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陕西

陕西西安公安机关实现警务前移民警专职化

2015-03-18 10:13:0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不从根本上解决屯警街面、警务前移问题,落实中央深化公安改革要求就是空谈。”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直言。

  “警务站是接警处警、服务群众的一线作战单元,要做到执法质量让群众心服口服,必须注重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西安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勇说。

  “这里可以报警吗?我刚在对面的餐厅吃完饭,出来就发现手机不见了。”熙熙攘攘的西安火车站,李先生走进了距离餐厅不远处的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火车站广场警务站。

  警务站民警马上随他赶到现场。10分钟后,扒窃手机的嫌疑人被抓获。

  新年第一天,西安街头多了68个警务站。《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警务站的成立使西安市派出所民警总数较之前净增加1368人、辅警总数净增加871人,西安市平均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至少800余名警力在街头巡逻防控。西安市警务站启动以来,全市刑事警情总量同比下降26%,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两抢一盗”、涉车类盗窃、盗窃电动自行车等案件均大幅度下降,最高降幅35.9%。

  破解警务前移难题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公安机关,西安市公安局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立“屯警街面、贴近实战、快速反应”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去年,西安建立了141个巡逻网格、20个反恐应急点和环西安边际的58个治安检查站,形成了数百个街面巡逻防控作战单元覆盖全市大街小巷的综合格局。

  可在实际运行中,警力短缺,仍是瓶颈。“不从根本上解决屯警街面、警务前移的问题,落实中央深化公安改革的要求就是空谈。”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直言。

  近年来,尽管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增加警力方面不遗余力,但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公安工作量不断加重,西安依然面临着警力不足的矛盾。西安市地理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而正式在编民警只有1.6万人,比例悬殊。

  如何立足现实,通过改革挖潜和释放警力?西安市公安局选择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降控街面发案与接警处警工作着手,提出警务站建设理念,期冀将大批警力前移到街面和群众之中。

  今年1月1日,首期布建于西安市三环内警情多发区域的68个街头警务站正式启动,专司反恐处突、巡逻防范、接警处警三大职责,实行全天候运转。

  事实上,早在2014年年初,西安市公安局就针对社区安全,率先在全国创建了“家门口”派出所,通过数据铺设创新,将部分公安业务从派出所前置到了社区警务室,也将大批社区民警推到了群众身边。

  “警务站和‘家门口’派出所的建设,形成了全市民警‘上街面、下社区’两大格局,是市局党委‘护好百姓出行平安、守好百姓居家安全’理念的体现。”西安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支队长魏晓林告诉记者,警务站的警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重新整合派出所格局,将街面巡逻警力整体前移至警务站;二是机关警力下沉,先后两次共将市局、分局机关1368名民警沉到基层派出所,使68个警务站的实有民警总数达到828人、辅警828人。“平均每个派出所净增6名至8名民警,再加上大量辅警,充实了基层警力,做大做强了派出所。”

  西安市警务站的布建也相当讲究,主要以两年来市公安局110统计的日均接警量为依据,接警量大的设一级警务站,警情相对较少的设二级警务站。一级警务站每班次警力不少于8人,二级警务站每班次警力不少于6人,做到有警接警、无警巡逻。

  “出警半径缩短是接处警提速的关键。”魏晓林表示,大部分派出所处于复杂街巷甚至城中村,警车出行相当不便,警务站将出警车辆和民警前置到了街面上,使接处警工作呈现动态化,出警速度明显提升。“比如电子城派出所,通过建立3个警务站,出警半径随之缩短了33%”。

  “警务站的建立,对公安机关反恐工作也有明显增补作用。”承担着西安火车站广场及周边治安安全重任的西安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去年以来反恐防恐任务繁重,该局局长郑海洲告诉记者,一方面,警务站的启用直接增加了广场上的屯警总量;另一方面,分局建立了警务站和反恐点、屯警点的联动机制,一旦有涉恐警情,3方力量就能同步快速反应。

  至此,西安市构建起以68个警务站为骨架、以141个巡逻网格为支撑、以20个街头反恐应急点为呼应、以环西安边际的58个治安检查站为关卡,动静结合、纵横呼应、24小时值守街头的现代化街头治安巡逻防控网,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武装巡逻经常化,抢占动态环境下维护稳定的制高点,掌握住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破解民警专职化难题

  这天,汉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嘉勇的辖区发生了一起打架纠纷,双方伤情都不严重,但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刘嘉勇没有简单调解了事,而是一连用了5天时间,先后走访80余名社区群众,深入查找纠纷根源,摸清了双方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点,并及时向相关民政部门上报,积极协助解决,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汉城派出所所长展尧尧认为,刘嘉勇对这起矛盾纠纷的快速准确摸排,正得益于市局建立的警务站工作机制。“否则,仅值班接警就要占用两天时间,再加上警情处理,哪里还有时间沉到社区走访?”

