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率先出台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实施规则
2014年7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厅内坐满了来自中央及省垣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随着《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实施规则(试行)》的发布,预示着西宁中院开始试水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这也是我省被中央确定为司法改革先行试点的6个省市之一后,作为试点省省会城市法院的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法院系统出台《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的实施规则(试行)》改革措施。
此次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选择以合议庭、独任庭进行试点改革,探索完善权责明晰、管理有序、监督留痕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根据该《规则》规定,最终选择西宁市法院和基层法院的7个合议庭、4个独任庭作为试点,实现 “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目标。
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之一,司法权运行的好坏,运行的是否顺畅,涉及司法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因此,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青海作为西北地区代表性省份被纳入全国六个先行试点省市之一,西宁中院作为试点省省会城市法院,在此次改革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近日在西宁市中院采访时了解到,该项试点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试点独任庭审结案件210件,试点合议庭审结案件202件,审限缩短仅一半,服判息诉率提高,审判效率明显提升,司法改革初见成效。
关键词:
在全省政法系统中先试先行制定涉诉信访改革工作实施办法
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事关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为适应改革,全力做好此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同样是在去年的7月,西宁市中院在全省政法系统中先试先行,制定《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实行诉、访分离,建立涉诉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为新时期化解涉诉涉法信访案件创出一条新路。
去年,全市法院立案登记涉诉信访案件231件,分离出非诉讼涉诉信访案件150件,依照《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分别进行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全部化解,无一积案,实现了息诉罢访。
同时,西宁中院在正在进行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探索中,也要求从事信访工作的法官们要进一步革新理念,拓宽信访案件的处理思路,在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去工作,采取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因案因人施策,使多起越级访、多年缠访的老上访案件得以有效化解,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关键词:
率先在全省制定区域性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实施办法
“自西宁市中院《关于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办法》实施以来,全市法院审结轻刑快审案件450件,502人,均当庭宣判,审理期限在6到7天,不仅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也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是记者在西宁中院采访时了解到的一组数据。
当然,这一切要得益于西宁市中院推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区域性的《关于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轻微刑事案件简易审理的范围和模式,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高效利用刑事司法资源,提升轻微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促进轻刑适用,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14年4月24日出台《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自5月1日起施行。
自办法实施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对办法的施行均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不同方法,力求将轻刑快审机制落实到位。部分法院还积极与所在区、县的公、检、司等相关部门协调,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分工,为轻刑快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全年698件案件通过速裁方式审结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大量的民事纠纷以诉讼形式涌入法院,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有限的司法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数量众多的小额诉讼案件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需要科学设计小额诉讼制度,实现高效与便民的统一,引入小额速裁程序,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节省司法成本,更快捷、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落实小额速裁工作机制,去年,西宁中院制定并实施了《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统一规范全市基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范围、独任审判、审理期限等内容。其中,在立案、审判环节设立民事案件速裁组,将事实清楚、法律争议不大的案件从疑难、复杂案件中分离出来迅即裁处,力求“简出效率、繁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司法服务,实现程序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这个指导办法为各基层人民法院继续快速高效审理民商事案件,真正发挥小额诉讼程序的功效作出详尽规定,极具操作性。通过小额诉讼,全年共有698件案件通过速裁方式审结,调解530件,调解标的7788.55万元;有12801件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审理,简易程序适用率高达74.9%。
关键词:
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为进一步落实好省委、市委对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去年年底,西宁市中院和城西区法院率先在全省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实现全市环境资源民事和行政一审、二审案件的跨区域专业化集中审判,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城西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有了首个环境资源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受理案件,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省会西宁一方碧水蓝天。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对于及时审理涉及环境资源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保障环境资源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主要职责包括:审判第一、二审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民事案件及行政案件,涉及地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有关权属争议纠纷民事案件及行政案件,涉及森林、草原、内河、湖泊、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环境资源民事纠纷案件及行政案件。城西区人民法院跨区域集中统一审理全市涉及环境资源类民事、行政案件,也是一项新的举措,以利于案件统一审理、统一裁判尺度。
关键词:
推进三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2014年元旦伊始,西宁中院首批裁判文书亮相中国裁判文书网,这也标志着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市法院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全部统一上网。
近年来,西宁中院致力于司法公开、司法为民、提高司法公信,从完善诉讼服务,加大巡回审判和司法救助,规范院长接访和完善信访机制等多个方面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贴近。同时加强司法公开促公正,实现从立案、审理到执行,从制度、管理到监督的全方位、多角度公开,相继通过开通门户网站、法院微博,切实增强法院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西宁市法院不断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当事人可以登录法院官方网站或者立案大厅电子触摸屏进入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查阅案件办理节点信息、审判流成信息和执行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全年西宁中院旁听案件人数达18.7万余人次,举办公众开放日和首个国家宪法日法官宣誓活动,增强公众对法院的亲近感,加深对法院工作的了解。
“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探索审判权内部运行机制试点改革,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专业审判庭……”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均出自于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4年,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6个司法改革试点省市后,作为试点省省会城市法院的西宁中院,超前谋划、勇担重任、抓住要害,勇当改革创新先行者,及时成立了全市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按照省法院和西宁市委关于深化司法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司法工作机制,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并实现多个第一,全市法院司法改革改出了一片新天地。(于瑞荣 王文东)
·青海:700余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青海启动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
·青海果洛州交警支队提前启用交通安全服务站
·青海加大强制收戒吸毒人员力度
·青海玉树交警支队开展客运车辆排查活动
·青海公安厅2014年破获经济犯罪案件466起
·青海公安厅2014年破获经济犯罪案件466起
·青海:“户籍化”管理消防重点单位
·青海加大强制收戒吸毒人员力度
·青海西宁交警支队春运备战工作全面展开
·青海“户籍化”管理消防重点单位
·青海涉案财物价格认定管理办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