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最后一道关口。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困扰着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2014年,河北省法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强力推进司法改革,破解制约司法公正的顽疾。
为破解立案难,河北省法院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12368热线三大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综合性“一站式”诉讼服务。通过简化立案程序,推行预约立案、网上立案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纠正年底不立案问题,有效保障和方便了当事人行使诉权。
针对诉讼难,省法院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简易程序规范化、裁判文书格式化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全省法院为困难当事人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全年减、免、缓收诉讼费4189.98万元。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和当事人的老大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北省法院全力推进执行新机制。省法院制定专门意见,强化立案、审判、执行部门协作配合;加快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使各市中级人民法院与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实现对接运行。
全省法院积极推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开制度,通过限制工商登记、限制贷款、限制出境等措施,全面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为保障司法公平正义,严防司法腐败,全省法院将司法公开的“手术刀”对准自身,全方位向社会公开法院信息。
省法院带头开展民商事案件庭审网络直播。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审理的335件民商事案件实现了案案直播。11个中级人民法院、各基层法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省法院制定阳光司法评估办法,引入中立第三方,对全省三级法院公开情况全方位客观评价,188家法院平均得分75分,公开情况得到社会总体认可。
在司法公开改革中,河北省法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
衡水中院联合深州监狱,在全国第一个建立狱内数字法庭,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省法院积极推广这一经验,在全省28个监狱全部建成狱内数字审判庭。这一改革尝试实现了对刑罚执行权和裁判权的有效监督,中央有关领导和最高法院、省委主要领导都给予批示肯定。
省法院主动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司法公开拍卖新机制,有效地消除了司法拍卖中的腐败行为。
在破解司法顽症、畅通诉讼渠道的同时,对于令人头疼的涉诉信访,省法院也开始“动手术”,全面推进“法院理诉、中心接访”的诉访分离运行模式,健全申请再审和申诉立案受理制度,完善涉诉信访终结程序,推动涉诉信访问题在法制轨道内解决——
改变从前以信访数量为主要指标的考评办法,把重心放在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上。
强化驻京接访站功能,就地接待信访群众3200人次,涉诉进京信访数量同比下降20%。
推行网上申诉信访和视频接访,群众在当地就可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反映诉求。目前已视频接访861人次,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