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早上7时50分,山西省侯马市护路队员张敏朝像往常一样,拿着配发的3G 手机来到南同蒲线,开始他每日的巡线工作。这条线路666km-671km 是他的工作地点,他在这里一走就是7年。自从2012 年4 月,临汾市在铁路沿线实施“线格化”管理以来,张敏朝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日常巡线外,他得到了当地乡镇、村庄、企业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没有了过去遇到问题各方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干起活来自然心劲儿也更大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如今我们这里一个护路队员八个帮,网格长、乡镇联络员、村庄联络员、学校联络员、铁路民警、地方民警、企业联络人和协管员共同参与到护路联防工作中,‘线格化’管理的好处太多了,就连线路上的一块石头都能找到具体责任人。”张敏朝告诉记者。
以线格为基探索护路新格局
2012 年,临汾市委政法委打破传统思路,创新性地提出铁路护路“线格化”管理的工作格局,将长距离工作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小格,进行精细管理;将全市392.5公里铁路干线以铁路为轴线,辐射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的乡镇(街办)、村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按照5公里左右一个区域,划分为74个线格;每个线格按照“八大员”配备线格内成员,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和落实“六个一”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铁路护路管理体系,实现对沿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全覆盖、全方位的动态管理。用临汾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东红的话说,“线格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解决了“捡石头”的问题,就像在铁路沿线上有一块石头,好几个人都认为应该去捡,但谁都不捡,最后也没能明确规定追究到具体的哪个人身上。而“线格化”就很好地解决了“捡石头”的问题,它的本质是责任制的落实,体现的是一种任务和工作职责的关系,是将责任落实在每一米铁路沿线上。临汾市委政法委称其为“捡石头理论”。
线格化管理工作实行“六个一”运行机制,即:一格一档、一日一巡、一周一报、一月两查、一季一析、一年一评,实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每周格长向中队长、中队长向县(市、区)护路办汇报一次;每月县市区护路办向市护路办汇报本月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时期、重大节假日坚持每天上报;突发事件、重大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铁路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看着一趟趟火车能够快速、安全地在铁轨上驰骋,我们就是再辛苦也觉得值得。”襄汾站区20 号线格队员李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总结推广彰显社会成效
“线格化”实施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建明对临汾市“线格化”管理工作做出了三次重要批示,要求将这一经验总结推广。2012年5 月,在全省护路干部培训班上,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东红介绍了“线格化”管理的工作做法。2012 年7 月,全国铁路护路山西临汾“线格化”管理现场观摩会在临汾市召开。两年来,通过认真落实“线格化”管理工作措施,各类涉路案事件明显下降,为铁路安全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运输环境,提高了列车整点率和安全生产效率,间接地为铁路部门增加了经济效益,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线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临汾市委政法委不仅注重发挥其实际工作成效,也兼顾其社会效果和推广价值。2013 年1 月,铁路护路“线格化”管理工作模式被省科技厅评为“软科学成果国内领先水平”;2012 年临汾市的电力、电信、公路、煤气、广电等系统推广应用了“线格化”管理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2014 年1 月10 日,临汾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上,铁路安全“线格化”管理写入了常委会工作报告。
“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是我们的更高目标和追求,我们将以‘线格为基、科技为重、文化为魂、格局全覆盖’四位一体的铁路护路工作模式,把全市铁路沿线打造成平安线、文明线、生态线。”张东红信心满满。
·记山西太原公安局二分局派出所民警冯黎明
·山西公安:组织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
·山西:坚持四个强化 从严监督约束干部
·山西临汾公安局开展纪律作风整治活动
·山西全面打造民生警务品牌
·山西临汾尧都公安局:“六项行动”服务民生
·山西临汾尧都公安局:“六项行动”服务民生
·山西检察院:以整改实际成效赢得群众支持
·记山西高速公安交警三支队二大队民警徐照生
·山西晋城纪委:以“铁纪”塑“铁军”
·山西:全省法院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山西司法行政系统将开展十项重点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