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省宁波市司法局围绕“法治宁波”、“平安宁波”建设总目标,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推动我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市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加快推进法治宁波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建等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已建成县(市)区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3个,乡镇(街道)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36个,村(社区)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45个,初步形成了三级联动,各具规模、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群落。根据省、市委要求积极做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全年累计发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法治宣传资料19万余份,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演出千余场次,此外,还组织征订普法宣传资料3万余份,制作法制公益广告片5000余张。
二是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构筑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并配套完善了服务项目体系、组织网络体系和业务标准体系,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延伸到最基层末端,并形成了司法行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格局。升级了第二代“12348”热线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了60条电话线路,极大提高了热线接听率,基本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引导更多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4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数量突破1.6万件,再创历史新高,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帮助农民工办理讨薪案件1319件,涉及农民工人数2895人,讨回欠薪2358.4万元。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来访来电56242人次,同比增加6.3%。
三是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以切实维护基层社会长治久安为目标,全年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15934件,调解成功114465件,成功率98.7%;涉及当事人数212991人,协议涉及金额174.4亿元;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37件、37人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88件、592人次。此外,我市根据矛盾纠纷类型,继续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先后建立了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探索建立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市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02个,已在医疗、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管理、保险合同、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等9个领域相继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
四是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以市两办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对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设置、职能职责、队伍建设、装备保障等诸多方面予以明确。创新教育矫正模式,新建了一批集“教育、监管、培训、帮扶”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级社区矫正综合性基地,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规范化程度,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矫正工作场所6个。启动并建成了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落实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健全和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动态监管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保障机制,不断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创新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帮教率和安置率分别达到97.6%和95.5%。
·浙江杭州:运用法治方式助推“三改一拆”
·河南、浙江3名地方厅级干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浙江嘉兴市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率达89.3%
·浙江金华市司法局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行动助力旧城改造
·浙江舟山领导到司法局调研指导司法行政工作
·浙江台州市司法局:五措并举 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浙江台州市司法局:五措并举 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浙江慈溪司法局:扎实推进调委会规范化建设
·浙江瑞安市司法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平湖市:以“三级六化”构建多维立体大调解工作体系
·浙江宁波中院:推进司法公开不留“死角”
·记浙江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办案冠军胡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