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诸多严峻挑战,眉山政法激流勇进,砥砺前行,亮点纷呈,浓墨重彩地谱写出一篇篇法治建设的新诗篇……
出台依法治市决定建设法治眉山
2014年12月12日,中共眉山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眉山的决定》,着力构建“依法执政、法治政府、法治环境、全民学法、基层自治、依法经营、监督网络、舆论宣传”八大体系,为眉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和“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依法治市”发展战略,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眉山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加快推进法治眉山建设,先后出台《眉山市依法治市纲要(2014—2020年)》和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明确提出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大力推动法治实践。
为此,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市政府获得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并确定为全省创建法治政府6个示范单位之一,全市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治理五大系统筑牢和谐发展根基
2014年7月1日,全省社会治理现场会在眉山召开。市委书记李静就眉山市社会治理经验作了交流发言,受到与会省领导和全省21个地市州相关领导的肯定。
全市上下充分凝聚共识,坚持把社会治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全市每年工作大局统筹安排、党政目标管理逗硬考核;凡是涉及社会治理及稳定的重大战略均由市委、市政府主导推进,工作安排部署均由市委、市政府出台重要文件落实,重大工作创新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强化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工作激励和督查考核等组织保障,确保了工作实效。该市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2009年—2012年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维稳跟着项目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该市创新推出“维稳跟着项目走”工作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途径。该模式紧紧围绕项目实施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全年开展重大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48件,全域动态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点989个。
项目实施前主动介入。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评估台账,报送同级党委维稳领导小组,维稳部门据此开展跟踪指导,帮助化解风险。
项目实施中主动跟进。按照“一岗双责”,定期排查并限期化解稳定风险点。同时建立部门一把手直接联系服务项目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项目实施后主动跟踪。项目投产后重点排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稳定风险点,引导企业建立调解室等维稳综治工作平台及相关制度。
网格化服务管理已经实现城乡全覆盖
眉山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洪雅县、彭山区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推进,四级联动运行机制已经进入常态化,目前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了全覆盖。
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完善服务中提高管理效能,在加强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这是该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之举,并构建起了“党委政府主导、政法综治协调、信息化为支撑、四级整体联动、服务管理高效、社会平安和谐”的工作格局。
建立党员先锋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网格员服务队“四支队伍”,创新联动方式,建立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努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诉非衔接”改革试点眉山中院全国第一
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诉非衔接”改革试点终期评估结果揭晓,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得分在全国42家试点法院中高居第一。“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省委政法委和省高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将深化“诉非衔接”改革试点作为眉山“大调解”工作的升级版着力打造。2014年3月,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六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深化和完善“大调解”工作会议。
着力完善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巩固调解组织“五进”活动成果,全面推广农村中心户调解室“五站”模式,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社区)建立农村中心户调解室。坚持以市委名义主导推进“诉非衔接”试点工作,不断强化“诉非衔接”工作平台建设,推动“诉非衔接”试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5万普法员群众轻松学法用法
市司法局创新开展的“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制课”活动成为全省典范,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对其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报道。“法律七进”工作分别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和省依法治省督导组充分肯定。
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出台《深入推进“法律七进”的实施意见》,每一“进”都落实一名市级领导牵头推进。突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农村(社区)居民等重点对象的分类普法教育。以法律顾问和普法讲师团为龙头,推进法律进机关。以法治副校长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依托,推进法律进学校。以司法工作站和法治文化阵地为突破,推进法律进村(社区)等。
如今已有5万名基层普法员活跃在村镇社区。他们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将深奥的法理与案例结合,进行生动的法治宣讲,各类矛盾纠纷数量从2010年的5万多件,锐减至2014年的2万件,纠纷调解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达99.8%。
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全市检察系统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并以此为载体,全力打造“阳光、规范、亲民、公信”的检察新形象,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东坡区检察院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全国试点院后,市检察院积极引导示范,东坡区试点院积极探索创新,各区县院积极跟进,受到省检察院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2014年4月2日,全省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与此同时,眉山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为省内外兄弟单位学习的样板,先后有黑龙江省检察院、雅安市检察院、成都市新津县检察院、泸州市古蔺县检察院等省内外16个单位,派人到眉山市检察院和东坡区检察院参观学习。
创新“特色四区”建设公安机关走在改革前列
市公安局推进动态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共安全工作改革,构建“特色四区”即“警务改革先行区、打防管控样板区、基层基础规范区、群众认可安全区”并取得成效。省公安厅党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眉山市公安机关走在了全省公安改革创新的前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公安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4年,全市公安机关根据省厅改革创新工作要求,以创建“特色四区”为突破口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十项改革创新”工作,警务公开和社会评价体系得到进一步拓展,增进了警民理解和信任,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指挥中心、仁寿县公安局龙正派出所、青神县康苑世纪城小区、园区公安分局铝城派出所瑞能警务室以及眉山中心城区打防管控及扁平化指挥体系建设、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平安示范小区”创建、“警企共防”模式平安网建设等,成为了“特色四区”创建的典范。
加强队伍建设政法系统突出问题得到整治
坚持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市政法系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为重要抓手和载体,聚焦“四风”查摆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开展警示教育。先后组织干警学习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的10起典型案件、省委政法委公开通报的5起典型案件。
广泛征求意见。坚持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紧扣“四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各项工作纪律规定,深入查找梳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活动,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得到整治。
加强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举办全市综治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培训会、全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专题培训、北京大学对眉山市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专题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举办“政法大讲堂”专题讲座7期,政法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国权)
·四川南充政法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川巴中政法委深入挂联村开展慰问活动
·四川巴中司法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四川南充政法委调研仪陇政法工作
·四川南充政法委:打击违法犯罪 确保社会和谐
·四川检察院:着力推进检察改革
·四川检察院:着力推进检察改革
·四川巴中检察院:盘点去年亮点部署今年工作
·四川锦江监狱向刑释人员送关爱
·四川彭州公安局开展“平安暖冬行”慰问活动
·四川彭州公安局开展防盗防骗防扒宣传活动
·四川南充政法委到南部公安局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