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北京圆满完成2015全国“两会”安保任务

2015-03-16 15:07:1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3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已胜利闭幕。北京警方将“两会”安保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启动社会面高等级防控方案,日均投入警力2.6万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60余万人次,全市110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42.7%,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安全保卫任务,有力维护了首都社会稳定。

  3月破获刑事案件4500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

  “两会”安保以来,市公安局启动社会面高等级防控方案,日均投入警力2.6万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60余万人次,将地面巡控、视频监控、警航巡视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化防控网络。期间,全市110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42.7%。

  同时,市公安局紧密结合春节和节后治安形势特点,对可能影响“两会”安全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和治安秩序类问题,始终保持严打严整高压态势。3月以来,全局破获刑事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查处涉黄涉赌、非法运营、散发小广告等违法人员3200余名。

  此外,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市公安局会同有关省区市公安机关,先后启动了"7+7+3"区域警务合作指挥部和外围检查站高等级查控勤务,依托联合办公、联席会商、联勤指挥、联动处置等机制,强化进京人员、车辆、物品的盘查检查,累计检查车辆300余万辆、人员800余万名,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查缴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2200余件,切实把各类不安全因素阻拦在京门之外,筑牢了首都外围屏障。

  涉“会”场所部署处突力量1.4万余人 24小时保持临战状态

  针对严峻复杂的反恐形势,市公安局进一步严密反恐防恐措施,落实“一分钟处置”、武装巡逻处突等各项制度,强化专业和属地力量屯警街面、武装巡控,并在会场、住地外围,行车路线及代表委员集体活动现场,前置部署处突力量1.4万余人,24小时保持临战状态。

  同时,市公安局启动“战训制”模式,抽调远郊分县局500余名警力支援重点城区,整建制前置备勤,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置。围绕首都中心区、会场住地、党政机关、基础设施等重点部位,不间断开展对抗式检查,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60余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围绕加油站、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重点区域,加大巡视看护力度,严格落实危险物品管理等管控措施,确保不出问题。

  各级领导深入一线 全面督导安保措施落实

  针对全国“两会”安保与春节安保衔接紧、时间长、压力大的特点,各级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并深入会场、住地、路线检查指导,慰问一线执勤民警,就安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安排,超前谋划,周密部署,春节前即提早启动安保工作,成立安保领导小组,制定方案预案,以最高标准推进落实各项安保措施。

  3月1日起,市公安局召开安保视频例会,形成了“早、中、晚”定时会商机制,特别是在元宵节等重要节点,即时研判形势,动态调整部署,针对性强化了各项安保措施。期间,市公安局两级党委班子每天后夜至凌晨轮流带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导检查;同时,依托春节期间创新推出的战时安保督导举措,继续开展全局基层队所党建队建和执法专项督察工作,确保全警以最高标准、最

  严要求、最佳状态,做好全国“两会”安保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警力替岗执勤3.6万人次

  市公安局紧密围绕战时特点,深入践行“党建是核心、队建是根本”政治理念,依托“第一党支部”、基层党小组和各级党组织,抓两头、抓重点,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动员、主题党课等活动,切实筑牢了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忠诚警魂。同时,市公安局坚持战时表彰与安保实战同频共振,累计对40余个先进集体和300余名突出个人记功嘉奖,有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突出科学用警、慰问帮扶、健康关爱等爱警措施,提高伙食标准,改善装备和休息条件,做到政治关爱、工作关怀和生活关心有机统一,期间,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警力替岗执勤3.6万人次,开展慰问活动520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600余件。

  【作者:欧阳晓娟】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北京顺义法院四项机制诉前解纠纷
·北京石景山法院参加全国新行诉法培训活动
·北京三中院:证人签署首份“证人保证书”
·北京朝阳检察院引入律师监督规范检察行为取得实效
·北京朝阳检察院贯彻全市案管工作会议精神
·北京大兴法院:信息化助力拓展文化建设平台

·北京大兴法院:信息化助力拓展文化建设平台
·北京民警讲安防助力申冬奥
·北京西城司法局召开2015年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
·北京昌平检察院贯彻市司法警察工作会议精神
·北京昌平司法局部署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北京检察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