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王高峰:工作与生命同步

2015-02-28 08:36:4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噩耗来得太突然,大家至今仍不愿相信这一事实:2月22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副大队长王高峰因连续工作,脑干大面积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牺牲在春节安保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

  2月26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殡仪馆,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小洪和各界群众代表千余人专门赶来为王高峰送行。众人泪眼婆娑,追忆着王高峰生前感人至深的点滴……

  “请你转告队长,我不能参加春节安保了”

  2月20日,大年初二,王高峰像往常一样上岗执勤。一上午,王高峰既要站高峰岗,又要平峰巡线,忙个不停。午饭后,王高峰和同事一起加班写工作报告。其间,王高峰感到身体不适,同事劝他休息。他说没事,简单服了些药,仍继续坚持工作。

  20时30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过度劳累,王高峰突发脑干出血,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在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途中,王高峰断断续续告诉妻子平玉霞:“请你转告大队领导,我不能参加明天的值班了,请他们安排好工作。”

  这成了王高峰的临终遗言。2月22日12时10分,经全力抢救无效,王高峰永远离开了亲人和战友,年仅41岁。

  据介绍,此前,平顶山市公安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查处酒后驾驶和春运交通整治集中行动。大队长刘军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王高峰主动承担更多任务,带领民警加班加点往前冲,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行动一线,没有休息过一天,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同事钦佩、群众感激的“岗位标兵”

  1996年,从郑州警校毕业的王高峰被分配到平顶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交警支队工作的13年里,他始终坚守在交通管理一线。当年的同事清楚地记得,王高峰的岗勤地点在建设路和新华路交叉口,每天早晨7点半,准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2010年,王高峰调任建设路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副大队长,负责大队的法制、内勤、交通违法处理等工作。他注重业务学习,每一条常用法律法规、每一次警情现场处置、每一起交通违法查究,他都反复推敲,仔细研究。正是靠着这种勤学习、肯钻研的劲头,王高峰很快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和全系统的岗位标兵。

  建设路派出所辖区位于市区繁华地带,机动车多、行人多。针对辖区易拥堵的路段,王高峰通过实地测算,研究提出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治堵工作思路,一个堵点制定一个疏导方案,一个时段拿出一套解决办法,有效缓解了辖区交通压力。

  工作中,王高峰多次对同事们说:“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咱们的工作目标,咱们每个人都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针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王高峰多方协调,在周边路段新施划临时停车位100多个;针对辖区部分区域事故多发的情况,他及时排查清除10余个交通安全事故隐患,并将辖区50余处非国家标准的交通标识标牌更新。

  同时,王高峰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实景再现、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司机在身临其境中学会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安全行车。

  提起王高峰,个体运输户贾国宾打心眼里感激。贾国宾说:“十几年前,我因为交通违法被王高峰查处。他见我不懂交通安全常识,就反复耐心地给我讲解,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交通安全意识逐渐提高,行车安全多了。”

  到建设路派出所工作4年多来,王高峰办理的50多起刑事案件、审核的1000多起一般程序交通违法案件,无一执法过错。在他的带领下,建设路派出所的交通管理工作连年在全市交警系统名列前茅。为此,王高峰多次受到表彰,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获嘉奖一次,并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抗冰雪保畅通先进个人。

  一直未照的“全家福”,成为家人永远的遗憾

  从王高峰入院抢救开始,平玉霞始终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内心焦急的她只能发微信为丈夫加油:“亲爱的,你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坚强!我们相信你,大家都在给你加油,挺住!”“你还有那么多未做的事情,你说过要陪我一辈子,退休后咱俩还要周游世界呢!”

  王高峰的女儿今年12岁,一家人本想趁着女儿第一个本命年,照张全家福作纪念。可元旦时,王高峰和战友们集中查酒驾,没时间;春节前,他又和战友们投入到春运交通整治工作中,还是没时间。王高峰答应妻子,等春节安保过去了,找个影楼,好好照上一组挂在墙上。谁知这个小小的承诺最终变成了遗憾。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是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日子。可结婚十余年,两人大年初二基本没有回过娘家,因为王高峰工作忙,只能年前抽空买点年货送去。一开始,平玉霞难免有点抱怨,但她慢慢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忙”。时间久了,年前回娘家拜年已经成了他们家的“规矩”。

  王高峰安于清贫,至今仍与老母亲等一家六口挤在一套破旧房子里,电视机旧得不能再旧,沙发也已经购置10年了,外面的皮革早已破掉,露出里面的填充物。

  同事们说,一年四季,没见王高峰穿过一身像样的行头,脱了制服就是训练服。一件洗得发白的棉服已经穿了6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昧心的钱,一分也不能收。”(夏吉春 张波 郝振宇)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