他们多一点交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也许很多事会有更好的结果。”

  热情踏实:同事们都为王盛“点赞”

  为王盛的工作能力、心怀群众“点赞”的同事,不只是左袁蜻一个。王盛平时为人亲切,待人接物都很热情周到,于是在检察院内便有了“老王”这个称呼。同事们总爱拿“老王”来激励自己,“苦不苦,想老王”、“累不累,想老王”成了同事们之间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号。“老王”也的确起到标杆模范作用,以身作则,为检察人树立了一个真诚阳光、博学多识的榜样。

  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孙婷婷和王盛共事多年,谈起王盛,她除了钦佩,还有很多感激。刚从基层检察院调到台州市检察院时,孙婷婷手中的资料不齐全,经常有问题需要请教王盛。王盛平时虽然工作繁忙,但总能抽出时间为她解答问题,并且不仅停留在问题本身。王盛还会详细解说出这些依据的出处,或是一本书,或是某一次会议纪要,他总能清楚地记得。有时,一段时间过去后,孙婷婷还会接到王盛的电话,说他在杂志上看到有关某问题的案例,建议孙婷婷再去看一下。“其实我有时候都忘记了,没想到老王还放在心上,我特别感激他。”

  孙婷婷的印象里,“老王”的乐观阳光其实影响了许多人。2010年,王盛因肾脏患有囊肿累到在工作岗位上。可是做完手术没多久,王盛就悄悄出院回到工作岗位上。孙婷婷偶然在走廊上看到王盛按着肚子缓慢行走的背影,才得知他并未遵照医嘱在家休养。当时王盛只是随意说了一句,“没事啦,在医院已经休养十几天了,差不多啦。”孙婷婷说,“这就是老王,没有什么豪情壮语,也没有去刻意塑造什么伟大的形象,就是以看似平凡的举动影响着我们。”

  牺牲奉献:为了对得起更多的家庭

  2009年7月,王盛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被诊断为脑瘫患者。儿子在广东治疗近5年,王盛仅去看过儿子几次。2010,王盛的母亲被诊断出癌症,王盛只得每天提前上班,争取能够按时下班,回家陪伴、照料母亲。

  “我特别怕说起我母亲的病,因为害怕自己会流眼泪,我心里其实非常内疚。”王盛的声音变得沉重,略有停顿后,他又说,“那时候母亲和我说她身体不舒服,我以为只是小感冒,也没有及时带她去医院看病。如果能早半年就去医院接受治疗,我母亲可能只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就能康复,不用再忍受手术后的放疗、化疗给她的身心带来的痛苦。”王盛的言语中饱含歉意。现在王盛的儿子已经满6岁,治疗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他也偶尔会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参加亲子游园会。周末,王盛会回到父母家中,为他们做饭,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陪伴就是最大的孝道”,这个道理王盛深有共鸣。

  对王盛来说,这是内心倍受煎熬和挣扎的几年,一方面,儿子需要父亲的关爱,妻子需要丈夫的支撑,母亲需要儿子的陪伴;另一面,群众需要他敬业工作,案件涉及的群众背后也同样是一个个家庭。肩负一名检察人员的责任,王盛只得将对家庭的愧疚和亏欠压在心底。还好这个阳光乐观的检察官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从煎熬中走了出来,“哭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何必要哭着过完这一天呢。”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王盛一直保持到现在,案件再棘手,卷宗再繁琐,他相信总可以解决。

  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大楼进门处电子屏上,“赤诚、守正、精进、阳光”八个大字鲜红醒目。每一天的清晨,王盛迎着朝阳,走进检察院,也走向这八个字凝聚的台州检察精神。这一聚集了几代台州检察人优秀传统的检察精神,好比是一面闪亮的精神旗帜。而这面旗帜,又在王盛这一代检察官心中飘扬。(徐婷)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