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山西

山西沁源逾九成小区村庄“零发案”

2015-02-27 09:00:19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让服务更多地惠及民生,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近年来,山西省沁源县公安局牢固树立“实施民生警务,打造亲民公安”理念,创新警务运行机制,把服务民生延伸到山区乡村,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13个流动警务室驶入深山村落

  一辆警车、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几名民警在山村广场忙碌起来。晒太阳的老大爷和玩耍的孩子围拢过来,寂静的山村渐渐热闹起来……

  沁源县地形以山地为主,面广线长,村落分散,偏远地区群众办理公安业务往往要走上一天。为让警务惠及乡村百姓,沁源县公安局2013年投资80余万元购置了13辆警车,改装设置成流动警务室开入深山村落,让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公安服务。

  随着流动警务室越来越受欢迎,它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从上门办证、送户口本、身份证,开展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宣传,发展到为偏远村寨的群众送种植养殖技术及安全生产等知识,代送或帮助群众办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合法手续、邮件,照全家福,为留守老人、儿童、特困群众送粮油、衣物等。

  流动警务室不停地走,不停地送。

  “每次只要看到流动警务室,就感觉心里有底了。”“有了流动警务室,老百姓就有了安全。”茶余饭后,村民们常聚在一起聊这些车和这些民警。

  200个警民联系点惠及乡村百姓

  “如果说13个流动警务室方便了群众,那么200个警民联系点则是乡村村民和矿区群众安全防范的开展点,社情民意的汇集点以及惠及民生的服务点。”沁源县公安局局长李晋军说。

  据介绍,沁源县公安局将警民联系点设置在一户村民家中,便民联系箱、群众需求服务留言簿和16种办理各种手续样本全部悬挂在门后不足3平方米的墙壁上。民警一周去联系点3次,每次去联系点都会查看留言簿,把上次办结的内容写在公告栏里,走时再把村民留在联系点的材料带回所里办理。

  联系点人员品行要好,居住位置要适中,便于村民来往,家中要经常有人,有电话。所以,联系点经常会选择在村卫生所或者会计、户籍协管员等人员家中。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见警率提高了,村民和民警越来越熟悉了,村民有线索也喜欢对民警讲了。截至2014年底,沁源县公安局破获的治安案件三成以上都是由村民提供的线索。

  “以前村里经常出现纠纷、打架之类的事情。自从设立警民联系点以来,村里的‘赖小子’也少了,治安一下子好了起来。”四元村支部书记郭金海如此介绍。

  三项发明促九成村庄“零发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创新警务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打击犯罪,成为沁源县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沁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和网监大队联合推出了“网上义务调解员信息库”、“社区警务室工作台账”、“网上追逃专家”等3个系统。

  按照便于衔接联调、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沁源县公安局的13个派出所遴选若干名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懂法律政策、热心调解工作的群众,担任“义务调解员”。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脑抽签的方式在信息库里选择调解员参与案件的调解。2014年,沁源县700余名义务调解员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由民事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伤害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6.5%、26.7%。

  社区警务室工作平台解决了民警在社区“干什么”与“怎么干”的问题。民警将流动人口近照以及信息录入工作平台。这些信息通过“网上追逃专家”进行比对,梳理发现可疑线索。

  2014年以来,沁源县刑事案件总量稳步下降;八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十类”可防性案件总量明显减少;全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30%;95%的居民小区、90%的村庄实现全年“零发案”。(记者 杨 瑾 通讯员 王艳丽)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山西全省公安机关投入警力7万人次全力落实节日安保
·2015年山西全省检察机关将建设过硬队伍提升司法公信力
·山西全省公安交警坚守岗位确保春节期间交通安全畅通
·春节长假期间山西太原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山西太原乘警以信息化提升执法水平
·山西司法厅: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工作

·山西司法厅: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工作
·山西公安厅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山西:坚持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山西通报两起假记者违法案
·山西高院确定2015年全省法院工作任务
·山西检察院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