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里解纠纷
——安徽桐城法院巧借传统文化资源办案侧记
体现礼让谦和、和睦相处精神的“六尺巷”故事发生在安徽省桐城市,近年来,桐城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以家喻户晓的“六尺巷”故事劝慰、引导当事人,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他三尺又何妨
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的何、程两家是邻居,因占用楼梯过道发生纠纷,双方推搡中致何家儿媳受伤,后何家提起诉讼。案件经法院判決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刘峰来到原、被告所在村实地察看现场,并把被告约到村委会进行调解。先通过与程某闲聊,将“六尺巷”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身为宰相都能做到礼让三分,为何我们不能呢?‘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本就是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说话做事都应替邻居着想。即使有了矛盾冲突,靠吵打也解决不了问题。”经过此番开导,程某当即表示,只要何家把楼梯过道里的砖瓦清除,她就马上履行赔偿义务。对此,何家也表示同意。此后不久,该案即执行完毕。
一览古迹解心结
桐城法院在审理安徽扬帆机械公司诉宁夏中强威普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中,双方董事长因赌气,致矛盾尖锐对立,一时间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双方在庭审中各不让步,承办法官张卫东深感案件按证据判决很简单,但判了以后执行肯定非常困难,还是通过调解结案为宜。经交谈得知,被告代理人田律师是宁夏人,尽管是第一次来桐城,却对“六尺巷”的故事也有所耳闻。张卫东遂建议其到桐城文化古迹去参观,特别是去看看六尺巷。田律师看了六尺巷古迹,聆听法官详述“六尺巷”的故事,对张英谦和礼让的胸怀十分敬仰。张卫东说:“都是企业负责人,不能因为赌气而影响了自己及企业的声誉,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为什么不能像张英一样的大度豁达呢?双方都把精力腾出来放在事业上不是更好吗?”被告代理律师同意法官的说法,答应回去努力做被告的劝解工作。最终,被告与原告达成和解协议并爽快履行。
千里登门化干戈
安徽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广西橡六中青橡胶有限公司发生买卖合同纠纷,为此前者向桐城法院提起本诉,后者提起反诉。承办法官肖春生考虑到该案争议较大,涉及产品质量、多份合同部分未履行和适用法律问题,如就案办案、一判了之,双方再提起上诉的可能性极大,要使当事人息诉,调解是唯一途径。根据案情,肖春生把做思想工作的重点放在双方法定代表人身上,于是在对原告法定代表人先行调解后奔赴广西。被告法定代表人对法官不远千里登门调解很是感动,在听了法官讲述“六尺巷”的故事之后,动情地说道:“你们远道而来很辛苦,为我们解决问题又做了大量工作,我愿意配合法院工作。既然原告愿意对本诉作出让步,那我也愿意就反诉作出最大让步。”此后一个星期内,原、被告之间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彼此的纠纷彻底化解。(张仙国)
·安徽: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大幅下降
·安徽司法厅:三大功能定位健全法律服务
·安徽公安命名“十百千”江淮卫士
·安徽开展高速公路“一区一警”安全宣传
·安徽高院发布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
·安徽政协会议建言推动司法改革
·安徽政协会议建言推动司法改革
·安徽16家公立医院“塌方式”腐败探因
·安徽公安创新农村警务推进“一村一警”工作
·安徽: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安徽推裁量权基准制度
·安徽大力整治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