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北京公安局蒲黄榆派出所刘安扎根社区20余年

2015-01-09 14:06:5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公安部网站 

  “我叫刘安,平安的安,自1997年底到今儿,一直负责蒲黄榆地区的警务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讲,我就是一个片儿警。”这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第二社区民警刘安的自述。

  1986年以来,刘安先后在木樨园第一社区、刘家窑第二社区工作。1997年底,他来到了蒲黄榆第二社区。在社区居民心里,刘安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先后照顾过社区里的69名老人,资助过几十户困难家庭,是老人的孝顺儿子、孩子的爱心爸爸。为了方便居民,他带头组织了警民志愿者爱民服务团队。社区居民都说,有事找刘安,准没错。

  27年照顾过69名老人

  几年前,黄振瀛夫妇从北京市花市搬到了蒲黄榆第二社区。有一天,黄大爷拨打110报警电话,称家中的灯泡炸了。刘安接警后,迅速带着他的爱民服务团队成员,赶到老人家中更换灯泡。刘安和团队成员还对房间内的所有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黄大爷换完灯泡后,看到地上有碎玻璃渣,刘安拿起笤帚准备清理。他看到笤帚已经非常破旧了,但老人还舍不得买新的。第二天一大早,刘安将买好的日用品和米面油送到老人家中。从此,刘安经常帮助两位老人,还联系有关部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

  黄大爷和老伴编写了一段京韵大鼓,表达对刘安的感激之情:“咱这儿片儿警叫刘安,对老人的关怀不一般,每逢节假双休日,总来家看我暖心间,这样的民警人人爱,北京人的精神代代传。”

  冷静是刘安照顾的另一位孤寡老人。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刘安联系有关部门为他办理了低保。为报答刘安十几年来对自己的照顾,老人想把自己的房产送给刘安,被他婉言拒绝了。“我就是您的儿子,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刘安说。老人去世后,刘安联系太平间和墓地,自己掏钱安葬了老人。

  27年来,刘安先后照顾过69名老人。

  他是十几名孤儿的“爱心爸爸”

  刘安不仅是社区老人们的孝顺儿子,还是孤困孩子们的“爱心爸爸”。

  2010年11月10日,蒲黄榆派出所接报,一名4岁的男孩在北京刘家窑地铁站附近走失,心急如焚的奶奶求助民警帮助寻找。刘安出警找到了孩子。在护送祖孙两人回家的途中,刘安得知这个男孩名叫耀耀,刚一出生,父亲和爷爷就相继去世,妈妈也离家出走。小耀耀一直跟随奶奶,祖孙两人靠着奶奶摆地摊艰难度日。

  在得知祖孙两人的情况后,刘安为他们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还为小耀耀联系辖区的幼儿园,并得到园方支持,将耀耀的学费全免,奶奶也在幼儿园做了帮厨,幼儿园还给祖孙俩腾出了一间小屋供他们居住。2011年,当刘安到幼儿园为耀耀过生日时,孩子扑到他的怀里,大哭着叫了一声“刘爸爸”,这一声呼唤,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两年来,耀耀已经成了刘安家里的一员。

  在刘安的爱心资助名单里,耀耀只是其中的一名孩子。刘安之前资助的十几名孤儿,如今都已成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了刘安这个“好爸爸”,使他们的成长过程不再孤单。

  牵头成立警民志愿者爱民服务团队

  “居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平安之声……”2010年3月,刘安创办的“平安之声”小广播正式“发声”。“平安之声”每天尽管只播出一个小时,却深受社区群众欢迎。刘安每天都会向社区居民实时通报警情并讲授安全防范常识。“平安之声”开播以来,很多居民都成了广播站的“粉丝”,广播员也从刘安一人发展到了8人。

  在蒲黄榆第二社区,有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近300名。在刘安的组织下,社区2011年3月成立了警民志愿者爱民服务团队:有为老人免费理发的小组,有送老人出门的爱心车队,有免费进行水电急修的小组,还有负责陪聊调解、开展治安巡逻的志愿者……“我们要求团队志愿者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随叫随到。”刘安说。社区居民说,只要找刘安,肯定能解决问题。

  在刘安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蒲黄榆第二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社区平安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刘安说。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