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衢州市平安综治工作紧紧围绕“保衢州一方平安”总目标和“知民情、化民怨、解民忧、助民富、保民安”的工作主线,尽职尽责、真抓实干,全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预期目标任务:全市信访总量17894件人次,同比下降24.7%,其中市本级6411件人次,同比下降26.1%;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8.6%和8.9%,其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0年实现“零增长”。
老百姓享受着平安衢州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平安“三率”的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服务保障大局:平安足迹四方延伸
“‘五水共治’中我们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治理污水,我们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养猪大户污水排放问题。”2014年2月8日上午,江山市虎山街道何家山村会议室内,收看全市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动员会后,衢州检察院副调研员熊宝山与30多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交流“五水共治”目标、任务和要求。
这是衢州市各级政法机关围绕市委中心大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剪影。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干好“四件大事”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家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十大专项”等重点工作,市委政法委制定出台系列服务保障意见,强化落实风险评估、矛盾排查化解、现场安保、司法调解、法律服务等有力举措。尤其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公安机关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全市“河长”对应配置市、县两级“河道警长”358名。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涉嫌水体污染违法犯罪案件13起,打击犯罪嫌疑人20人,成功调处涉水矛盾纠纷586起。
2014年,全市上下联动,打出了一系列平安护航“组合拳”,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面提质增效,全市开展各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55件,准予施行153件,暂缓施行2件,排查化解各类涉稳问题矛盾纠纷1388件,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中心工作的推进;审慎处理涉企、涉项目、涉众类纠纷,严厉打击传销、非法集资、经济诈骗等经济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强势推进非访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依法开展利益诉求群体化解稳控,有效处置了一批重大涉稳案事件隐患,坚决守住了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底线; 实施常态化滚动排查、专项行动集中排查和重要敏感时段专门排查相结合,深化落实“三色预警”机制,及时把各类不稳定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
创新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固本强基
2014年9月29日下午,柯城区万田乡50岁的“老娘舅”余国昌翻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面记满了半年来每件矛盾的调处过程。自成为乡一级的“老娘舅”后,他每天忙得连轴转,农村的小事都少不了他的居中调解。万田乡打破原有的网格管理制度,重新创建“三级网络、三个平台、三层激励”的“三个三”管理架构,“三个三”管理模式由乡、村、网格构成,并设立由乡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村治调服务站和网格信息处理点构成的3个平台。
这是衢州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围绕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积极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在出台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龙游和衢江分别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加强治调组织建设两项工作试点。龙游县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工作,从村风民俗、村务管理、邻里关系、平安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对村民权利义务进行全方位约定,有力提升了村民自治水平和村两委战斗力,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得到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的充分肯定。衢江区加强和改进村级治调组织建设,充实治调队伍,完善人员选配、职责任务、经费保障、积分考核等措施,积极发挥治调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治安防范能力,得到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刘力伟的充分肯定。全市积极推广“警官兼村官”、“村官任协警”、“项目警官”、“河道警长”等工作机制,发挥了强保障助发展、护生态促和谐的积极作用,开化县的平安义工队伍建设和省际平安边界创建、常山县“一条龙、一站式”的交通事故调解处理中心等形成了特色和亮点。
为发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统揽主导作用以及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的平台载体功能,全市100%的乡镇(街道)配备综治委(办)主任和中心专职副主任,93%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村级治保、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95%以上的村治调干部达到3人以上。
衢州还强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市网格数由原来的1.7万个调整为607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365人,组建各类服务团队7094个。与此同时,市县乡村四级共2533个用户,均已全部开通运行平安浙江综合信息平台。
提升防控体系:民意引领警务升级
2014年,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拨通了许多市民的电话,这个机构在全市每个公安机关辖区内随机抽选50户居民,询问调查居民对所在辖区内公安机关工作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汇总数据之后,对各公安机关工作进行总体评估。
衢州市公安机关将民意放在首位,专门创新了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机制,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以最大分值、权重纳入社会治安状况评估体系,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调查。通过汇总大数据分析,各级公安机关每月列出“问题清单”,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机制运行之后,全市公安机关先后开展“打防侵财犯罪专项行动”、“打四黑除四害”、“打击传销”、“百城禁毒会战”等民生战役,破获柯城“1·3”、“1·25”抢劫杀人案,衢江“8·18”聚众斗殴案、“1040”组织领导传销案等一批大要案。据统计,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7155起,其中命案破案率连续4年达到100%;捣毁传销窝点86处,破获组织领导传销案等5起,破获因传销引发的非法拘禁案20起,刑拘111人。全市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0.5%、10.2%、9.2%、5.7%;没有发生人员死亡火灾事故;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建设过硬队伍:学先进、找差距、树形象
2014年3月以来,衢州市政法系统以“学先进、找差距、树形象”活动为特色载体,结合综治、维稳等工作实际,坚持从基层一线、平凡岗位、普通干警中发现典型,开展全市“十佳基层政法单位”和“百佳政法干警”评选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一批典型成为身边榜样受到追捧。张进就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典型,他自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公安交管工作第一线。2002年,他在执法检查嫌疑车辆过程中,身负重伤并造成4级伤残,经过1年多的康复治疗后,他毅然重返工作岗位。13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自身伤残、妻子患病需要照顾等困难,始终在辖区一小学门口坚守“护学”岗位,赢得了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大力挖掘、培育、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事迹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为政法干警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丰富生动的活教材。”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共培育了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先进典型,编印了以“十佳”、“百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衢州政法群英谱》,举行了全市政法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了全市政法系统“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演讲比赛,着力把典型优势转化为政法工作优势。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政法干警的热情和干劲,有力地促进了平安衢州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和政法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2014年,全市移送起诉侵财犯罪嫌疑人1484名,同比上升24.2%,增幅居全省首位;刑事打击4436人,同比上升20.1%,110有效刑事治安警情75216起,同比下降11.9%;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7988件,审结48511件,同期结案率达101.32%,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一;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623人,提起公诉3968人,市检察院所辖基层院业务考评位居全省第三名;全市各级调解机构共排查矛盾纠纷30018起,调处率99.01%、成功率97.85%。
·浙江国家赔偿审判工作20年稳步推进
·浙江检察院开展法治微课堂进校园活动
·浙江检察机关开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活动
·浙江义乌法院:履行审判职能 推进平安建设
·浙江台州司法局:开展法治教育生活化活动
·浙江台州司法局:开展法治教育生活化活动
·浙江台州司法局:开展法治教育生活化活动
·浙江衢州公安机关力推社会治安动态评估
·浙江:围绕"四个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浙江政法委: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浙江绍兴公安机关摧毁邮包贩毒团伙
·浙江绍兴八项措施推进车驾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