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记山西省忻州市新建路派出所民警骆国泉

2015-01-12 16:36:2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山西长安网 

  初见骆国泉,黑黑瘦瘦,笑容中透着疲惫,看上去像一盏常熬夜的老油灯。从戎装到警服,近40年里,老骆当过武警,搞过治安,做过看守,干过刑警,现在奔60的人了,还是忻州市公安局新建路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群众称他“骆大能”,找他没有办不成的事。领导夸他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骆驼”,吃苦耐劳,经风历霜,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在忻州市成百上千的公安民警中,他是一棵平凡的树,庇荫一方平安。他是一盏普通的灯,给黑夜里行走的人照亮了路。坏人们都怕他,好人们都敬他,同事们都爱他。

  一张老脸管得宽

  老骆这辈子与制服有缘。上世纪70年代入伍,他在军营一干就是16年,“官”至副营级。1992年转业到地方公安,2005年调入现任单位。从警的第一天,老骆就暗下决心:当警察的,没有不辛苦的,既然干了这一行,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

  在所里,老骆既是办案队队长,又是片警,管辖两片一村,其中包括芝郡村。这是一个有名的“麻烦村”,挨城傍官道。老骆到任时,村里问题成堆,打架斗殴是常事,偷盗抢骗时有发生,村子里“鸡飞狗跳”,村民没有安全感。

  走家串户摸底后,老骆迅速建立起以村干部、维护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帮教体系,“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慢慢地,村子风气好转,再没出现重大刑事案件,经老骆调解的案子,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

  老骆成了里巷“能人”,人们有个大情小事,都想找他讨主意。说起过五关斩六将,老骆总是摆摆手,憨厚地笑笑,都是应该的,记不清了。

  老骆“记不清”,可老百姓忘不了。

  如则托合提·吾加阿西木,29岁,新疆墨玉人,在忻州开大盘鸡饭店,因为长相富态,人称肉孜。8年前,肉孜一家来到山西,举目无亲,语言不通,过节回老家,临上火车又把身份证丢了,来往走动拿不出证件,肉孜十分被动。关键时刻,老骆赶到了,他连比划带猜搞清楚状况,立刻办手续、开证明,全部流程半小时搞定。肉孜一家拿着老骆开的“通行证”,回乡之路一路顺畅。

  这一次交道后,老骆就成了肉孜的贴心人,以后有个大事小情,肉孜不打110,直接拨老骆手机号,老骆一定到。

  通过这事,老骆深深体会到:感情是跑出来的,只要真心为群众办事,就会赢得尊重。

  辖区1万余常住人口,人多嘴杂,纠纷不少,有了老骆,老百姓就有了“定盘星”。

  2013年秋天,老骆接到举报,大白和小白又打起来了!大白、小白都是芝郡村人,多年来两家因地界纠纷矛盾不断,引发肢体冲突。

  老骆火速赶到,现场火药味弥漫,围观群众不敢上前劝架。老骆见状往当中一横,“你们信我不信?信就都回去,我来处理!”见老骆来了,双方各退一步。

  原来,两家各有几分地,分界线是一道50多厘米高的砖墙,年久失修,砖墙倒塌,大白就把分界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移动,十多年来推出10平方米,理由是,你占了公家30多米长的灌水渠,凭啥不让我占你的地?小白不干了,你推过来我再垒回去,一来二去双方打了起来。为此两家还上访过,大队、村委会都拿他们没办法。

  搞清原委,老骆立马出手,找办事处、村干部协商后,把二人叫到地头,实地测量,耐心劝解,很快两家达成一致:大白把分界线后退1米,再不准动,小白占了公家的灌水渠暂时先用着,等将来公家有用了必须还回去。二人握手言和,表态今后绝不再闹事,十多年的恩怨就此了结。

  甘当白脸不徇私

  作为社区民警,下村走访是老骆的日常功课。

  老骆喜欢骑自行车,上班骑,下村走访也要骑,尽管所里配备了警车,可他就是改不了“土办法”。

  走在街上,总会有人和他打招呼,“老骆,到我家喝口水,歇个脚哇!”“来我家吃个便饭吧!”……8年间,老骆和村民结下浓浓的情,乡间小路上,一个人背着包,骑着自行车走家串户叮咛嘱托的场景,成了当地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每次走访,老骆都会在村头巷尾跟百姓拉家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辖区的动态。结合市局“一村一警”战略布局,老骆在辖区建立起治安管理网格化体系,形成以驻村民警为中心、村干部为纽带、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点、线、面结合的安全体系,牢牢将辖区安全“罩”在其中。

