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陕西宝鸡司法局:公民代表进机关"植入"地气

2015-02-11 10:30:0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陕西省政法网 

  2月4日下午,陕西省宝鸡市公民代表进机关活动走进了宝鸡市司法局基层工作指导科,来自凤翔县的28名公民代表,进机关,听汇报,提意见。

  14时30分,当公民代表走进行政中心2号楼时,基层工作指导科的全体工作人员早已在门口等候迎接,对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代表参观完科室后,刘小花科长向各位介绍了全科的工作。

  宝鸡市司法局基层工作指导科科长刘小花向代表介绍科室工作情况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紧密的组成部分,该科承担着指导全市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五大职能。,同时还承担五个市级议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近年来,基层科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被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普法创新网评为法治宣传报道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基层工作考评中稳居第一,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及赞许,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公民代表聆听科室工作介绍

  一是实施“织网工程”,奏响人民调解和谐曲

  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大中型企业、热点行业和部门均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共有各级各类调解组织2161个,拥有各级人民调解员9493名,筑起了一张人民调解平面网络。2012年,搭建网上人民调解工作平台——“鸡市网上人民调解委员会”属全国首创,已受理案件649余件,成功调解545件。网上调解平台的建立,使调解网络织的更紧、更密,实现了“现实与虚拟、平面与立体”的衔接,织成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边边相连、无缝衔接”的网络。我市规范化调委会建设及文书卷宗模式叫响了宝鸡品牌,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渭滨区保险行业调委会、金台区少数民族纠纷调委会、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多个特色调解组织为化解新型矛盾纠纷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4690件,调解成功14215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08件398人,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339件5307人,防止群体性械斗事件38件508人。

  二是严把“五个关口”,规范社区矫正执法行为

  该市社区矫正工作自2010年6月开始试行,2011年3月全面开展以来,以执法规范化为抓手,严把“五个关口”,取得实效,走在全省前列。把好“入矫关”。与公、检、法联合制定《宝鸡市社区矫正评估暂行办法》及《宝鸡市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全面推行社区调查评估,做好入矫风险防范工作。推广入矫宣告仪式,严肃社区矫正程序。把好“个案关”。根据服刑人员犯罪类型、社会危害性等情况,实行宽管、普管、严管三级分类管理,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犯罪类型等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引入心理辅导,强化矫正效果。把好“教育关”。严格实行周闻声、月见面,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公益劳动、军训等,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把好“监控关”。使用全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定位监控。并在全省率先启用手机管理端,实现服刑人员,轨迹回看及8小时外定位监控,推进执法规范化。把好“考核关”。建立政法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工作长效机制,每年联合市综治委和公、检、法等部门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大检查,推进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421名,解除矫正1933名,在册人员1488人,信息录入及重点人员监控率达100%。

  三是强化无缝衔接,搭建连心桥

  一方面通过网上核查,“周周清”,衔接1501人,100%落实帮教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已建成市级新航驿站1个,县区新航中途之家6个,新航之家15个,对社区服刑及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了过渡性安置及技能培训,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该市现有126个司法所,夯实了一线基础,发挥司法为民各项职能,为全市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规范执业行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严格执业核准,规范执业市场,确保队伍素质过硬,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市在册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有168名,基层法律服务所58个。建立跟踪管理台账,严处违规行为,对符合执业纪律的及时回复,对困难群众适当退费帮助,对无执业资格人员清退出所。经回访,群众均表示满意。

  最后,刘小花科长代表全科同志做出了郑重的承诺“有了纠纷找司法,司法帮你解疙瘩”,表示会带领全科人员团结拼搏,为实现“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谱新篇;真抓实干,积极适应新常态;服务基层,回应群众新期待。”的科室目标而继续努力。各位代表对该科整洁干净的办公环境,高效便民的服务流程,热情礼貌的工作风貌纷纷给予好评。(宝鸡市司法局  吴颖)

[责任编辑:李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