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峰(左一)在进行家庭戒治辅导
唐旭峰(前排左一)与妻子、好友一同骑车郊游
人物档案
唐旭峰,1976年10月生,四川中江县人,1996年9月到四川省新华劳教所(现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先后担任民警、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教育科科长。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个人三等功、全国监狱劳教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12月27日18时49分,因长期劳累过度,胃肠、肝、淋巴等部位病变恶化,经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8岁。
2014年12月30日,寒风凛冽,绵阳市殡仪馆庄严肃穆。唐旭峰生前的同事、亲友以及曾经的管教对象等共200余人,自发来为他送行。吊唁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唐旭峰往昔的工作照和生活照。看到他骨瘦如柴的遗体,不少人掩面而泣。
住院期间收到戒毒人员联名问候信
灵堂外,梧桐树叶在寒风中飘落。灵堂内,专程从南充赶来的程勇(化名)跪在唐旭峰遗像前连连叩首,泣不成声。5年前,唐旭峰曾是他的管教民警。“我是一个孤儿,从小跟着姑姑生活,姑姑家也不富裕,我读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了,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毒品,便一发不可收拾……”程勇哽咽着,讲起了他与唐旭峰的故事。
被送到新华强戒所后,程勇自暴自弃,还准备了上吊用的布条,打算一死了之。这不寻常的举动,被细心的唐旭峰发现了。“他耐心地开导我说,你不是最不幸的,因为你还有一个四肢健全的身体。就是这句话给了我希望。”程勇回忆,唐旭峰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生活用品,一直到期满出所,“第一个生日是唐大队给我过的,吃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他送的,第一次听到生日歌也是他唱给我的……”
程勇出所后,唐旭峰仍然与他保持着联系,怕他再次复吸。得知程勇想创业却缺乏资金,唐旭峰主动借钱给他。程勇的农庄见了效益,几次想包个红包、送点土特产作为回报,唐旭峰却一概严厉拒绝:“拿回去,我不是要图你啥!”
不只程勇一人,唐旭峰的管理对象都把他当作兄长。听说他生病住院了,三大队的全体戒毒人员联名写信,希望他能安心治疗。戒毒人员韩某还专门打亲情电话给在东北打工的哥哥说:“唐大队是我的恩人,你一定回来代我去医院看望他。”
没过多久,三大队的数十名彝族戒毒人员又一起写了封信给唐旭峰。信中写道:“对不起,这一刻我们不能为您做什么,只能向您保证,我们会好好戒毒,不辜负您的希望。”一名彝族戒毒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家大多在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很差,来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唐旭峰给他们买生活用品,还解决了冬天的棉被、厚衣服等问题,“就像兄长一样!”
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管理模式
“我深知毒品的危害和戒毒的艰难,痛定思痛,我已找回自信,为了美好的明天……”
2014年12月27日晚上10点,戒毒人员按惯例在晚点名时集体背诵戒毒誓词,十五大队副大队长赵强却再也没能忍住眼泪。三个小时前,他收到同事发来的短信——老唐走了。“戒毒誓词就是出自唐旭峰之手,那是2008年,我们办公桌面对面,他还总问我,赵哥你觉得这样用词好不好……”赵强说,戒毒人员们得知唐旭峰走了,自发全体起立,将戒毒誓词大声背诵了3遍,声音在夜晚寂静的山上回响了许久。
52岁的赵强是与唐旭峰相处时间最久的人之一。1996年9月唐旭峰来报到时,就是他接待的。赵强说,20世纪90年代末,劳动教养工作正处在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室外生产到室内习艺的转型期,条件差、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无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让年轻的唐旭峰患上肠胃疾病,可他却隐瞒病情,长期带病坚持工作。19年来,唐旭峰有18个春节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其中有12个是为战友替班。
二大队大队长董海波曾和唐旭峰在同一间寝室住过多年。他说,很多人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而唐旭峰却是当成事业,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2006年春,上级决定在新华劳教所成立艾滋病毒感染者劳教人员专管大队。在谈“艾”色变的大环境下,不少民警和家属都心有担忧。
唐旭峰却主动提出去专管大队负责管教工作。身边亲友来劝,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在特殊监管区里,经常能看见他和感染艾滋病毒的戒毒人员一起唱歌、打球、喝茶谈心。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唐旭峰利用休息时间上网,搜索防治艾滋病的资料,下载最新的政策、科研成果和抗艾感人事迹,供大家阅读。
