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追记四川省新华强戒所民警唐旭峰

2015-03-05 14:21:1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身轻如燕责重如山

  追记四川省新华强戒所民警唐旭峰

  【人物简介】

  唐旭峰,1996年9月到四川省新华劳教所现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警营19年,无私奉献,曾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全国监狱劳教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世纪90年代末的劳动教养工作处在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室外生产到室内习艺的转型期,工作条件差、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无规律工作和生活,让年轻的唐旭峰患上肠胃疾病。2014年12月27日18时49分,因劳累过度,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唐旭峰献出了年仅38岁的宝贵生命。

  2014年12月30日,寒风刺骨,唐旭峰灵堂外的梧桐树叶在风中飘零。

  他5年前曾管教过的戒毒人员罗某跪在遗像前,依着中国传统最庄重的礼仪连连叩首,泣不成声。

  “我是一名孤儿。不到两岁时,父母就因车祸不幸去世了。我跟着奶奶生活了3年,她也离我而去。从小,我就靠捡拾垃圾过日子。偶然中,我开始了第一次吸毒,后来愈发不可收拾。我被送到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新华强戒所)后,万念俱灰。我准备好了上吊的布条,打算一死了之。这不寻常的举动,被细心的唐大队发现了。他耐心开导我:‘你不是最不幸的,因为你还有一个四肢健全的身体。’就是这句话给了我希望。”罗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后来,唐大队还自己掏钱给我这个‘三无’人员买生活用品,一直到我期满出所。我的第一个生日是唐大队给我过的,吃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他送的,第一次听到唱给我的生日歌,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罗某一边说一边擦着眼泪说:“出所后,他仍然一直与我联系,鼓励我,开导我,怕我再次复吸。当知道我想创业缺乏资金时,是他主动借钱给我。后来,我的农庄效益慢慢好起来,挣了不少钱,我想好好回报他。可是面对每次我送上的红包时,他总是说:‘我不是图你啥,拿回去。’他是我的恩人,是我这辈子最亲、最敬重的人!”

  唐旭峰把管理对象当作自己的子女、兄弟看待,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劳教人员或戒毒人员也把他当作了自己的父亲、兄长。

  “老唐心里时刻装着自己的工作,时常想着的是别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为别人着想。只要是别人的事,他都放在心上,唯独没有他自己。”三大队教导员侯开宇谈起这位老搭档,眼里噙满了泪花。

  “唐旭峰身轻如燕,以瘦弱的身躯顽强抵御着病魔侵袭。但他责重如山,用年轻和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惊天地,泣鬼神,唐旭峰将永远活在战友和亲人的心中,活在他毕生热爱的事业中。”新华强戒所所长杨春林说。

  与“艾”共舞

  创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

  2006年初,上级决定在新华劳教所成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劳教人员专管大队。谈“艾”色变,这项任务让大多数民警觉得“太可怕”“风险太大”。

  唐旭峰没有退缩,主动向所党委提出到艾滋病专管大队并负责管教工作。

  调到专管大队后,唐旭峰没有因为这些劳教人员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歧视和排斥他们,而是带头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劳教人员一同唱歌、一起打球、一道喝茶谈心。他坚持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劳教人员面谈,与他们坐在草地上聊天、晒太阳,整个大队内矫治气氛融洽,互相尊重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厚。

  2008年8月,所里成立了以唐旭峰为组长的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研究五人小组,正式开始强戒管理模式的研究。唐旭峰认真研读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厘清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质和要求,多次带队到香港、广东和湖北等地学习、考察,吸收先进戒毒理念,在此基础上总结新华劳教所10余年劳教戒毒工作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戒毒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形成了以积极心理学和生命复原力理论为支撑、“多元整合、积极戒毒、生命复原”为理念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经四川省戒毒局组织专家评审,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获一致好评,2010年被四川省戒毒局确定为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统一的戒毒模式,并得到司法部戒毒局的认可。

  为了使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更具生命力,唐旭峰带领五人小组草拟了《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实施细则》和《常青藤“四分管理”办法》。在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实践中,唐旭峰提出建设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建议,得到所党委采纳。2013年4月,一个依托所区特有山林环境,引入社会资源,集戒毒服务、安居、就业为一体的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有300余人(次)在回归家园就业,有效缓解了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就业难问题,收到较好社会效果。

  隐瞒病情

  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

  因常常忙得不能按时吃口热饭,长期值夜班,生活不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唐旭峰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疾病。

  为了不耽误工作,也为了不让领导、同事和亲人担心,唐旭峰常常在他们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后来在清理遗物时,家人才发现他藏在床底下厚厚的病历本,件件警服口袋里都有护肝片和止痛散。可他平时表现得像常人一样,就算再痛也没喊出一声。“要是,我能早一些发现他的病这么严重就好了,也许他就不会离开我们了。”妻子杨丽深表后悔。

  肠胃溃疡、消化功能紊乱、肝脾肿大、肝脏发生营养不良性肝硬化失代偿,医院建议进行肝移植手术。

  即便这样,唐旭峰仍牵挂着科室的工作,病情稍缓,他就草拟了全所戒毒人员教育活动计划方案,并委托科室领导召开了全所管教工作会议。

  舍小顾大

  18个春节坚守在岗位上

  “在唐大队工作的19年中,有18个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其中有12个是为战友替班。”唐旭峰的老搭档、老大哥赵强告诉记者。

  在亲人眼里,唐旭峰就是一个只顾工作,不顾家人的“外人”。唐旭峰的妻子杨丽也是新华强戒所的一名警察。因为工作,多年来,唐旭峰基本上没有问过家事,爱人也习惯了他这个“甩手掌柜”。但是,他心里对家人是有爱的,只是这个爱太深沉。

  2014年12月,当唐旭峰病情恶化,医院建议采取化疗、肝移植手术的方式治疗时,他拒绝了。因为这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数十万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曾无数次向收治的“三无”人员捐款,支持期满创业的戒毒人员,自掏腰包美化大队工作环境……家中几乎没有任何存款。单位考虑到他的这种情况,准备组织职工捐款。从家人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艰难地在家人递到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不要组织捐款,不麻烦同志们了,他们有的比我更困难。希望尊重我的决定!”

  唐旭峰拒绝了组织的捐款后,家人准备把住房卖掉来筹集医疗费用,以争取最大可能挽救他的生命。他却连连反对,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些年来,我没有为家里尽过什么责任,已经很愧疚了。如果卖掉(房子),孩子的这个家就没啦。我还配做父亲吗?我内心会不安的。”末尾似乎用尽了他全身的气力,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放弃(治疗)”。

  这两个字,凝聚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家人深沉的爱和沉甸甸的责任。(记者马利民 通讯员简华)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