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贵州省2014年全面加强和改进禁毒工作亮点纷呈

2015-01-30 13:07:5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贵州日报 

  2014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等省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以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为目标,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党政领导重视 决策部署有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放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高度来谋划,放到深化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的战略部署来安排,把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指示、中央6号文件和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4年3月30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对制定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禁毒办建设、公开查缉卡口建设、监管病区建设、禁毒教育基地建设作了具体安排部署。2014年6月2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等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贵阳市,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看望慰问禁毒工作者,对进一步加强全省禁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1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禁毒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禁毒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副省长陈鸣明,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刘跃进,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孙立成等领导出席会议。2014年10月27日,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组织召开“向毒品说‘不’,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动员部署会,提出了“明确一个方针,转变两个路径,筑好四张网,做好十项工作”的工作思路。随后,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禁毒委在《贵州日报》开设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贵州禁毒人民战争进行到底”专栏,邀请党政领导、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撰写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解读文章,并将解读文章汇编成册,印发各地学习。贵州经济广播电台、公众信息平台、微博等媒体对解读文章全文转载播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禁毒办还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禁毒工作决策部署宣讲团到全省各大高校巡回宣讲,引起强烈反响。

  出台实施意见 提供政策支撑

  2014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4〕22号)。《实施意见》结合贵州省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为全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禁毒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力度前所未有。将禁毒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明确党委组织部门对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禁毒工作领导考察、选拔、任用和交流时,应征求禁毒委员会意见。队伍建设力度前所未有。要求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内设机构承担日常工作,配备工作人员;辖区每30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或20名戒毒康复人员配备一名社区禁毒专职人员,吸贩毒严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工作人员承担禁毒工作;到2017年全省公安禁毒民警数达到民警总数的5%以上。查缉卡点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将毒品检查站建设纳入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在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完成固定一级卡点建设,在铁路、机场、码头、汽车客运站、邮件(快件)分拨处理中心、大型物流配送集中区完成二级卡点建设,县级完成三级卡点建设。禁吸戒毒力度前所未有。健全吸毒人员分类管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无缝对接”工作机制;按规定在吸毒人员较多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符合条件的“阳光企业”依托美沙酮门诊建立美沙酮延伸流动服药点;在市(州)和特殊人群贩毒突出的县(市、区)建立专门收治场所;在吸毒人员千人县建立一个以上“阳光企业”,创建一个“阳光工程”市级示范点,在市(州)创建一个“阳光工程”省级示范点。预防宣传力度前所未有。把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平安创建、文明创建范畴;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开设禁毒预防教育课程;各市(州)、县(市、区)至少建立一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开展心理矫治、医疗救治、帮扶救助、就业指导等工作;按照不低于辖区登记吸毒人员数30%的比例招募禁毒志愿者,大力推广“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建设经验。

  推进人民战争 掀起禁毒高潮

  为贯彻落实中央6号文件和贵州省《实施意见》,进一步掀起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新高潮,省禁毒委员会决定从2015年至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以打击毒品犯罪“利剑行动”、公开查缉毒品“斩毒行动”、重点整治“清剿行动”、吸毒人员帮教管理“回归行动”、无毒害创建和禁毒宣传“净土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攻坚战,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打击毒品犯罪能力明显提升,破获毒品案件数、缴获毒品数每年提升10%,强制隔离戒毒数每年提升20%,跨区域贩毒被打击人数每年下降10%,2017年跨区域贩毒被打击总数降到全国5名之后;毒情重点整治扎实推进,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毒品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正安县不再列入全国毒情重点整治地区,织金县、纳雍县、七星关区不再列入全国通报督导地区,无新增全国毒情重点整治地区,公共复杂场所无吸毒、无贩毒;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得到有效管控,禁种责任制全面落实,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基本禁绝;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明显提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深入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就业安置,吸毒人员千人县每年集中安置率达65%以上,吸毒人员查处率达60%以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管控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吸毒人员滋生速度逐年递减,“无毒害”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吸毒人员千人县新吸毒人员滋生速度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禁毒基层基础得到夯实,禁毒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公安禁毒民警达到公安总警力的5%,禁毒保障更加有力,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禁毒工作社会化格局真正形成。

