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上海多路口设置新型反光标识 标识由指向牌太阳能立柱地灯构成

2015-01-22 07:30:5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上海法治报 

  “道路中央隔离带反光标识设置不合理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我的这一意见已经提了6年,解决到底有没有时间表?”在去年11月7日的上海市人大的一场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座谈会中,市人大代表余国强发出了这样的追问。1月20日,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进展。市人大就关于完善本市道路中心隔离带端头反光标识设置的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开展调研,目前,本市已在多个路口开展装配式反光标识试点,并将加强对这一设施的巡查养护,将其纳入网格化管理。

  现场:

  白天很醒目,晚上呢?

  昨天下午,在古北路红宝石路路口,一组全新的道路交通反光标识令人眼前一亮。在道路隔离栏的端头,指向牌、红白条纹相间的太阳能立柱、嵌于地面的地灯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光装置,在白天看来十分醒目。据介绍,夜晚地灯会亮起,对司机起到警示作用。

  据市交通委副主任戴晓坚介绍,督办座谈会后,市交通委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进行研究,在古北路红宝石路、漕宝路柳州路、宜山路桂林路、漕宝路莲花路路口“深化试点”,突出了装配式反光标识的设置和对新兴材料的研究应用,力求让反光标识更好地服务交通、美化城市。

  对于这套新的反光标识,余国强代表满意了吗?“这套装置白天看起来的确很醒目,”在现场查看过该装置之后,余国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不过,光是白天醒目还不够,晚上看得清吗?大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还能看得清吗?我看还是需要再深入调研的。”尽管一众单位和领导对此事的重视令余国强颇为感动,但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他仍旧很“较真”。

  如此“较真”的底气,来自代表平时深入的观察和走访。在刚当上代表之初,余国强便发现家附近的吴中路上,隔离栏反光标识常常被撞坏,因为隔离栏而起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细心一观察,余国强发现道路隔离栏反光标识设置不合理正是事故原因之一。“这很可能并不是吴中路才有的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走访调研了本市多个区县多条道路,用手头的相机记录了1000余张隔离栏端头的照片,进而总结提炼出了关于完善本市道路中心隔离带端头反光标识设置的书面意见。

  座谈:

  建议社会评估固化良策

  然而,7年来,这份意见尽管多次被提出,但办理的结果却始终难以令余国强满意。于是,在去年11月7日,市人大对于这一份意见专门召开了一场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座谈。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表示,“我们一定会去实地查看一次,书面意见督办绝不只是开一场会而已”。

  在1月20日的实地调研中,不难看到书面意见督办后显露的成效。除了现场所见的新型反光标识以外,据悉,市交通委组织相关部门对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闵行区现有的中央隔离带端头反光标识进行了排摸。白天重点排查损坏情况,夜间重点排查警示效果,对发现损坏的反光标识督促相关区先行修复。

  记者获悉,过去这一事项难推动的原因还在于缺乏相关标准以及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对此,戴晓坚介绍,目前市路政局已经编制完成了《城市道路隔离带端部竟是标识设置知道意见(试行)》,用以规范本市隔离带反光标识的设置标准。

  此外,目前已经将这一反光标识纳入了道路附属设施管理范畴,这意味着今后这类市管设施将由市交通委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区管设施则将由各区县道路管理部门负责。本市还将加强对这一设施的巡查养护,并纳入网格化管理。

  “标识到底好不好我说了不算,最好要进行社会评估,通过评估把大家认为好的做法固定下来,”余国强建议,对标识的广度、强度再做调研,深化技术研究,体现上海道路交通设施的先进性。

  “从反光标识这一件事中也反映出道路交通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昨天表示,由点及面,在办好这件事的同时,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中许多领域也需要更好地进行监管。

  “人大代表的行动是对城市的安全增添了一双眼睛,”薛潮建议,相关部门在回应人大代表的建议的同时进一步倾听代表的意见,对代表的书面意见给予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视频]上海:检察官遴选《禁入规定》出台
·[视频]上海:公布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
·上海:落实廉政建设 实行“一案双查”
·上海静安: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上海法院依法惩治拒执行为和拒执犯罪
·上海奉贤检察院出台检务督察通报制度

·上海奉贤检察院出台检务督察通报制度
·上海公安网
·上海浦东检察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预警机制
·上海静安区检察院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成效显著
·上海高院听取黄浦部分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上海:深化狱务公开改革试点 设立开放日明确公开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