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岳
人物小传
吴旭者,以政法委副书记之位,综治办主任之职,担红色圣地遵义平安之责。谋全局,心有棋盘;督工作,身现街巷。抓综治,力推一票否决;创平安,深植以人为本。安全感连升,心记吴书记之累;表少年走稳,感念吴伯伯之爱。躬身基层十四载,终无怨言,得“老黄牛”之号。悉心在侧,病妻之支柱;每午问安,老母之依靠。旭也,贵州好人,中国好人。
每天早晨5点,或许更早,出门买菜、洗菜、熬药、收拾家务,吴旭一天的生活就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为患癌妻子打理好早中餐及药品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中午,他还要去看望年迈的老母亲。
患癌妻子的支柱、80多岁母亲的依靠、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的重担,于吴旭而言,三个角色都举足轻重,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到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这一角色上,只为了红花岗区的平安事业。
从2000年6月至今,吴旭一直在红花岗区委政法委担任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这一干就是14年。14年来,他不计名、不计利,殚精竭虑的是60多万百姓的平安事。
红花岗区是中国革命圣地——遵义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平安红花岗建设面临的形势复杂、工作量很大。作为基层政法干部,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执行者,全区15个镇街、121个村(居)、198条主街主巷、300多条背街背巷的治安账本全部清清楚楚地装在他心里,86个治安岗亭的值守情况常常被他突袭检查。很多社区干部都记得:治安岗亭初建时,一些人认为这是做做样子,因此在值守时经常脱岗。
为真正发挥岗亭对社会治安的防范作用,吴旭有时会在凌晨两点独自上街查看,见到无人值守的岗亭就会拿走登记簿,第二天镇街政法委书记被通知到办公室汇报整改、督促措施。吴旭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的工作作风,推动和实现了岗亭24小时有人值守。
在他的全力主推下,红花岗区招聘了365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并下沉到村(社区)开展巡逻防范;老城步行街、中华南路等组建了市场化运作的巡防队伍,至今辖区内没有商户被盗。
在吴旭主导下,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在全区得到强力推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吴旭心里始终装着平安红花岗建设这一整盘棋。
2004年,他首次将以人为本理念植入平安创建活动,在红花岗区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大大丰富了平安创建的内涵;2006年,他组织开展“安全文明片区”创建活动,将一个个孤立的“安全文明小区”连接起来,形成较大区域的“安全文明片区”;2012年至2013年,他组织开展“平安幸福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2014年,他又牵头深化平安建设,全力打造“平安小区 温馨家园”,进一步提升了平安创建质量,获得中央、省、市综治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2年3月28日,吴旭倾尽心血筹备的红花岗区见义勇为工作协会正式挂牌,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在各镇街成立见义勇为工作站、村(居)成立见义勇为工作联络点,确保对见义勇为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认定表彰。14年来,红花岗区先后涌现出陈远华、赵继远等215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其中5人获得国家级表彰,11人获得省级表彰,成为贵州省最多的区。2013年,在吴旭的组织下,见义勇为工作协会全力寻找历年来受到表彰但住址、电话等信息残缺不全的见义勇为人员,并逐一进行走访核实,为全区所有见义勇为人员建立了“英雄档案”。
2012年4月,旨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遵义市新雨学校开始启动建设,在4个多月里,吴旭白天夜晚、雨天晴天都在奋战,终于确保学校在当年9月如期开学。“如果其他部门都这样干工作,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时任区长赵继峰说。
学校软硬件设施建成后,吴旭更加繁忙了,从师资队伍、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到学生的寝食起居、安全防范等等,他总想万事周全。“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可爱,他们成为问题少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生活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走正道,今后才不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吴旭总是这样叮嘱学校的教职员工并身体力行。
在新雨学校,吴旭被孩子们称为“吴伯伯”。
“对于这些孩子们,他们成才的标准不是考上清华、北大,而是走正道,走一条干干净净的人生道路。”吴旭说,至今,走出校门的200多名学生以走正道的方式实现了新雨学校的初衷,红花岗区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减少,新雨学子的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成为拉动该区安全感上升的引擎。
从2011年至2014年,红花岗区群众安全感测评连年上升,2013年达到了92.38%,首次突破90%大关,2014年,达到95.83%,再创历史最好佳绩。
可成绩背后,同事们都心疼地说:“吴书记太累了。”
鲜有人知道,坚强、能干的背后,吴旭也是一个患有严重心肌炎、长期失眠的病人,好几次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深夜昏厥在卫生间,第二天仍克服身体不适继续工作。
2013年7月,在被贵州省文明办评为“贵州好人”后,2014年6月,吴旭又被中央文明办的官网中国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9月,遵义市委政法委发文,号召全市政法系统向吴旭学习。
吴旭从不在外面吃午饭,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多年,“中午要去看看母亲。”他说。
为真正发挥岗亭对社会治安的防范作用,吴旭有时会在凌晨两点独自上街查看,见到无人值守的岗亭就会拿走登记簿,第二天镇街政法委书记被通知到办公室汇报整改、督促措施。吴旭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的工作作风,推动和实现了岗亭24小时有人值守。
在吴旭主导下,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在全区得到强力推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吴旭心里始终装着平安红花岗建设这一整盘棋。
2004年,他首次将以人为本理念植入平安创建活动,在红花岗区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2006年,他组织开展“安全文明片区”创建活动,将一个个孤立的“安全文明小区”连接起来,形成较大区域“安全文明片区”;2012年至2013年,他组织开展“平安幸福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2014年,他又牵头深化平安建设,全力打造“平安小区 温馨家园”,进一步提升了平安创建质量。
2012年3月,吴旭倾尽心血筹备的红花岗区见义勇为工作协会正式挂牌,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在各镇街成立见义勇为工作站、村(居)成立见义勇为工作联络点,确保对见义勇为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认定表彰。
2012年4月,旨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遵义市新雨学校开始启动建设,在4个多月里,吴旭白天夜晚、雨天晴天都在奋战,终于确保学校在当年9月如期开学。“如果其他部门都这样干工作,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时任区长赵继峰说。
学校软硬件设施建成后,吴旭更加繁忙了,从师资队伍、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到学生的寝食起居、安全防范等等,他总是做到万事周全。“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可爱,他们成为问题少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生活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走正道。”吴旭总是这样叮嘱学校的教职员工并身体力行。
在新雨学校,吴旭被孩子们称为“吴伯伯”。“对于这些孩子们,他们成才的标准不是考上清华、北大,而是走正道,走一条干干净净的人生道路。”吴旭说,至今,走出校门的200多名学生以走正道的方式实现了新雨学校的初衷,红花岗区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减少,新雨学子的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从2011年至2014年,红花岗区群众安全感测评连年上升,2013年达到了92.38%,首次突破90%大关,2014年,达到95.83%,再创历史最好佳绩。
可成绩背后,同事们都心疼地说:“吴书记太累了。”鲜有人知道,坚强、能干的背后,吴旭也是一个患有严重心肌炎、长期失眠的病人,好几次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深夜昏厥在卫生间,第二天仍克服身体不适继续工作。
2013年7月,在被贵州省文明办评为“贵州好人”后,2014年6月,吴旭又被中央文明办的官网中国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9月,遵义市委政法委发文,号召全市政法系统向吴旭学习。(记者王家梁 通讯员龙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