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瑞丽市为进一步提高边防派出所对辖区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高效整合社会治安管理资源,切实维护边境辖区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德宏州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总体部署和公安边防部队关于边境地区网格化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探索性的开展了辖区边境社会面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行了“沿边村寨网格化警务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服务管理实效。
一、实行“三级警务网格管理模式”,实施“点线面立体管理”
瑞丽市各边防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合理划分管理网格。按照“点线面立体管理”的思路,在辖区实行 “三级警务网格管理模式”,具体划分为:整个辖区为第一级管理网格;各警务区为第二级管理网格;在警务区基础上,按照辖区实际划分第三级管理网格。在划分第三级网格时,街道格局明显规范的,按照街道交叉情况进行网格划分;郊区、乡下村寨按照自然村分布划分网格。
同时,在第三级网格里全面布建治安网点。治安网点分类有辖区重点目标、重点行业场所、出租屋;辖区沿边出境通(便)道、渡口;乡村“班户联防”点,最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模式。
通过网格层级的划分,达到了“一网多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网络全覆盖管控格局,实现了辖区治安信息“自上而下、由下及上”的顺畅沟通机制。确保辖区各类信息能够及时到达派出所,派出所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全面扭转了社区民警“下不去”、辖区情况“上不来”的社区警务工作被动局面。
二、设立“棋子式信息员”,全面提高治安管控实效
把辖区的边境联防队、护村(厂)队、治保会、治保小组、民兵和企业内保组织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按照网格划分规则树立“棋盘”观念,在格局形成后,往棋盘里“落子”,设立网格信息员。按照每个通往境外的渡口、便道不少于3名;重点单位(部位)不少于5名;宾馆旅店业、废旧金属收购业、出租房屋聚集点不少于4人;普通居民住户10至30户1名的要求设立网格信息员。同时,每30名网格信息员有1名网格管理员。
网格信息员和管理员建立规范管理台账,一人一档,及时更新。社区民警定期每月对网格内的信息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收集一月以来的各个网格内的治安动态信息,为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采取有偿补助的方式对信息员进行管理,如对提供的治安信息、情报经查实后,按照治安耳目和情报信息员的奖励标准进行补助。
三、设立“珠网式视频监控”,实行“三级风险人口管”理
边防派出所考虑到警务区内既有企业、文物保护单位、便道、重点单位(学校),又有云南省首批特色(傣族文化)旅游村项目落户沿边村寨这些特点,整合企业和村民小组资源,村小组与企业共同出资,在村寨主要路口、路段、治安复杂区域安装 “珠网式视频监控”探头,将监控网络并入警务室建立一个实时监控网络。
在网格化管理中重点突出对人口的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纵向按照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境外人员三个治安风险等级实施管理;横向按照一般居民、刑释解教人员、重点人员(重点人口、吸毒人员、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对象)三个风险等级实施管理。
四、设立“驻勤式警务室”,强化靠前服务管理
针对瑞丽市边防辖区面积大、边防民警管理的网格层级多、数量大、各类矛盾纠纷和警情日益增多、接处警压力与日俱增等实情,瑞丽市各边防派出所按照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意见》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在警务区建立社区警务室,形成一套相应的警务室工作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制度,规范相应的工作流程、驻勤模式和人员配备。在其中的重点警务室实施“驻勤式”警务管理,按照“8+1”的标准进行规范,佩强配齐警力、装备。驻勤人员由1名民警带领3名协警在警务室开展工作,负责处理警务区的接处警,现场在警务室调解简易治安案件。涉及到其他治安、刑事警情可以提高派出所的反应速度,既可先行保护现场、控制事态,视情请求邻近警力支援,也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对派出所信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警务前移、靠前服务、方便群众”的目标。
瑞丽市通过推行“沿边村寨网格化警务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在爱民固边和创建平安边境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据姐勒边防派出所喊沙警务室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份以来,该警务室共查扣无牌无证摩托16辆,清理清查“三非”人员47人,收戒吸毒人员10人,捣毁吸贩毒窝点3处,排查社会矛盾纠纷6起(集体纠纷2起、邻里纠纷4起),目前6起纠纷已全部成功化解。(何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