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上班,就见到单位老明急匆匆来到办公室,嚷嚷着要一本政治学习笔记本。看到他认真的样子,我忍不住地想戏谑他:“老明,觉悟怪高哩,要求进步都上政治部要学习笔记本来了。”“年底了,我的笔记本记满了,再学习就没有地方记了。”看看,这就是老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冲这学习的劲头,就知道他是一个多么好学上进、严于律己的人。
老明其实就是我们河南省洛宁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科的一名普通检察官,小五十岁,大号张明智,因其性格随和开朗,不知谁见了他,叫了一声老明,这个绰号很快在单位小圈子里传开了,于是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了他的称谓。时间久了,见到他,你不这样称呼,反而觉得不够亲切和热乎。而你这样子地叫他,他就会很爽朗地应声,开着玩笑,和善、质朴、愉快的氛围顿时升腾环绕和蔓延,随之你的情绪不知不觉也受感染了,好像自己一下子就年轻了十来岁。
老明是会计出身,到检察院后如鱼得水,成了自侦科室相互争要的宝贝,特别在反贪局工作的那段时间,三个科室一上案子,都要争相邀请他参与,查账、算账、核实证据,总是见他流星不落地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总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不过,获取了有价值的证据材料,他是大喜过望,如获至宝,顺利推动案件的突破也就成了他工作中最值得高兴的事。
记得一次协助查办一起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时,老明为了一笔走账问题与对方公司的财务人员争论不休、狂辩不止。面红耳赤、唾沫飞溅的场面使我们在场不懂财务的人员手足无措,劝语苍白。几轮辩驳下来,再加上初查事实的佐证,对方公司的财务人员到最后说,我总以为你们办案人员对查账是半路出家,特别是对企业账册更是一知半解,谁知,竟然这样的轻车熟路,不简单啊!当时老明只是嘿嘿地笑。
老明后来到法纪科,由于身怀绝技,常常隔三差五地被邀请到反贪协助办案。两个部门来回地跑,日子久了,老明成了辣椒面捏的“红人”。请到的趾高气扬,认为只要他一出马,就会感到事半功倍,没有请到的,就成了“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就这一个懂财务的,那就只有排队等着呗。多年下来,随着司法办案实践的深厚历练,老明竟然磨成了办案的“鹰眼”和骨干能手,查账自不待言,取证、问人、案情分析、思路归纳等等一套一套的,不禁不令人刮目相看和打心眼里佩服。一年里办理出来的大案要案,总有他的身影和踪迹,那些厚厚的卷宗里都渗透着他的辛勤与汗水。
老明还是一个很顾家的男人。记得一次冬天在外办案,时间有些久了,人人都很想家,老明接到电话,听说家里水管冻坏了,就急了,连忙向检察长请假,要回家修水管。看到他一脸严肃、神情庄重的样子,我们在场的一群同事忍俊不禁,不住地戏谑他。老明又是一个很大度很绅士的人,孩子在他面前,什么话也敢说,什么要求也能提,孩子要吃鸡腿,就是半夜他也要到街上去买。
老明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遇事淡然,处事坦然,脾气好,人缘好,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和欢乐,就有了生机和活力,紧张的工作、单调的生活也就活泛明亮起来,心情也如雨后初晴的天气一样,变得格外的清新和靓丽。一次,我们笑着问他,老明,你都五十有零了,为何头发还是那么的黝黑发亮,鬓角还是那样密实,真令人羡慕,他听后笑呵呵地说,这多亏了小时候吃的红薯和红柿,小时家里穷,主要口粮就是红薯,没事也经常吃红柿,可能吃得多了,头发就不容易变白吧。
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但是,老明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随遇而安的态度,何尝不是应了那句“笑一笑,十年少”的话。(雷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