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李应开:“老倌”坚守36年

2015-01-12 09:39:4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检察日报 

  平头、清瘦,手上经常拿着一只水烟筒,不穿检察服时,就是云南昆明街上随处可见的“老倌”,但是,一旦工作起来,却是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的“反贪尖兵”,他就是36年一直坚守反贪办案一线的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反贪局干警李应开。

  1979年,西山区检察院恢复重建,20多岁的李应开和另外2名同事组建了经济检察组(反贪局前身),整整36年,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一直奋战在反贪第一线。

  说起建院时的工作环境,多年前的一件事李应开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李应开的妻子到楚雄工作,而他恰好接到一个案子,需要到文山调查取证。两岁的女儿没人带不行,案子不办更不行!在跟领导反映了情况后,李应开带着女儿到文山办案,但是半路上自行车坏了,夜幕降临,还飘起了大雪,李应开只能带着已经被冻得小脸通红的女儿走到路边搭顺风车。“当时就想按时到达文山,赶紧开展工作。”李应开说。

  2009年2月,一封举报信摆放在李应开的办公桌上,是关于金碧街道办事处低保站工作人员李某等人冒领他人低保金的案件。举报材料很简单,金额也很小,但是调查却没那么简单,面对成千上百的低保户,划定受侵害对象范围就是一个难题。在局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李应开和搭档利用公安机关掌握的人口信息对受侵害人进行了初步排查。排查后,面对大量的调查取证核实工作,李应开和搭档白天到民政、银行、街道办事处调取书证,晚上又穿梭于各个社区低保户家里,逐一入户调查。许多低保户对调查不理解,有的甚至打110报警,他只能苦口婆心地进行解释。为了能早日查清该案,李应开白天黑夜连轴转,连女儿结婚也没请一天假。

  在李应开与全局的努力下,李某贪污低保金案成功告破,并通过此案挖出了此类贪污低保金案6件,涉案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2014年7月21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到西山区检察院报案称,有一批价值10万余元的磷矿石去向不明,怀疑工作人员与其他人员内外勾结,非法占有国有矿产。经检察长批准,李应开和同事立即展开初查。为了查清案件,李应开和同事来到矿山,挨家挨户调查了解情况,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就侦查终结。

  经依法侦查查明,7月12日,该公司员工沈某、张某、杨某通过电话协商,共谋于当天盗取尖山磷矿挂红山采区磷矿石,并由3人联络6名矿车驾驶员共同窃取矿石。当日,挂红山采区77车磷矿石仅有71车卸载在指定收矿点,有6车去向不明。经计算,9人非法占有国有矿产共计321吨,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约9.5万余元。2014年11月1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沈某、张某、杨某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其他6人另处。

  “这两年,我们区团结乡出现了一种现象,村民盖房在审批后,每违法加盖一层1万元钱,包工头承诺‘包工包料包搞定城管’。在接到举报后,我们把案子交给了李应开,他为侦破案件立下了汗马功劳。截至2014年11月,我们院立案查办了17件城管的贪腐案件。”该院副检察长宗继明告诉记者。36年来,李应开查办的贪污贿赂等案件数百件,至今未发现一起错案。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他曾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获得“优秀检察官”“优秀侦查员”等荣誉称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应开也是同事们口中亲切的“老倌”。在反贪局干警王佳佳眼中,他是教会自己众多办案技巧的老师,也是自己努力向前的标杆。干警韩凯告诉记者:李应开培养出的优秀侦查人员一拨又一拨,但他不厌其烦,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

  “我是‘老倌’带出来的,如何分析线索、初查、笔录怎么做,一点一滴都是他手把手教会我的。”对李应开,该院反贪局副局长张建昆感情很深。

  “36年一直工作在基层检察院,36年一直坚守反贪办案一线,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是我们院永远的精神财富。”宗继明颇有感触地说。

  2015年2月,李应开就要退休了,但直到现在他仍然奋战在反贪工作第一线。(肖凤珍 何赟 何敬彬)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