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是人民法院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接受社会监督、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福建厦门法院不断增进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阳光照亮公正司法的每一个环节。
2014年,福建厦门法院坚持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各项举措,积极创新思路,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敞开法院大门,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效率、以公开树形象,司法公开与司法公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信息化
新技术助法院司法公开
福建厦门中院信息服务中心的成立,拉开了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的序幕,在社科院公布的司法透明度测评中,厦门中院得分连续三年排名前列
2014年7月17日,福建厦门中院信息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拉开了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的序幕。这其中,海沧法院的多维信息化中心格外引人注目。这个集合全院指挥中心、数字高清庭审系统和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中心,是目前全省法院系统最先进的信息化中心之一。
透过海沧法院多维信息化中心的大屏幕,法院内各个关键岗位、部门及窗口的运行一目了然。“这是一个智慧型司法公开体系。” 海沧法院院长傅远平介绍,信息化中心首先是指挥中心,集同步监控、庭审观摩、远程调度及系统管理为一体,能够看到全院每一个审判法庭、诉讼窗口,每一次执行过程,每一台警用车辆等等工作环节。信息化中心还能实现数字高清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并实现当庭刻录、庭审指挥和远程审判,在高清户外LED进行庭审直播,实现了审判信息的同步传播。同时,它也是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对导入案件的当事人信息、案件情节、量刑情况等自动分析提取,通过海量文书比对和分析实现“同案同判”,也让民众对办案质量更放心。
海沧法院的信息化中心建设,是信息化助力厦门法院司法公开进程工作的缩影,也是厦门法院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提高司法公开广度、力度、深度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厦门法院不断加大资金、人员投入,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司法公开,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先期推进庭审录音录像等七个系统建设,启用12368执行短信平台,办好法院网站、微博,重视当事人和基层群众的反馈意见。在社科院公布的司法透明度测评中,厦门中院得分连续三年排名前列,海沧法院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示范单位”,思明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改革试点法院。
关键词
网络拍卖
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
相比传统的司法拍卖,网络司法拍卖可以实现“一公开”“两个零”“三个最大化”的优势
在推行司法拍卖改革的进程上,厦门法院取得了新的成绩。相比传统的司法拍卖,网络司法拍卖可以实现“一公开”“两个零”“三个最大化”的优势,即做到网络司法拍卖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司法拍卖费用零佣金和法院执行人员与拍卖行、竞买人之间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参与拍卖的地域和人员最大化、当事人权益的最大化、执行效果最大化。
2014年,湖里法院启动全市首例房产网络司法拍卖,拍品是一户住宅和一个地下车位。活动启动后,湖里法院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司法网络拍卖“便捷、公开、公正”优点,增进公众对司法网络拍卖的了解和信任;并在淘宝网上挂出拍品时一同上传视频,让竞买人更直观地了解拍品。最终,该拍品以567.7万元起拍,吸引4500人次围观,拍卖中经6位报名竞买者65次竞价、9次自动延时,最终以695.7万元顺利成交,较起拍价格溢价22.5%。
集美法院实现了全市首例无形资产网络司法拍卖。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成功拍出被执行人所有的某公司1745612股的股权,成交价755万元,这也创下了全市法院网络司法拍卖成交价额的最高记录。由于网络司法拍卖不收取佣金,与传统拍卖方式相比,此次拍卖将为竞买人节省佣金20万元左右。
关键词
主题开放日
敞开大门倾听公众意见
厦门中院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开放日活动,共举办消费者维权、醉驾、和谐用工等专题法院开放日72场次,邀请130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旁听庭审
2014年,厦门中院坚持把开展“主题开放日”活动作为司法公开的重要载体,完善司法公开的常态化机制,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开放日活动,共举办消费者维权、醉驾、和谐用工等专题法院开放日72场次,邀请130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旁听庭审。同时,厦门法院通过定向结对、座谈走访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等,增进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去年还主动邀请248 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法院工作。
这一做法有效地增进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指引和示范功能。
2014年,湖里法院在全省首创“法院公众开放日”,将参与开放日的对象首次扩大到了社会公众,邀请群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公开。开放日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法院全年累计举办“青少年与法”法制夏令营、企业家座谈等法院公开日活动7次,邀请了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社区工作者、中小学生、普通市民等在内近200人次群众参加。
2014年12月4日,湖里法院举行了“公众开放日暨首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改变了以往法院开放日邀请特定人群参与的方式,在全省法院首次通过新闻媒体、官方微博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出邀请,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公众走进法院、了解法官、体验司法公正公开。12名通过电话、微博报名参与活动的市民、网友,和人民陪审员、社区工作者等一起参观了法院,聆听了宪法普及知识讲座,旁听了一起非法拘禁案的庭审和宣判,并参与了新提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向宪法宣誓的仪式。活动中湖里法院还发布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想”的首个国家宪法日倡议书。