  开展公开查缉 斩断运毒通道

  为进一步加大公开查缉毒品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将毒品“堵在省外,查在省内”,实现公开查缉毒品工作“卡口建设更加合理、网络布局更加完善、查缉机制更加健全、队伍建设更加提升、查缉战果更加明显”的目标,2014年,省公安厅专门成立了公开查缉毒品机动队,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省公开查缉毒品工作,各市(州)和吸毒人员千人县要建立公开查缉专业队伍,以固定毒品检查站和毒品流通沿线为依托,“全覆盖、全天候、立体式、常态化”地开展公开查缉毒品专项行动。在铁路、机场、码头、汽车客运站、邮件(快件)分拨处理中心、大型物流配送集中区建立公开查缉卡点,构建陆空邮立体查缉体系。2014年12月31日,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三年禁毒攻坚战“斩毒行动”第一战役,省禁毒委副主任、省禁毒办主任、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赵翔亲自带领各市(州)公安局分管局领导、禁毒支队长,省公安厅禁毒、刑侦、交警部门和民航、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到盘县开展查缉工作,展示了贵州省举全省之力坚决禁绝毒品的鲜明态度和坚定信心。2014年,省公安厅共组织6次公开查缉毒品集中行动,全省通过公开查缉共破获毒品案件10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24名,缴获毒品241公斤,同比分别上升40%、47%、23%。

  坚持严打方针 攻克大要案件

  全省各级各部门以百城禁毒会战为抓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以打开路,露头就打,禁毒执法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14年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901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27人、缴获各类毒品820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7.2%、13.7%、87%。缴获各类制毒物品6.11吨,破获公安部目标案件39起、省级目标案件32起,均创历史新高。百城禁毒工作会战以来,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孙立成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赴各地进行督导检查,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赵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和厅党委百城禁毒会战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对制毒犯罪的打击战役、对毒品入境内流的堵截战役、对吸毒人员的查控战役、对毒品集散分销活动的清剿战役、对外流贩毒活动的整治战役、对网络涉毒活动的清理战役,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高发势头。百城会战期间,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29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534名,缴获各类毒品292公斤,查处吸毒人员10346人次,强制隔离戒毒5993人,同比分别上升4%、6%、189%、11.7%和8.4%;破获部级目标案件18起、省级目标案件17起,缴获枪支11支、子弹85发。2014年11月,省公安厅联合贵阳市公安局、乌当区公安分局历经3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国跨境贩卖、走私制毒物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缴获制毒原料麻黄碱近1吨,摧毁了一个由宁夏、山东、福建、贵州、云南延至缅甸的特大制毒网络。

  创新宣教方式 营造浓厚氛围

  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全社会、青少年、“高危人群”三个层面,深入开展禁毒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行业、进网络、进家庭”活动。在全省禁毒宣传月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禁毒宣传入万户、自行车禁毒宣传骑行进万村、禁毒宣传车行万里”活动,全省大学生“珍惜美好青春 远离合成毒品”万人宣誓暨“禁毒宣传进高校”活动、“全省妇女禁毒预防教育宣传年”暨“禁毒宣传进家庭”系列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加强禁毒工作宣传报道力度,新华社对贵州禁毒工作做了系列报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级媒体赴贵州省采访报道,省内电视、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体以开辟专栏、禁毒工作者专访、实时新闻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报道禁毒工作。进一步创新禁毒宣传方式方法,创办了“贵州禁毒网”互联网站,开通了“贵州禁毒宣传”公众微信平台,制作了全省统一的贵州禁毒宣传海报,将《中国禁毒展览馆》、《与死神共舞》植入贵州省数字电视点播内容。建立了“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禁毒工作。结合贵州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特点,把禁毒预防教育宣传和民风民俗有机结合,将禁毒宣传纳入村规民约,编唱禁毒民歌,提高了禁毒宣传的有效性。2014年,省禁毒办被国家禁毒办评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十大先进集体,遵义市禁毒办徐桓、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禁毒办龙紫梅被国家禁毒办评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建设“阳光工程” 挽救吸毒人员

