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程航:善用电脑技术研判警情的“江南名捕”

2015-01-26 09:24:5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指挥室主任程航脑出血倒在岗位,昏迷五天苏醒

  善用电脑技术研判警情的“江南名捕”

  1月23日,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获悉,因脑出血昏迷5天苏醒的分局指挥室主任程航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康复病房。

  1月7日,南京市公安局“民本警务品牌评选推荐会”如期举行,程航自主设计的智能移车处警系统、警用视音频管理系统均为参评品牌。

  但是,在陈述过程中,程航却突然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会议一结束,程航被同事紧急送到医院。手术后,程航昏迷了5天,终于苏醒过来。

  “7日下午,医生检查后说程航的脑部出血已经3天了。这次能捡条命回来已经很幸运了。”程航的同事李雷说。

  在全国公安系统,程航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是“江南名捕”这个网名却被各地刑侦人员所熟悉。程航热衷钻研电脑技术,并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警情研判,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警界牛人”。

  电脑达人:

  上世纪90年代尝试用计算机信息破案

  程航一直对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在调任指挥室主任前,程航在刑警大队任教导员。“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大队一共就有两台电脑,大家也都不太会用电脑。”程航在刑警大队时的同事朱徽宁告诉记者,程航到了刑警大队,整天就趴在电脑前研究,经常和大家聊如何用电脑破案。

  “当时程航就用电脑帮助我们获取了很多破案线索。他经常说,用网络破案是以后的大趋势。当时公安内部还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程航已经和全国各地的刑警大队建立了网络联系。”朱徽宁说,程航的网名叫“江南名捕”,这个网名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名气较大,一提起“江南名捕”,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0年11月,程航从刑警大队教导员调任指挥室主任,主要负责信息整理和110接处警。

  王莉芳是建邺分局指挥室民警,让她记忆最深的是程航参与破获的一起酒托诈骗案件。“2012年2月,指挥室陆续接到群众报警,称被女网友带到酒吧、茶社消费,之后被骗千元到万元不等。”王莉芳说,这些警情零星散落在几个派出所辖区内,派出所无法判断是酒托诈骗还是消费纠纷。程航每天坐在电脑前,对此类发案情况进行跟踪研判,最终发现了这些酒托的活动规律和特点。2012年5月8日,分局调集警力,抓获涉案成员44名。

  创新能手:

  发明智能移车处警系统和警用视音频管理系统

  信息研判、110接处警是指挥室的主要工作。2013年开始,移车警情迅速增加,给基层工作带来极大压力。“移车类警情占分局全部警情的三成。此类警情处置一般是非现场处警,即民警通过联系电话通知车主移车,处置此类警情平均需要10分钟。”指挥室教导员徐骋对记者说。

  面对移车警情迅速增加的情况,程航提出智能化移车警情理念,研发出智能移车处警系统,将短信平台、车辆库、电话号码库等信息资源无缝对接。现在,接到移车警情后,处置民警只要在“智能处警系统”中输入移车警情编号,一键就可查询出车辆信息、处置情况等所有信息,再一键发送,就能向车主、报警人发送短信息和语音文件。目前,智能移车处警系统已经在全省推广使用。

  研发出“智能移车处警系统”后,程航发现民警现场执法时存在视音频采集不规范、数据存储混乱、调阅查看繁琐等难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程航带着同事开始研发“警用视音频综合应用管理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只要输入接处警编号,整个执法资料就出来了。”徐骋说,自从有了这套系统,督察人员点击鼠标就能查看民警的执法过程。

  工作狂人:

  脸上长囊肿仍坚持工作,多年因加班未回家吃年夜饭

  2014年,程航全程参与了南京青奥会等多个大型安保任务。“青奥会他吃住在指挥部,忙起来很多天都不回家。”让指挥室副主任何国强记忆最深的是,在青奥会期间,程航脸上长了个很大的囊肿,大家都催促他去医院处理,可他每次都以太忙为借口拖着。“囊肿一直不消,他就随手弄了个创可贴贴在脸上,那样子真让人看了心疼。”

  程航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他天天忙,我们都习惯了。逢年过节家庭聚餐,我们都习惯性把他排除在外。”程航的妻子杨萍说,每到重要节假日,程航都坚守在岗位上,在她的记忆里,程航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回家吃过年夜饭了。

  记者采访杨萍时,她告诉记者,老程昏迷了整整5天。“那5天是我最难熬的5天。”杨萍说,就好像过了5年。就在杨萍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女儿告诉她,爸爸一定会醒过来。就是女儿的这句话,让她重拾信心。

  杨萍告诉记者,现在程航已经醒过来了,但还需要静养,不过他最挂念的还是工作。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工作。(记者 许 政 通讯员 滕德义 国武)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