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能否有效防范、坚决遏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案事件,是衡量和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坚持传统做法与科技手段、专项整治与基础工作、严厉打击与严密防范、网上治理与网下管理相结合,加快建立高度协同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善于抓好基础建设,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基础性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要解决好户口登记管理中错、重、假问题,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唯一目标。要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相关实名登记制度。要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
基础性设施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在防范打击违法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提升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水平。
基础性平台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基层服务管理打造综合平台,效果是好的。要把社区网格化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通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动态化服务,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以每个网格小平安汇聚起全社会大平安。
基础性机制是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防控工作预见性。健全实战指挥机制,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扁平化指挥处置体系,确保指挥决策、力量调动、现场处置快速高效。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整合政法综治部门资源和力量,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提高防控工作水平。
(二)善于加强源头性服务管理工作,努力使流动人口、困难群体与当地社会和谐相处。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我们要推动由以案事件为中心的安全观向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
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任务。对流动人口,要坚持服务在先,积极推动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逐步融入城市、真正安定下来。要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部署,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困难群体关怀帮扶体系,帮助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努力使他们各得其所。
(三)善于运用系统治理思路,从整体上提升防范效果。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五张网”建设,预防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下一步,要更好地运用系统治理理念,加强科学规划,坚持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相衔接,实现对各类治安区域全覆盖、各类治安要素全掌握,提高整体防范水平。
提高对社会面的掌控能力,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广场、车站、机场等重点场所,要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执勤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巡逻力量,提高打击震慑和应急处突能力。对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要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强化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秩序良好。
公共安全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公共交通安全。对公交、地铁、轻轨、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各尽其职的原则,落实好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要督促生产运营企业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把治安防范与生产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健全安防责任体系。要增强群众安防意识,提高逃生自救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寄递、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影响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要督促企业树立安全与发展并重理念,建立收寄验视等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履行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四)善于综合施策,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治安问题往往是多因互动的结果。解决治安问题,必须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专项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是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有效办法。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顽症,要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对黑恶势力,既要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又要摧毁其经济基础,打掉其“保护伞”。对毒品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遏制其蔓延势头。对涉枪涉爆犯罪,要深化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按照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建立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机制,坚决消除治安盲点。
专项打击与前端管理相衔接,是降低违法犯罪发生几率的重要举措。针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犯罪,要加强执法监察,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针对因黑车非法运营引发的恶性案件,要加大源头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无证照非法运营行为。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要完善重点单位、车辆、道路常态监管机制,坚决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针对火灾事故,要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安全责任,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夯实城镇社区火灾防控等基础工作,筑牢“防火墙”。
(五)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化水平。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扑面而来。运用信息化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思路,打好信息战、合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