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李平:"代表中国警察在海外工作是我的荣耀"

2015-01-08 08:34:3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纪念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5周年报道·对话首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的中国警察李平

  “代表中国警察在海外工作是我的荣耀”

  
  【人物介绍】李平,男,现任天津市公安局预审监管局局长。1999年3月被选定为我国首批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警队成员,并于2001年被派往东帝汶任务区工作,历时15个月。2003年4月,经公安部推荐,通过竞聘,成为我国首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的警察。2004年至2005年,两次赴海地,参与了中国首支和第二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指导工作。曾荣获2001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第二届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001年、2004年两次获得联合国联合勋章,2005年获得中国维和警察勋章。

  他是我国首批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也是我国首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的警察。作为我国参加联合国国际维和行动的“排头兵”,1月7日,李平接受了人民公安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讲述了自己的维和故事。

  记者:成为中国首批维和警察,当时你做了哪些准备,对维和有什么了解?

  李平:我们是1999年通过全国选拔成为首批维和警察的。“维和”当时在中国也算个比较新鲜的词,我也不是很了解。去那里做什么、会发生什么、自己将面临什么,这些都是未知的。

  我们在临出发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东帝汶。我们统一购买了生活用品,组织上给我们每个人配备了一个急救包,装有简单的急救工具和药品。

  记者:你去东帝汶之前,了解这个地方吗?到了之后,第一印象又是什么?

  李平:我去东帝汶的时候,东帝汶还没有完全独立,还不能算是“国家”。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我通过有限的渠道了解到一些东帝汶的历史,知道那里正处于无政府状态,暂由联合国代管。

  虽有心理准备,但一下飞机,眼前的景象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去驻地的路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地方所经受的苦难。街面满目疮痍,被烧毁、烧塌的痕迹都还没被清理。多国部队的装甲车和步兵在街上巡逻,天上不时飞过军用直升机,这些都让我恍如隔世,感觉自己到了一个灾难片的拍片现场,从一个文明世界到了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地方。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工作的。

  记者:在东帝汶维和时,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平:我一开始是在东帝汶首都帝力的羁押中心工作,负责管理暂押在那里的犯人。后来,我被调到东帝汶的马纳图托担任副局长,两个月后又被升职为局长。东帝汶当时正处于无政府、无警察的骚乱状态,所以地方的工作更加难做。

  到了马纳图托后,我一方面要领导各国维和警察参与刑事执法、治安巡逻、社区警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负责招募、培训当地人,恢复重建东帝汶的警察执法机构。

  记者:在马纳图托担任局长期间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李平:在当时的东帝汶,每个家庭都有砍刀,到了起冲突的时候,砍刀就成了凶器。有一次,当地两个部族发生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部族开着5辆车,带着上百人赶赴对方部族聚居地,准备实施报复行动。得到这一突发消息后,另一部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都向避难地逃去,年轻男性就拎着砍刀奔往现场。街道上瞬间没了人,菜、拖鞋、杂物散落一地,一片狼藉,而妇女和孩子脸上的恐惧表情让我难以忘怀。

  作为地方的警察局长,我的责任重大。我一方面制止了这起恶性事件,另一方面我又协调两个部族的长老,做和解工作,令其最终握手言和。

  记者:后来你又成为我国首位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的警察,和在东帝汶维和相比,有什么不同?

  李平:经过面试,我在2003年来到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我逐步掌握了维和行动部的工作流程。过去参与维和时我只是执行任务,现在我要给维和任务区指定任务,责任更重。

  记者: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如何评价当年的维和生涯?

  李平:我现在做的是预审和监所管理工作,和维和工作已经没有太大关系。对我来讲,在单位我是个体,在社会我是公安民警,在国家我是地方警察,在海外我是中国警察。在组织培养下,我有幸数次代表中国警察在海外工作,这是我的骄傲和荣耀。

  15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从无到有,队伍从小到大,涌现出众多模范英雄和群体。能在维和警察工作初期做一些探索性工作,为后来的工作提供一些经验,我很自豪。此外,多年在战乱地区摸爬滚打,让我更能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感受到和平的不易,对警察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百姓安全的责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记者 王旭东)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