  展尧尧的感触正是西安市公安局以警务站建立为契机,倒逼派出所警务模式改革所收到的初步成效。

  “以‘大推磨’为主要模式、业务分工模糊、民警职能泛化的传统派出所警务机制显然已不适应当前治安形势需求,推行民警专职化迫在眉睫。”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局长宋西斌坦言,早在2013年年底,西安市公安局就开始了这一方向的探索实践,但由于派出所承担着大量的接处警工作,如何真正将社区民警、刑侦民警等警种从接处警中释放出来,又不因警力减少而影响此项工作,是一个难解之题。

  以汉城派出所为例,日均警情20起,实有民警35人,除去所干、内勤、户籍室民警之外,其余分为四个班组,每班组6人,轮流承担每日24小时的接处警,基本已应接不暇,倘若减少每班组警力,必将因警力不足导致出警延误,引发群众投诉,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警务站的建立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随着反恐处突、巡逻防控、接警处警等工作前移到街头,并呈现专职化状态,派出所的业务功能也相应发生改变。“不再被大量的接处警工作压得喘不上气。”汉城派出所教导员白羽介绍说,社区民警已经完全实行了专职化,不再参与值班接警工作。刑侦民警和治安民警虽然依然参与值班,但一方面,不用再疲于奔波出警;另一方面,警情大幅度减少,并且警务站又消化了相当一部分简单警情,对情节复杂的,才移交派出所处理。同时,警情移交实行归类制度,使民警得以有精力、有能力深挖和经营案件,有助于推进刑侦专业化和社区民警专职化。

  西安警务站运行半个月以来,共现场处置警情3717余起,占到总警情的23.5%,有效释放了派出所警力。目前,西安市公安局以“上街面、下社区”为思路的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格局已规模初显,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市1212名城乡社区民警全部实现专职化,1000个城乡社区警务室“灯常亮、人常在”,越来越多的“家门口”派出所入驻居民小区。责任区刑警队的专业化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将承担起一般刑事案件和“五小”案件的侦办工作,让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不再难侦破。

  破解执法监督难题

  今年1月15日晚9时许,明德门派出所警务站接市局110报警:一名女子在杨家村租住屋丢失一部手机。警务站民警张兴琰迅速赶赴现场,打开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一边走访了解情况,一边对调查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这是张兴琰当天出的第十个警了,此前的9个警分别是纠纷、盗窃、诈骗和求助,他都对自己的处警和调解过程进行了全程录音录像。

  1月16日凌晨零时,张兴琰下班。交接班时,他将执法记录仪交给管理员进行数据存储,并登记备案。按照要求,这些执法音视频资料将至少被保存1个月。对于交接给派出所的警情,办案民警如需调取这些资料,将凭《接处警登记表》在处警的三日之内经管理员进行调取。

  这些程序,正是西安市公安局警务站民警的工作规范之一。

  西安市公安局从接警、处警、交接、巡逻、盘查等全环节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了《警务站110接处警工作流程规定》、《警务站接处警案(事)件交接工作规范》、《警务站车辆装备警械武器配备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等12份共计93页的警务站运行规章制度汇编。记者看到,民警仪容仪表,警情如何登记及反馈、信息何时录入,遇到重大敏感类警情或突发案(事)件如何应对处置、警情受理辖区存在争议怎样处理等,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几乎覆盖到了每一个细节。

  “警务站是接警处警、服务群众的一线作战单元,要做到执法质量让群众心服口服,必须注重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西安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勇介绍,市局在细化执法环节的同时,还强调以信息化促进规范执法,通过铺入公安内网光纤和信息数据平台,要求警务站民警对巡逻盘查、接警处警、信息采集的相关数据以及案件办理等工作情况全部进行即时网上录入与反馈,实现了对警务站民警执法执勤的远程监督考核。

  记者在西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看到,每一个警务站的多角度动态图像都随时可以在大屏幕上调取和显示,站内的声音也清晰可辨。“警务站安装有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随时传输在外执勤人员的信息,车内配置摄像头和语音调度指挥系统,车外也有旋转摄像头,高清监控,24小时查看周围信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刘建邦告诉记者,这些音视频数据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派出所也互联互通,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查看警务站的工作动态。

  “警务站基本采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幕墙,这本身就是一种接受群众监督的方式,这种公开无形中会使民警的行为更加规范。”西安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李红说。

  据统计,西安警务站启动半个月来,共救助群众917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也已成为西安民警日常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正日益渗透于西安民警的执法全过程。这些,都在点点滴滴提升着群众满意度和西安公安的执法公信力,让安全从“街头”驻扎到了群众“心头”。(台建林 张倩)

[责任编辑:李文学]
相关报道

·陕西公安机关明确专班办理建议提案
·陕西高院官方微信正式上线
·陕西渭南公安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
·陕西宝鸡:开展非法枪支和管制刀具销毁活动
·陕西宝鸡举办专题研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陕西公安研发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系统投入使用

·陕西公安研发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系统投入使用
·陕西部署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陕西宝鸡: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陕西建成67个“平安景区”
·陕西西安莲湖:134个社区同上一堂法制课
·陕西汉中监狱:全力抓好专项教育活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