关键词
全程公开
把公开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厦门法院全面实现庭审直播,目前两级法院共进行了数十场庭审直播活动,民众可通过微信、各法院网站等平台实时收看庭审现场
立案、庭审、判决、执行,在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工作过程中,厦门法院注重将公开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全面加大司法流程全程透明度。
在立案公开方面,厦门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内设置了立案窗口,各种诉讼指导材料分门别类放好,大厅墙上写明诉讼流程,让当事人能快速立案,无须在流程上耗费过多时间。对于部分可调解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即时选择接受调解或进入诉讼程序,将多种纠纷解决机制与窗口公开服务相结合,既提高了效率,也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司法公正公开。海沧法院主要从立案条件与流程公开、立案窗口公开、方便当事人立案等方面加强建设,除了在诉讼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办公,设置诉讼引导在内的多个窗口外,法院门户网站通过与厦门法院网端口对接,开通了网上立案平台,老百姓想打官司,只需坐到电脑前动动手指,便可申请立案,并可在官方微信、法院服务专线等多渠道随时查询案件办理进度,极大方便了当事人。
在庭审公开方面,厦门法院全面实现庭审直播,目前两级法院共进行了数十场庭审直播活动,民众可通过微信、各法院网站等平台实时收看庭审现场。网络直播与庭审完全同步,没有经过编辑剪辑,百分之百地还原庭审过程,既把落实司法公开提升到了新的技术层面,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法官和法院工作的监督力量。海沧法院实现数字高清庭审,实现了审判信息的同步传播,既缓解了群体性案件审理和安检的压力,也能在“夜间法庭”开庭期间让群众“零距离”感知。同时,远程数字高清庭审不仅能让社会大众第一时间观看庭审直播,也能让部分案件当事人在无法前来法庭的情况下参与庭审,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目前,裁判文书上网已成为厦门两级法院工作常态,全年公布生效裁判文书38544份。两级法院正在不断扩大裁判文书上网范围,规范裁判文书发布渠道及格式,严格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所有依法应当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开。
亮点
我市法院进入“微”时代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微电影助力司法公开
厦门法院坚持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各项举措,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如今,厦门法院的公开平台建设已经集齐了三“微”——微博、微信和微电影。
微电影
微电影展现工作成效
现在,思明法院的法官们进社区送服务的时候多了一样“伴手礼”——微电影《灯塔》的DVD。日前,思明法院完成了首部微电影《灯塔》的摄制工作,这也是厦门法院系统首次以微电影形式展示工作成效。
电影以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内容基本取材于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巧妙结合当代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在阐述剧情故事的同时,真实还原法院法官的审判生活实际。大多数演员由法院干警担任,从前期准备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凝聚了全院干警的大量心血,也是他们影视才艺的集中展示,拍摄场景也是思明法院的公民司法体验基地、审判综合大楼等实际工作环境。用微电影展现法院工作成效,能够以灵活生动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反映审判实际,同时贴近民众生活,让观众感同身受,增进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微信
微信平台建设百花齐放
思明法院建立了首个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涵盖了案件执行、审判流程、交通出行等各个方面。此外,思明区法院还聘请了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媒体人、思明城市义工在内的五名社会人士,作为微信平台的“微监督员”,并建立了以17名法院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微信联络员队伍。思明法院还在微信平台首次植入“失信人”信息平台,提供在线查询“老赖”信息的功能,民众只需访问微信公众平台,就可在线查询合同相对方的信用情况。据介绍,该平台还结合当前热门的“随手拍”功能,群众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执行线索即时传递给法院。
海沧法院的微信平台不仅是展示法院工作的新渠道,更增加了普法环节,开通普法学院和开庭直播两大模块,可以用手机直接观看庭审,让微信用户都成为潜在学员和观众;同时,该微信平台也及时发布法院日常工作信息、典型案件分析点评、庭审直播、与网友实时互动,主动展示法院工作,提高法院宣传的速度与广度。
集美法院民一庭上线了全省首个“掌上微法庭”,提供多项便捷司法服务。如文书格式指南、裁判信息和办案进度查询、民间借贷和劳动争议等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查询、定期发布专题法制宣传报道,以案释法。
微博
首创“听庭微博征集站”
2014年,湖里法院首创“听庭微博征集站”,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在全省法院系统首邀官方微博“粉丝”作为“听庭达人”旁听庭审,举办“我要听庭”活动,首次活动就吸引了21人报名参加,活动海报也被制作成易拉宝、宣传单页,放在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等处,并附上官方微博二维码,供当事人了解活动、扫描关注。这一活动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让更多的群众近距离体验庭审,弘扬法治精神。湖里法院官方微博也成为司法公开的又一渠道,设置了“诉讼指南”、“案例报道”、“湖法动态”等栏目,从不同角度发布法院动态新闻、最新法律资讯、便民诉讼指南、典型性案例等,全方位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不断丰富司法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湖北法院司法公开网
·湖南:建成三大公开平台 强力推动司法公开
·吉林三级法院司法公开启动
·河北188家法院量化司法公开
·福建福州法院:信息化带动司法公开新局面
·2014年度河北省法院司法公开评估结果揭晓
·2014年度河北省法院司法公开评估结果揭晓
·青海高院出台进一步改进司法公开的若干意见
·福建连江法院:推进司法公开 促进司法公正
·吉林长春中院:司法公开将信息“一网打尽”
·湖南嘉禾法院:司法公开 服务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