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讨薪又成热点。1月29 日,记者从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2014 年10 月,我区各地州法律援助中心正式启动“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问题,确保农民工兄弟领得了工资,回得了家。
编织“讨薪网”
“我们与公、检、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沟通和日常业务联系,注重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编织了一张‘讨薪网’,形成多渠道多手段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合力,提高农民工案件的办案效率和援助工作成效。”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刚说。
“每年年初,我们就给各工地负责人发传单,主要找第一承包人,讲清楚关于欠薪问题的利害关系。”博湖县法律援助中心庞凤新说,该援助中心前移援助阵地,延伸服务触角,主动收集农民工维权信息。
四川籍农民工刘鑫和工友在博湖县一家工地打工。老板欠薪,刘鑫请求法律援助。经过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劳动监察大队联合调解,刘鑫和工友们顺利拿到了工钱。
1月12日,68名农民工向克拉玛依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他们在某工地干了一年活,工地拖欠他们工资80多万元。了解情况后,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和克拉玛依劳动监察大队、工地所在派出所取得联系,制定联合调解方案。
在案件调解中,劳动监察大队与法援中心联合派援助律师与工地第一责任人沟通。克拉玛依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娟介绍,经过协商后,该工地从工程款中先行支付部分款项,给工人发放了部分工资。
援助中心搬进工业园
“往年,淖毛湖工业园区是让人最头疼的地方,为了讨薪,有人爬塔吊跳楼、有人带队静坐……自法律援助中心搬进了工业园区,农民工讨薪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1月29日,伊吾县援疆律师郑茂冉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周强在工业园区打工4年了,他告诉记者:“3年前,我因为要工资的事差点跳了楼,是郑律师用法律手段帮我们要回了工资。”
2012年,淖毛湖工业园区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后,主要化解农民工讨薪难问题。淖毛湖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晓霞说:“从去年10月至今,我们这里有30件讨薪案件,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去年11月底,来自山东菏泽市的13位农民工来到哈密市南湖乡司法所求助。农民工王先伟说:“11月10日我们的工程已全部完工,但却联系不到项目经理。”南湖乡司法所所长周平找到该项目经理,通过“拉家常、摆事实、讲法律”等办法,最终帮助13名农民工拿到了应得的20万元工资。
哈密地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再娜甫古丽说:“截至目前,已有1471名农民工通过我们的帮助拿到了工钱。”
志愿者队伍“解难题”
在新疆,各地州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由律师、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现场接受农民工法律咨询,受理援助申请,把法律援助送到农民工身边,引导群众依法诉求,消除不稳定因素。
“我们将如何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话题发给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让他们从法律角度支招。”王刚说。
乌鲁木齐县援疆律师黄中子说:“工程层层发包是导致农民工讨薪难的主要问题,要协调各部门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去年8月,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七工村“富民安居定居兴业”工程(以下简称两居工程)开工,来自云、贵、川、豫等地的农民工纷纷云集两居工程工地。同年11月,土建工程主体基本完毕,但几支工程队的包工头几次向工程的承包人刘某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均未果。
经调查,黄中子了解到,此工程经三层转包,发包方是村委会,承包人是刘某,刘某再将工程转包给各包工头。因为刘某本身资金匮乏,在工程完结之前跟发包方村委会没有结算工程款,只能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随后,黄中子和板房沟乡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解,最终解决了200余名农民工的工资。
对此,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建议,在建设局设立对建筑行业拖欠劳务费的监管投诉部门,让建筑施工单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对拖欠工资的施工单位予以一定的处罚;劳动监察应当加强监督力度,对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的施工单位,可给予警告或处罚;援助中心加强与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衔接工作,通过调解解决农民工的困难。(张蕾 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