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安徽法院开展“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活动

2015-03-31 09:25:4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安徽法院建设诉讼服务中心

最大限度减少群众问累诉累跑累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安徽省127个法院,已有111个建成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温馨舒适的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进入一个厅,可以“一站式”办理除庭审以外的所有诉讼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问累”、“诉累”、“跑累”;初步实现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印象、司法形象、司法权威的窗口,折射审判质量、审判作风、审判纪律的窗口,发现、化解和预防重大敏感性案件的窗口。

  规范建设实现新跨越

  2009年12月以来,安徽法院普遍开展了“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活动,便民措施不断加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月14日下午,浙江省金华市的戴律师坐在原告公司办公室里,通过视频软件接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远程调解室,提出原告诉求。经法官数轮调解,这起标的一千万元的工程保证金纠纷案达成调解协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深刻感受到,由于受设施、功能、人员配备、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立案信访窗口’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诉讼需求。当事人期盼打一个高效率、低成本、透明化的官司。”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表示,“因此,全省法院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制度完善、服务规范的诉讼服务中心 ,让群众在一个大厅里就可以‘一站式’办理除开庭以外的诉讼事务。”

  2012年4月,安徽高院党组决定在全省法院建设“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诉讼服务中心。为准确定位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该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意见(试行)》。

  诉讼服务中心须具有3大功能,即诉讼服务功能、纠纷分流功能、矛盾化解功能。具体职能包括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诉前保全、司法救助、诉前调解等23项。全省法院把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相继召开了“启动会”、“推进会”和“现场会”,自上而下统一场所名称、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功能分区、统一岗位职责,从而保证了“中心”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

  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该改建的改建,该扩建的扩建,该新建的新建,将更多空间让给群众。短短两年多时间,改建30个,扩建38个,新建43个,诉讼服务中心面积总计7.24万平方米,平均每个诉讼服务中心约652平方米。

  与此同时,全省三级法院共用的集便民服务与司法公开于一体的诉讼服务在线平台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公众开放,实现了生效裁判文书、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全公开。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由点到面的铺开、自量到质的跃升,整体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亲民便民彰显新形象

  徽州方言的发音千差万别,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顺畅沟通。法官用普通话和有些当事人交流起来很费劲,往往一个意思要解释半天,但要是用他们自己的方言来沟通的话,三言两语间就讲清楚透彻了。

  针对一些不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强的当事人,黄山市两级法院特意确定土生土长、精通一地方言的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担任方言翻译,让群众打一个“明白的官司”。

  在建设诉讼服务中心过程中,各级法院始终把服务、方便群众摆在第一位置,着力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服务不规范、不亲民、不便民等问题,在诉讼服务中心率先解决“六难三案”中的“六难”问题,打造出高效率、精细化、接地气的为民司法新形象。

  为了给群众营造温馨舒适方便的诉讼环境,各地诉讼服务中心普遍提供诉讼指南、文书样本、自助查询、书写桌椅、休息座椅、笔墨纸张、饮水器具、便民雨伞、急救药箱、老花镜、打印、复印及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设施。有的法院还根据本地诉讼服务工作特点,设立手机充电站、使用叫号排队系统,建有心理疏导室,开设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及农民工资等绿色服务通道。

  在此基础上,全省法院还不断创出便民服务新路子:安徽高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在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窗口,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实行互认互通,确保困难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及三山、舒城、泾县等县区人民法院在安徽高院要求的23项功能基础上,将服务功能拓展至30余项;来安、淮上、定远、合肥蜀山、芜湖鸠江等县区人民法院采用二维码、网络平台、短信平台、QQ等向当事人推送有关信息,将现代科技融入诉讼服务;芜湖、临泉、凤台、黄山屯溪、阜阳颖东等县区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庭推行诉讼服务站建设,将规范化建设延伸至法院工作最前沿;繁昌、芜湖镜湖等基层人民法院将便民诉讼服务点建立到乡镇和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诉讼事项。

  如今,诉讼服务中心各项业务已经步入正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新型诉讼服务作风正在形成,亲民为民便民的诉讼服务窗口形象得到确立。