  2014年2月1日,省政府颁布了《贵州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促进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阳光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障投入、技能培训、政策扶持,成为全国首部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制定了“阳光工程”建设日常管理机制、培训帮扶机制、督导考核机制、表彰激励机制。加大对“阳光工程”建设的表彰力度,在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表彰了35名“阳光工程”建设优秀企业家、87名“阳光工程”建设优秀禁毒工作者、70名“阳光工程”建设优秀员工,提升了“阳光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多措并举,搭建就业平台,形成了“阳光企业集中、其他企业分散、公益性岗位安置、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形式多样、互为补充”的就业安置体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7亿元,建成阳光安置企业(集中安置基地、集中安置点)231个,累计安置72171人就业(其中累计集中安置19437人、分散安置187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51人、自谋职业17396人、自主创业32815人)。2014年5月,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四国禁毒官员专程到贵州省考察“阳光工程”建设。

  整治重点问题 减轻毒品危害

  省禁毒委始终坚持把治毒同治乱、治愚、治穷相结合,制定了《贵州省毒品危害严重县整治工作规范》,明确了整治范围、整治标准、认定程序、整治措施和工作保障,将正安县等12个县(市、区)纳入新一轮重点整治。成立了4个督导帮扶工作组,分别由省禁毒委副主任带队,对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等四个毒品问题重点城市开展为期三年的督导帮扶,共同研究整治措施。省公安厅充分利用“泛西南警务合作机制”、“泛珠三角警务合作机制”,加强与广东、云南等外流贩毒流入地的协作配合,共同遏制外流贩毒活动的发展蔓延。建立了省禁毒委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制度,明确了省禁毒委成员单位对禁毒重点整治地区实行“一对一”帮扶,帮扶工作纳入禁毒委成员禁毒工作主要内容,实行“捆绑考核”。2014年,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法制办、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国安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总工会、贵阳海关等成员单位先后到联系点督导帮扶禁毒工作。将重点整治与无毒创建相结合,制定下发了《贵州省“无毒害”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办法》,省委宣传部、省禁毒办、省精神文明办将“无毒害”创建工作纳入《贵州省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测评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无毒害”创建的程序、标准,目前全省已创建“无毒害”先进单位12个。大力加强禁种铲毒工作,严格落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在罂粟生长的各个时期,组织开展踏查铲毒专项行动,杜绝了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2014年,贵州省禁毒办被国家禁毒办评为全国禁种铲毒工作六个省级优秀单位之一,毕节市和江口县、荔波县被评为全国禁种铲毒工作市(县)先进单位,大方县县长顾掌权等4人被评为全国禁种铲毒工作先进个人。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实战能力

  2014年,省公安厅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加强禁毒情报信息建设,建立了堵源截流指挥系统、禁毒情报信息系统、“阳光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吸毒人员“无缝对接”管控系统、社会化动态管控系统、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系统等禁毒信息化系统,拓展了禁毒情报信息研判功能,提升了情报辅助侦查的能力和水平。禁毒、铁路、邮政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享铁路实名制订票数据信息、邮政部门邮政寄递数据信息,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渠道。加强毒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拟写了《全省及重点地区毒情形势分析报告》、《贵州省毒情定性定位分析报告》,分别寄送给各市(州)、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提高了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程度。

  夯实基层基础 提高工作水平

  大力加强禁毒队伍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均成立了禁毒专业队伍,全省现有公安禁毒专业民警1100余人,占公安总警力的2.7%。按照辖区每30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或20名戒毒康复人员配备一名社区禁毒专职人员的比例,全省共招聘社区禁毒专职人员3400多人。加强禁毒经费保障投入,各级政府根据禁毒工作需要,将禁毒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禁吸戒毒、“阳光工程”、禁毒管理、缉毒执法、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2014年全省投入禁毒经费2亿元以上。加强禁毒队伍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大练兵、大培训、大比武”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禁毒民警素质和技能,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黔西南州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付杰跻身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金筑同志长期奋战在打击毒品犯罪一线,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毒品公开查缉岗位上。加强禁毒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现有6个固定毒品检查站,50个强制隔离戒毒所、3个戒毒康复场所、62个美沙酮治疗门诊、36个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和一大批禁毒教育园地,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期间立项的8个毒品检查站、2个禁毒教育基地、1个毒品实验室已启动建设。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