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推进公安队伍“四项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警务实战化建设,全面提升训练工作服务实战的能力和水平,近日,公安部印发了《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2015年民警实战训练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训练,作为公安机关提升民警素质和岗位能力的重要抓手,是提升队伍战斗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14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为了提升应对反恐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结合自身实际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省、市、县级公安机关都在逐步摸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训练模式。
然而,就基层实际而言,笔者认为,教育训练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一是训练内容的单一和模式化严重,当前的教育训练基本沿用以往的模式,教材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教官素质良莠不齐;其二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存在,岗位练兵、差异化培训不够,培训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培训的情况,考虑岗位差异性、能力个性化培养不够;其三是工训矛盾突出,一些单位对教育训练存在偏见和排斥,认为培训就是花架子、耽误工作;其四是保障和领导认识存在不足等问题,一些公安机关领导自身对教育训练重要性认识不够,抓工作力度不足,导致全局整块工作呈现薄弱现状。
值得庆幸的是,公安部及时发现和瞄准了这些问题,部署开展“警务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以量化可操作的标准让省、市、县级公安机关都能够立足自身实际,对照开展教育训练工作。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共同发力,将蓝图变为现实。
首先,实战化训练要真正立足实战,充分考虑警种能力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培养。随着形势的复杂和多变,公安机关警种也将日益多元和细化,实战培训顾名思义就是要立足警种和不同民警的岗位,提升他们的岗位实战能力。因此,在实战化培训中,不能单纯追求数量的提升,也要引入效果评估机制,注重质量的评估,真正以岗位需要和未来挑战需要来锤炼民警素养。要结合民警自身特长,注重发现民警个性化能力,通过有效培养,实现“警种能力评估——民警适应岗位能力评价——通过训练补齐短板——更好地服务岗位”的良性循环。
其次,实战化训练要解决好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有效对接的问题。《实施方案》为全国实战化训练提供了量化和细致的顶层设计,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各层级公安机关之间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各级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实战化训练乃至整个教育训练工作视为抓“四项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视为党委中心工作来贯彻落实。
最后,实战化训练也要多倾听民警心声,真正变“要我训”为“我要训”。教育训练,关键在民警、核心也是民警,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为了提升民警的能力素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在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同时,要在《实施方案》的总要求框架内,多问需于警、问计于警,通过凝聚全警的力量,让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真正成为惠及全警的活动,成为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力武器。(鲁兵海)
·辽宁抚顺政法委:强化队伍建设 建设平安城市
·内蒙古:推进队伍建设 树立公安形象
·湖北省公安厅:以队伍建设的新形象回应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赶考"与"评卷" 看公安队伍建设亮点纷呈
·内蒙古:开展抽样评估强化监督强化队伍建设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公安局:“四项举措”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工作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公安局:“四项举措”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工作
·四川阿坝:抓队伍建设 建检校合作教育基地
·甘肃第一强戒所:贯彻意见精神 加强队伍建设
·陕西渭南法院:筑牢思想防线 强化队伍建设
·陕西: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春运安保工作
·吉林公安厅调研长白山公安局基层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