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从“想不通”到扎根 一个“外来人”的转变

2015-02-25 09:46:3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牧民苏尔艾合麦提的女儿笑着递给民警西尔艾力·阿热斯兰一个馕,让他尝尝。  

  2015年1月25日下午1时左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木奎拉乡康达库勒村村民阿布力克木·如孜端着半纸箱刚出锅的爆米花,走进村警务室。看到民警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正在接受人民公安报“走基层·新疆行”采访组记者采访,他憨厚地笑着说:“不是啥好东西,自己做的,你们都尝尝。”

  2年前,阿布力克木·如孜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孩子多、地少、没有工作。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担任康达库勒村警务室民警后,帮他办理了孩子的户籍,为他申请办理了低保,又帮他买了个爆米花机,有了个挣钱的门路。现在,阿布力克木·如孜生活逐渐好转,孩子也已上学。提到西尔艾力·阿热斯兰,他很感激:“亚克西!”

  立足

  走访帮助村民 建立群众基础

  2012年1月,木奎拉派出所在康达库勒村设立警务室,西尔艾力·阿热斯兰从皮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来到这里,成了一名警务室民警。

  对于此次“下派”,刚开始,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想不通:“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我可以有更好的舞台。”

  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的思想逐渐开始转变:我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在农村工作,更能发挥我的特长。

  于是,西尔艾力·阿热斯兰走出警务室,走入村民家中,走访村民,同时上网查阅内地警务室先进工作经验。

  可一开始,村民们并不完全接受这个“外来人”。在村民们看来,“外来人”不会真的对他们好。

  在一次走访中,西尔艾力·阿热斯兰了解到,辖区74岁的独居老人图拉尼沙汗生活特别困难,仅靠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维持生活。

  “第一次到她家走访,我当时都要哭了。”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看到老人,想到了独居在家的母亲,决定无论如何要为老人做些什么。

  随后,他联系村干部及自治区下派工作组,为老人修葺房屋,并找有关部门为老人办理了养老金。在以后的走访工作中,他每次都要到老人家里看看,送点煤、挑点水……能帮什么,他就干什么。

  后来,图拉尼沙汗逢人便说,她有了一个“巴拉木(儿子)”,名叫西尔艾力。

  这件事也彻底改变了西尔艾力·阿热斯兰对农村警务室工作的认识。“以前把警务室工作想得太难,现在有了信心。”

  从开始的互不了解,到互相理解,并建立一定群众基础,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这里的村民很淳朴、善良,你对他们好,他们会记住并口口相传。反之,如果一开始就脱离群众,只会让基层公安工作举步维艰。”1月26日,在皮山县警务室民警培训班上,西尔艾力·阿热斯兰在给警务室民警讲课时说。

  扎根

  深受喜爱 收获爱情

  在工作中,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有个原则:重承诺,绝不失信。

  1月25日下午,记者随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来到村民苏尔艾合麦提家。苏尔艾合麦提家境不是很好,至今还住着土坯房。看到我们来了,苏尔艾合麦提7岁的女儿双手捧着几个馕,跑到西尔艾力·阿热斯兰身边,笑呵呵地递给他一个,然后害羞地跑开了。

  苏尔艾合麦提对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的评价跟其他村民差不多:舞跳得好;村民找他办事,他从不推诿。去年,包括他在内的全村村民家的电动车牌照,都是西尔艾力·阿热斯兰帮忙协调办好并送上门的。

  “其实做群众工作就是这样,多跑跑腿,多动动脑,多为他们想想,工作就好开展了。”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笑着说。

  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曾专门学过舞蹈,舞蹈跳得好是他的特长,也是短时间内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捷径”,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2012年儿童节那天,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来到村小学,带领孩子们排练了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并为孩子们筹集了1.5万元用于奖励先进、改善教学设施。这几年,一有时间他就来到学校,教孩子们学汉语、唱歌跳舞。现在,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有了2个身份:民警、老师。

  “想法决定活法。”西尔艾力·阿热斯兰说,“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利用自己的那点稍微拿得出手的特长,多为村民们办点事。”

  “我们活动的内容,基本都是他来设计的。”康达库勒村党支部书记玉孙江·阿卜都维力说。

  几年来,西尔艾力·阿热斯兰一共组织了15场去极端化文化娱乐活动,场场爆满,去极端化宣讲的效果十分理想。

  1月6日,西尔艾力·阿热斯兰接到村民的电话:在村子里发现2名十多岁的孩子,孩子好像受了惊吓,而且身上有伤。

  西尔艾力·阿热斯兰赶到后询问得知:这2名孩子是外地人,一个地下讲经点的组织者每天逼着他们学经,学不会就用带刺的树枝责打;由于受不了折磨,他们就偷跑了出来。

  顺着这条线索,皮山县公安局成功捣毁了一个地下非法讲经点。

  尽管西尔艾力·阿热斯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远在乌鲁木齐的母亲,却时刻担心着儿子的安全。2013年11月,她来到康达库勒村警务室,准备将儿子带回乌鲁木齐。

  听说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的母亲来了,康达库勒村村民纷纷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做客。

  一个月下来,村民们对西尔艾力·阿热斯兰的喜爱,让母亲打消了原来的念头。“既然孩子在这里这么受欢迎,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如今,西尔艾力·阿热斯兰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妻子在村小学里担任老师。“3年了,对这里有感情了,也许有一天我会调离这里,我会很舍不得的。”(记者 黄明健 王一鸣 通讯员 罗慧文)

 

[责任编辑:王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