实践中,唐旭峰与同事总结提出正性文化氛围教育、心理行为矫治和健身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新的戒毒矫治手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管理办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管理研究论文汇编》,在全国交流会上受到专家充分肯定,为劳教系统形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创立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全省推广
《禁毒法》施行后,原司法行政的劳教戒毒与公安强制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逐步转向强制隔离戒毒,新华劳教所成为全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探索的10个试点所之一。
2008年8月,唐旭峰为组长的五人小组成立,挑起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研究的担子。他在戒毒人员中展开调查,分析群体特征和问题根源,总结有价值的典型个案。随后,他带队到香港、广东、湖北等地学习先进理念,总结新华劳教所10余年劳教戒毒工作经验和国内外先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形成了以积极心理学和生命复原力理论为支撑、“多元整合、积极戒毒、生命复原”为理念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2010年被省戒毒局确定为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统一的戒毒模式,并得到司法部戒毒局认可。
为了使该模式更具生命力,唐旭峰带领五人小组草拟了《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实施细则》和《常青藤“四分管理”办法》,在实践中提出了建设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得到了所党委的采纳。如今,一个依托所区特有的山林环境,引入社会资源,集戒毒服务、安居、就业为一体的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已于2013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有300余人(次)在回归家园就业,在有效缓解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就业难问题上,效果显著。“唐大队一有空闲就往山上(回归家园)跑,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将妻儿都安置在“回归家园”的戒毒人员范某说,如今自己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可唐大队却再也看不见了……
陪伴妻女时间太少成生前最大遗憾
2014年9月,唐旭峰的病情加重,多次辗转于成都、绵阳等地住院治疗,但他仍牵挂着工作。十二大队副大队长罗东告诉记者,就在唐旭峰去华西医院住院的前一晚,还专门给他打来电话,确认戒毒人员“创业培训课”的教学安排。病情稍缓,唐旭峰又躺在病床上用手机短信的形式起草文件,怕耽误了工作进度。
唐旭峰把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对家人的照顾自然就少了许多。他的妻子杨丽也是新华强戒所的一名警察。两人1999年相识,4年后结婚,如今女儿刚满7岁。在杨丽眼中,丈夫除了是个“工作狂”,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做饭,烧排骨、烧鸡是拿手菜;喜欢弹吉他,口琴吹得尤其好,一曲《送别》演绎得意境悠长;喜欢骑自行车,天气好的时候叫上三五好友去郊游……”
可能是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两个月前的一天,唐旭峰突然对杨丽说:“女儿一晃都上小学了,一直说想到“天涯海角”(海南)去看海,我们找时间请个年假去一趟吧,亏欠你们娘俩太多了。”
遗憾的是时不我待。2014年12月,唐旭峰病情恶化。去探望他的四大队教导员赵永福说:“稍微厚一点的被子盖在老唐身上,感觉都会压到他,看着特别让人心疼……”身高1米7几的唐旭峰,体重已不到40公斤了,连一次化疗都无法完整支撑。
医院建议肝移植手术,他拒绝了。因为这需要数十万元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单位准备组织捐款,此时的唐旭峰已经不能说话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艰难地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不要组织捐款,不麻烦同志们了,他们有的比我更困难。希望尊重我的决定!”
家人准备把房子卖掉,他却连连反对,颤抖着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些年来,我没有为家里尽过什么责任,已经很愧疚了。如果卖掉(房子),孩子的这个家就没了。我还配做父亲吗?”最后他用尽全身气力,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放弃(治疗)”。
唐旭峰离开后,妻子和同事一起,在距离单位十多公里的圣水陵园给他选了一处墓地,新立的墓碑正朝着新华强戒所的方向,仿佛远远地就能看见。(郭葆青 陈立华 夏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