  社区沿街商铺多,流动人员杂,管理难度大,他就主动出击,“上门”服务。

  时间长了,市场上的人他都能对上号,小偷认得他,他也能从人群中一眼看出哪个是贼。

  在忻府区批发市场做生意的水产老板郭万年,不小心养了个 “家贼”,利用开库送货的机会,每次偷两件冻鸡,被发现后,脚底抹油溜了。老骆接了这案子,嫌疑人很狡猾,留下的个人信息是假的,几次出击均无头绪。

  换做旁人,这案子也许就搁置了,因为既不是什么大案,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损失,取证又很困难,连报案人都说算了。可老骆“倔劲儿”一上来,谁都拦不住。半年里,他没事就摸排走访,外围取证,终于,间接联系到嫌疑人的女友、母亲,在农村老家堵住了嫌疑人。之后,坊间流传起这样的说法:可不敢在老骆眼皮子底下犯事,就是上天入地,他都能给翻出来。

  在很多人眼中,警察是个肥差事,尤其是饭店、娱乐场所聚集的辖区,“来钱”容易,可老骆始终铁面无私。

  2014年9月20日,老骆在新建路一家电玩城查获 “老虎机”,老板当场拿出500元钱,求放他一马,被严词拒绝。老板不死心,找到认识老骆的朋友说情,朋友一听是老骆执法,告诉老板,你就老老实实认罚吧,老骆不徇私情,谁说都不好使。

  这样的事,老骆不知做了多少回。他说,不该收的钱,绝对不能收,收了人家钱,人格就打折了。

  有一次消防巡检,金源大酒店老板段峰一看是老骆来了,转身就要走。一来灭火器是新买的,二来凭多年交情,有问题也能“网开一面”吧?哪知老骆当场板下脸来,非得亲自查,该罚照样罚。为此,段峰“恼”了老骆很久,执行公务六亲不认,偶尔来吃个饭也非要给钱,摆明是不把自己当兄弟!

  后来时间长了,段峰想通了:老骆都是为我好。8年来,正因为严格检查,时时提醒,他的店才连年被评为安全达标单位。

  拉下黑脸敢碰硬

  处理琐碎的警情得心应手,办起案来老骆也有一身 “硬骨头”。

  在一次抓捕行动中,老骆身揣两支枪,腰别8个弹夹,只身将“名震”晋冀的罪犯就地擒拿。从此他威名远扬,街头痞子、混混只要听到 “骆国泉”三个字,顿时骨软三分。

  2013年8月,一名外地女子被骗到忻州某酒店搞传销,伺机逃脱报了警。附近巡逻的老骆立刻赶到,巧的是,嫌疑人跑出酒店没走远,站在马路对面偷偷观察。

  老骆伪装成路人慢慢接近,嫌疑人察觉为时已晚,一个干净利索的擒拿,老骆将其制服。从接警到处理完毕,不超过10分钟。老骆的理论是,快速得当处理警情,有利于控制现场,嫌疑人逃跑的几率就小了一分。

  最 “惊险”的一次,是在老骆当刑警的时候。

  那天刚上班,老骆就被点名出现场, “马上走,不得有误”,具体干啥,不清楚。

  长年超负荷工作,饮食不规律,老骆自己也落下一身病。才57岁,这个看起来精壮的汉子,已是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多种疾病缠身。

  去年5月,在一次故意伤害案侦破现场,老骆昏倒了,心脏病突发。人们都以为这下他该好好休息了,哪知十多天后,刚出院的老骆立刻回到岗位上,没休息一天。他调侃自己,给老百姓干的活还没干完,阎王哪能收咱?

  就是这样,老骆对所有人都好,偏偏对自己太苛刻。带着满身病痛,像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往前奔跑。

  人们都说,老骆对老百姓的那份情义,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老骆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穿着警服的老百姓,咱干的是基层民警,面对的是乡里乡亲,给党和人民做事,活得舒坦,心里头敞亮。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