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称“厦门司法强戒所”)以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主业,为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戒毒教育矫治方法,近年来运用“中华魂”主题教育、传统文化、名言警句、闽南精神、“音乐疗法”、“爱心之旅”等教育形式,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戒治效果,实现了连续第15个安全年。
“中华魂”教育强“魂”健体
近年来,厦门司法强戒所“中华魂”主题教育每年一个主题, 进行了“祖国在我心中”、“中国精神颂”、“颂歌献给党”、“理想点亮人生”、“中华美德颂”、“放飞梦想”六个专题,坚持传统文化与法制戒毒教育相结合,紧扣法制、思想道德、戒毒教育主题的同时,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戒毒人员端正对强制隔离戒毒的态度,树立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悲观,不颓废,不自弃;坚持普遍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每年开展读书征文、禁毒演讲、诗歌朗诵、禁毒宣誓、帮教演出等专题教育活动,促进思想转化;坚持课堂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与戒毒教育融为一体贯穿始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贴近生活,使戒毒人员的思想不断净化,恶习得到矫正。
倡导闽南精神激励人生
《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不仅福建闽南地区流行,也风靡海内外。厦门是著名侨乡,形成了“爱拼、向善、诚信、团结”四种精神。长期以来,闽南地区依靠这种精神促进了社会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2012年以来,厦门司法强戒所结合厦门的地域特点,组织开展“爱拼、向善、诚信、团结”四个专题系列教育,丰富戒毒人员矫治内容。
第一专题——“爱拼”。以海外闽南知名企业家通过多年勤劳打拼,终于取得成功的实例,说明闽南人性格的代表就是爱拼精神,用《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启发戒毒人员,阐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激励戒毒人员重新振作起来,再也不能过自我颓废、浑浑噩噩的日子。
第二专题——“向善”。以厦门著名景点“南普陀寺”的历史和弘一法师的故事,说明闽南人一向乐善好施的传统,重点介绍做人的因果关系,旨在引导戒毒人员深刻反省过去、认真把握现在、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并告诫戒毒人员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早下决心戒除毒瘾,弃恶从善,多种积德的“因”,才能结出善报的“果”。
第三专题——“诚信”。弘扬“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精神。由此启发戒毒人员,戒毒也要讲诚信,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戒而不断,以致“多进宫”,这样的结果,家庭亲人不耻、朋友和社会难容。
第四专题——“团结”。列举当年闽南人逃战乱下南洋时的心酸故事,为了获得一片生存空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抱成一团、团结一心,终于有了现在繁华的“唐人街”、“华人社区”等新天地,教育戒毒人员要把“团结”用在正道上,把“团结”用在扶弱帮困上。
创新“音乐疗法”舒缓情绪
在厦门司法强戒所,民警们创造性地开展了音乐戒毒法,收到了奇效。活动一开展,戒毒人员对这种新型的戒毒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警引导戒毒人员欣赏音乐和体验音乐,使戒毒人员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心理需求,在如痴如醉的音乐声中,减轻了痛苦、缓解了压力、淡化了对毒品的渴求。
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音乐的频率、节奏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在生理上会引起人体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产生共振。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在心理上会改善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应激能力。对戒毒人员来说,就非常有助于消除他们离开毒品后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感觉。开展音乐戒毒后,戒毒人员开始爱上了音乐,他们在休息时间自觉地哼起了歌曲,戒毒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七大队还组建了“新起点”乐队,在民警的帮助下,乐队购买了吉他、架子鼓等乐器,经常在队里自弹、自唱、自演节目,带动了全队的文艺氛围。将戒毒的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创作了12首励志歌曲。其中《团结一致走向前》作为队歌在全所传唱。世界著名乐队指挥家郑小瑛带团来所演出,七大队的小乐队还同台演出了节目。
厦门司法强戒所民警运用音乐疗法,缓解戒毒人员痛苦,提高戒治效果的经验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QC”成果研究,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国科技协会四部门命名为“2014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支持“爱心之旅”引人向善
吸毒需巨额开销,戒毒人员大多把家产都吸光了,亲戚朋友也骗遍了,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抢劫。不少人亲友反目、妻离子散、家徒四壁。
戒毒人员孙某,因吸毒于2012年9月被强制隔离戒毒。他育有3个子女,最大不满16岁。入所后,其妻子也因参与贩毒被判刑3年,正在服刑。3个子女扔给了贵州老家父母。高龄的父亲得知儿子吸毒、儿媳被判刑的事实后在悲愤中去世。近80岁的老母亲带着3个小孩,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过得异常艰苦。14岁的大女儿除了读书,还要帮奶奶带两个弟弟,帮做家务。大队民警了解这些情况后,发动全队戒毒人员和民警们捐款1500元寄给了孙某某母亲。大队支部领导还与厦门有爱心捐助意向的企业联系,每月给孙某某家固定捐款,期限为两年。及时的援助解决了孙某某一家的困境,使孙某某真正感受到了戒毒所的温暖。
2013年9月,戒毒人员吴某母亲患癌,家里生活很快陷入困顿之中,当时的吴某食不甘味、寝食难安,情绪低落,常常心不在焉。大队及时将他的情况报告领导,主动到吴某所在的辖区街道和慈善机构反映情况,辖区街道和慈善机构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发动社区群众为吴某的母亲捐款,并联系医院进行手术,减免了一大部分医疗费用,使吴某母亲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七大队“爱心之旅”活动开展以来,他们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捐出一些钱给孤寡老人、孤儿及残疾智障者。“每人每月少抽一包烟,捐出5元钱,集中起来进行爱心捐款。”2011年8月17日,七大队90名戒毒人员委托副大队长给厦门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送去第一期爱心捐款1140元;2011年11月7日,送上第二期捐款1000元。2014年,通过厦门慈善总会,大队全体民警和戒毒人员一起捐助了4390元爱心款给贫困大学生——福建经贸学院学生陈某某。2013年底,厦门慈善总会要在春节前举办“第八届慈善年夜饭”,七大队戒毒人员委托民警认捐15桌共4500元。当民警们从厦门慈善总会领回“慈善年夜饭”的认捐“荣誉证书”时,戒毒人员在欣喜之余,有了新生的感觉,纷纷表示:“爱心之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