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教育的一面旗帜
--记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
甘肃省庆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大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依法治市的新高度,使广大群众对法律的关注度、对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有了新提升。而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给群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人们称她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
年过四十的魏彦坤是一位常年坚守在法制宣传教育战线的“老普法”。在她的倡议下,创办了纯普法类宣传刊物,推出了“巧儿说法”普法微信平台,建起了以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为宗旨的普法网站。目前,庆阳市已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新格局。
庆阳是革命老区,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也是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推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刘巧儿”的故乡。一个“巧儿说法”的微信平台已成为新的普法形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法律生活。
“巧儿说法”一直是魏彦坤苦苦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主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刘巧儿”原型封芝琴家去采风,她心想:为啥不利用“刘巧儿”原型这一人文优势开展普法教育呢?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大脑中迅速形成:利用微信平台创办“巧儿说法”栏目,取意庆阳当地“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巧儿案”,用百姓身边案例说法,解除百姓生活中的法律烦恼。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她借助当地知名的门户网站印象庆阳网和庆阳司法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网申请了微信平台,并指导各县区司法局门户网站和相关网站申请了11个微信平台,搭载“巧儿说法”栏目,还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取得联系,专门提供既专业又通俗的栏目稿件。
2014年5月26日,14个微信平台、5个官方微博和庆阳电视台、庆阳人民广播电台、《陇东报》、《庆阳普法》、庆阳市手机报同步上线和播发。一夜之间,“巧儿说法”法制宣传栏目走红陇东大地。
随后,魏彦坤聘请了“刘巧儿”的原型90多岁的封芝琴老人做“巧儿说法”形象代言人,与庆阳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法在心中,律在行上”公益广告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档和市内各大KTV娱乐中心长期播出。组建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以普法小品、普法快板、南梁说书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在乡村、文化广场和平凉监狱进行巡回演出,制作了多种“巧儿说法”宣传品在酒店、商铺等公众场所摆放悬挂,在广大群众中发放,不断推介宣传“巧儿说法”栏目,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接受普法教育,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解决部门和群众在普法、学法过程中缺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法律读物的问题,魏彦坤于2012年5月主持创办了内部报纸类全彩印宣传资料《庆阳普法》,和当地主流媒体《陇东报》联办起了《庆阳普法》专刊,发行量近5万份。如今,在庆阳市的各机关单位、村社,《庆阳普法》已成为干部职工和农民学法用法的“活教材”。
魏彦坤还是个肯动脑筋的人。2013年4月,由她带领团队创办的以疏导舆情,引导网民合理表达意愿,理性发言为主要职责的“印象庆阳网”正式上线。她利用“印象庆阳网”网络言论集中的优势,组织工作人员随时关注网民在网站集中反映的问题,不定期地分析整理《舆情动态信息报告》,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庆阳市公交的改革进程。
注重运用网络加强与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交流互动,是魏彦坤的又一个“金点子”。她主导创办的全国最大的司法行政类专业交流网站“中国司法行政社区”,在册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会员已达3万多人,组建当地司法行政系统通讯员队伍146人,庆阳域外通讯员486人。网站的资讯社交作用,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资源共享和业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魏彦坤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获得庆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庆阳市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一次。(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