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食品安全问题的专业监管力度还不够。在四川省,基层群体性聚餐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偶有发生,而针对乡镇的监管还无法覆盖到位。我建议配齐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并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处罚力度。
——政协委员严晋川
●“专车事件”值得反思,出租车体制改革刻不容缓。除了打破目前的垄断体制,我还建议出台政策尝试分时段运营出租车,设置两种颜色出租车、分开管理,既能保障出租车司机的生存条件,又能便利群众打车。
——政协委员曾文忠
●在竞争性行业,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两道门槛”,造成国企和民营企业的不平等。一些地方,民企承担着比国企更多更重的税费负担,不得不“带着枷锁与国企赛跑”。我建议减少赋税,改革税制结构,让民企在依法纳税中体现权利。
——政协委员岳凡宋
关注
为农民工购买住房公积金,将灰霾污染防治列入立法计划……1月26日,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围绕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四川省政协委员会聚蓉城,积极建言献策。其中,针对环境污染、廉政反腐、食品安全、交通缓堵等社会热点,委员们频频“支招”,呼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浏览本次大会收到的提案目录,记者还注意到,从提议完善基层治理,到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四川普法基地建设;从保证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到鼓励法院高效司法,围绕科学立法、公正司法、规范执法、全民普法等内容,委员们各抒己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中的多个方面,成为今年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话民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年关将至,农民工权益保障特别受到委员关注。有委员提交了《关于落实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切实维护其工伤保障权益的建议》,还有委员建议落实农民工“五险一金”制度,加大对有欠薪情况企业的处罚力度。
谈及如何缓堵,有委员提出《关于给予成都市出租车在城市区域公交专用道合理行驶权的建议》,建议允许载客状态的出租车在除二环高架道路外的交通平峰时段在公交专用道行使,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针对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有委员提出加快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关于灰霾治理,有委员提出发展绿色交通,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破坏的处理力度,等等。
谈反腐:加大对行贿行为处罚力度
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委员们建议,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简政放权要放到位、更要放得下,梳理政府职能,“权力清单制度”要适用于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加强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加强行政权力行使监督,加大对行贿行为处罚力度,等等。
说法治:人才引进扩充法检队伍
记者采访中发现,相比以往,今年政协委员们立足各行业职能本身,加大了对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关注度。其中,有委员建议对我省环境教育立法,有委员提到要发挥注册税务师队伍在依法治省中的积极作用,以专业的第三方力量推动依法纳税。
另有不少委员对司法改革予以关注,如建议四川提前为司法体制改革做好准备,从立法机关、执法机关、法学专家等领域引入人才,扩大法官检察官队伍等。还有委员建议,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前提下,通过实行立案形式审查制度、提倡法官终身职业制等措施,推动实现高效司法。
公开政府法律顾问选聘标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对此,有政协委员呼吁,要充分发挥我省律师专业作用,探索律师参与立法、入职司法机关的可操作性。
什么律师能做法律顾问?建议:公开选聘律师标准
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正国今年带来的提案,建议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依法治省中的积极作用。
李正国带来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全省共聘请了3000余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截至同年9月1日,我省21个市州政府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率100%;183个县(市、区)政府中有167个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率为91.25%。
“然而,目前我省律师在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方面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李正国说,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履职时,“顾问不问”、“顾而少问”现象较普遍;且律师事前参与不足,多是事后参与“善后”。
对此,李正国建议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作用,探索建立律师参与立法的机制,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并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及其选聘程序,拓宽律师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的范围。“我建议公开选聘律师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律师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律师参与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李正国说。
律师人才如何补充法院?建议:面试后在法院“实习”半年
为了使律师队伍“人尽其用”,来自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曾文忠则对从律师、法学专家中遴选法官程序设计了一套十分详尽的方案。
首先,法院需内部拟定岗位和人员要求;由组织部审批后,公开、公示遴选计划,面向社会招标;统一设立法官遴选准入标准(如基层法院法官要求从事5年以上的律师工作或从事5年以上的法学教育工作,中级法院法官要求从事10年以上的律师工作或从事10年以上的法学教育工作,高级法院法官要求从事15年以上的律师工作或从事15年以上的法学教育工作);由最高法和各省高院法官遴选委员会组织遴选面试;在半年的岗位考察期结束后,考察合格者正式聘用,定岗转为正式法官。
司法鉴定机构应与公家“脱钩”
多年来,阆中法院副院长张利萍始终战斗在审判工作第一线。作为省政协委员,张利萍的许多提案都来自日常审判心得积累。今年,除了关注司法体制改革,她将关注视角对准司法鉴定领域,并在提案中提出:要确保司法鉴定活动公正高效权威。
张利萍在审判实践中发现,尽管倡导司法鉴定规范化、法制化多年,但一些司法鉴定机构尚未真正从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中独立出来,其中不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于与鉴定机构存在着“血肉联系”,司法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偶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依法履职的情况,导致司法鉴定活动中的一些不规范问题难以根治。
张利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权威性,“由于不服司法鉴定结果,案件当事人随之对法院的判决、裁定也产生了不信任感”。
对此,张利萍建议,要实现司法鉴定机构的真正独立,必须清理各鉴定机构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隶属关系,使其完全“脱钩”。同时,各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公开、畅通投诉渠道,将司法鉴定活动纳入社会公众监督视野。她还建议,我省司法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强化监督手段,建立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诚信档案,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以促进司法鉴定行业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杜绝“媒体判决”
1月26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后,不少政协委员聚在一起,讨论各自感兴趣的提案。有意思的是,其中几位律师委员聚在一起讨论的,居然是一部热播电视剧——《离婚律师》。“离婚律师中的律师形象有些偏了,涉及的法律知识也有问题”,虽是会后的闲谈,但还就有较真的委员把这个问题作为提案提交上会。《关于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建议》是李正国今年提交的提案之一。李正国表示,我国自“六五”普法开展以来,通过应用各类媒体开展公益普法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法治宣传,但在宣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媒体将报道重点放在追求噱头和轰动效应上,使法治宣传报道流于低俗”。
对此,李正国建议,媒体在报道、转载时,不仅要注意用词符合法律规范,把握好尺度,避免过度渲染犯罪细节,还要顾及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杜绝新闻报道出现“未审先判”、“媒体判决”。
销售理财产品要同步录音录像
近年来,我国融资需求旺盛,省民间投资理财公司也迅速兴起。为加强监管、规范投资理财公司的经营秩序,李正国建议,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民间投资理财公司的市场准入管理,对诸如“投资理财”、“资产管理”、“投资信息咨询”等字样进行细化规定,在法律框架内明确使用的前提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强制退出机制,净化投资理财生态环境。
李正国建议,强制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风险提示和说明,同时将投资或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将该录音录像保留至产品到期兑付完毕时止。(记者 曾晶菁 兰楠)
·四川南充政法委:全力确保监狱平安稳定发展
·四川南充政法委:重拳打击违法犯罪 确保社会稳定
·四川巴中法院启动“司法大拜年”活动
·四川成都交警开展大规模酒后驾驶查处行动
·四川:推进依法治省成为今年两会热点
·四川仪陇政法委学习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四川仪陇政法委学习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四川广元:“点子警务”让交通管理效能提升
·四川资阳:“平安惠民十大行动”见成效
·四川宜宾:进“窗口”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公安厅首次采用视频直播角逐年度优秀
·四川检察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