  化解纠纷创出新机制

  “诉讼服务不能仅体现在狭义的‘周到服务’上,落点应当在司法公正、化解纠纷等司法为民上。”安徽高院这一刚性要求,让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在广度和厚度上不断得到拓展。

  安徽高院专门制发了诉讼服务中心岗位职能等规定,各地法院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前瞻性,建立完善首问负责、文明接待、岗位责任、涉诉信访等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诉讼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诉讼服务中心建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平台。

  黄山市两级法院由诉讼服务中心会同审判管理部门对诉讼案件进行分流、优化和调控。对于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由诉讼服务中心先行督促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对于督促无效的立案受理移交执行局予以强制执行。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与审判执行工作形成无缝对接机制,推动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马鞍山市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全覆盖,开创了快速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新机制。

  各地法院注重发挥诉前调解功能,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的由人民调解员进驻开展调解工作;有的与工商、交警、消协、保险、妇联以及基层调解组织进行诉调对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与民间调解组织——“老娘舅”调解机构进行对接;泾县、鸠江等人民法院与交警部门对接,对交警部门调解的纠纷,现场进行司法确认,固定调解成果。全省涌现出天长市人民法院“毛开江人民调解室”、界首市人民法院“王海燕调解工作室”、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汤贯方调解工作室”、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骆永华调解工作室”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响亮品牌,将大量纠纷高效、快捷地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提升公信取得新进展

  在社会矛盾多发的形势下,特别是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后,安徽高院要求全省的诉讼服务中心更多地肩负起矛盾化解职责。各级人民法院最大限度地发挥诉讼服务中心的“减震器”、“防火墙”、“晴雨表”作用,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全省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涉诉信访改革,树立起全系统“大信访”观念,建立统一指导、统一调度、统一交办、统一督办、统一责任的“五统一”工作机制,真正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分工明确,上下联动,横向协作,责任落实,统一建设,规范运行”的工作大格局,增强化解涉诉信访的合力和效果。

  为解决“入口不畅”问题,安徽高院出台了诉访分离工作办法,进一步明确“诉”与“访”的范围,提出分别处理的措施,对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的事项,及时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办理。

  为解决“程序空转”问题,全省法院对负责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立案、审查、再审业务部门力量进行充实,职能进行调整,形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查、再审一体承担的工作新格局。

  为解决“出口不畅”问题,对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后的后续工作,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交至地方落实稳控帮扶责任、省高院巡回督导帮助解决等工作机制。

  为拓展群众信访渠道,全省法院全面开通网上信访、视频接访平台, 方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规范网上信访、视频接访办理规程,初步形成专人负责、场所固定、办理规范的网络信访办理工作态势。

  为探索律师为主体的社会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案件,各地走出了人民陪审员、廉政监督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问题工作新路径。

  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源头治理、信访接待化解功能的发挥成效显著,重大敏感案件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防控,第一时间被化解”,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涉重大敏感案件的信访问题发生。安徽法院的案访比882.4∶1,位列全国第二,远高于357.9∶1的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法院通过持续加强和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有力促进审判质效的全面提升。2014年办案数量再创新高。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87769件,审、执结541210件,民商事、执行案件标的额1428.7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7.26%、16.67%、75.74%。审判质效持续向好。案件质量综合指数91.12,同比增长3.26%,24项评估指标有17项同比增益;一审服判息诉率91.07%,二审改判发回率0.74%。(记者李忠好 通讯员 周瑞平)

[责任编辑:都耀坤]
相关报道

·安徽巢湖侦破涉枪团伙贩毒案
·安徽公安政务窗口创新服务
·安徽人大常委会将暗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
·安徽公安:政务窗口创新服务
·安徽: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安徽高院:提升干警政治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安徽高院:提升干警政治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安徽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 树立正确法治理念
·安徽政法委:建立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
·安徽:权力清单建设省市县三级铺开
·安徽休宁:百名干部“开门”大接访
·安徽马鞍山法院开通微信立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