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我朋友在阳明西路被人用刀逼着上了一辆车,你们快点来……”当这条紧急警情映入接警员眼帘时,110指挥大厅电子屏幕上的时间显示为18时56分。110值班指挥长立即抓起指挥台上的对讲机,发出一连串指令,巡特警、刑警、派出所警员立即闻警而动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
19时04分,110值班指挥长根据当时的交通流量以及红绿灯灯次提前预判,指挥“合围”警力在西石山北路与阳明西路交叉口路段设下“伏击圈”。
19时08分,阳明派出所巡查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嫌疑车辆进行截停,随后增援警力以及巡特警防暴车也到达现场。弃车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还未跑出百米就被民警摁住,被劫持人员也成功获救……
这一幕是今年以来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快速联动、高效处置的众多成功案例之一,也是动态化背景之下,余姚公安整合警务资源、完善巡控模式、优化技术装备、提升实战指挥能力所取得的“红利”。
合成作战 处警提速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以科技应用为支撑,着力打造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融合了刑侦、视频、情报等专业警种的合成作战专班,专门挑选多个部门的“破案精英”进驻110指挥中心,与指挥中心民警实行“同步”作战,建立指挥调度、视频监控、信息研判等“多岗合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当出现重大突发警情时,由指挥中心掌握先期指挥权,运用多种科技手段、通过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实现警情、警力的快速定位,为地面警力提供实时准确的指引,从而实现快速反应,准确防范,精确打击。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不断增强街面巡控警力,在原有的巡控勤务模式基础上,引入了民警、特警捆绑执勤机制,抽调了150名机关民警会同巡特警大队特警开展24小时全天候武装联勤巡逻,最大限度地将警力资源摆上街面,实行武装巡逻、动中备勤常态化,为处置突发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街面警力支撑。自今年4月以来,110指挥中心共成功处置突发警情30余起,主导破获案件100余起,摧毁“两抢一盗”犯罪团伙6个,现场抓获“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32人,全市“两抢”、街面盗窃等案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已经初步实现了“快处快打”和“打突发、打系列”的预期目标,破获现行犯罪的“警方速度”也被不断刷新。
今年10月14日晚11时许,一女子报案称其在阳明东路移动公司门口被人用砖块砸伤头部,对方抢走了手提包后沿劳动路往北逃跑。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了处置“两抢”案件紧急预案,指令辖区巡控警员赶赴现场。同时,合成作战室也“全速启动”,全力以赴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狙击”。很快,犯罪嫌疑人手持黑色手提包在路上飞奔的影像就出现在了110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现场民警根据指挥中心的实时指引,逐渐缩小了包围圈,直至在三官堂路把犯罪嫌疑人抓获。此时,距受害人报警仅过了三分钟。
能力建设 提高效能
“幸好民警及时阻止,不然我的血汗钱就被骗走了!”惊魂甫定的李明(化名)十分感慨。9月13日,受害人李明因误信一个“有关部门”的电话,将自己卡内的58万现金取出后存入一个新开的账户内,并将新账户的开户名、银行卡号、密码全部告诉了对方。在对方诱导李明将新账户内的现金转到一个指定的“安全账户”时,他才意识到其中有诈,但此时银行已经关门,李明报了警。110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电信诈骗快速止损处置预案,通过电话指导李明完成一系列应急操作。5分钟后,辖区民警赶到现场,确认李明的银行账户已经成功冻结,对方还未来得及染指卡内的款项,58万元分文未少……
近年来,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新型违法犯罪,不断挑战着公安指挥系统的警情处置和调度指挥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始终将自身能力建设作为破题解难、提升底气的关键,推动队伍整体指挥能力的跨越和蜕变。首先,110指挥中心吸收了一批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青年民警担任指挥长,为指挥力量注入新鲜血液。其次,指挥中心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类规范,并以此为指引,不断加强对指挥长和接警员的教育培训,从而有效提升其沟通表达能力、警情处置能力,指挥调度能力。针对当前治安形势特点,指挥中心每周组织开展专题分析会,探讨、解决警情处置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针对电信诈骗频发等问题,迅速下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接警和指导快速止损工作流程》,将新兴的犯罪“火苗”掐灭在萌芽中。自该流程推行以来,110指挥中心已成功阻止电信(网络)诈骗1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14万元。因为表现优异,余姚110也多次被宁波市局评为“110优秀接警班组”,并且在宁波公安指挥中心系统业务能力比武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佳绩。
科技添翼 指挥精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公安机关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上更加如虎添翼。
近年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以指挥扁平化、调度可视化、警务数字化为导向,在新建110报警系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化指挥手段,进一步强化科技手段对勤务指挥实战的支撑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派出所、刑侦、巡特警等处警单位的45辆接处警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3G无线实时传输系统;全局民警配置执法记录仪,并分阶段推广应用110接处警移动终端,使得警情到人到车、警力GPS定位、警情经纬度采集、语音实时对讲、现场证据实时上传成为可能,实现警力精准投放和警情精细指挥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对突发案事件的反应处置能力。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积极推进以卡口、路口高清视频监控为基点的“天网工程”,构建以“大视频”为核心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治安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的3200余个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已经全部接入110指挥中心终端,逐步实现了对市县际卡口、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周边、治安复杂区域、市区重要路口等重点部位的有效覆盖,形成了一张可对人、车、房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视频监控“天网”。110指挥中心还十分重视加强视频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工作,不断强化视频监控与街面警力的沟通协调作用,逐步实现点对点“单兵指挥”,以便及时发现、追踪、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升科技手段服务公安现实斗争的能力。
肩负重任 尽职尽责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革命、理念更迭、机制创新的脚步始终贯穿着余姚公安110的发展。面对繁巨的警情,110指挥中心的指挥长和接警员们付出的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苦和辛劳。接警时,接警员需要“眼耳手口”齐上阵,眼睛盯着电脑,耳朵听着报警内容,手指在键盘上操作,口中下达出警指令,遇上情绪激动的报警人还要耐心地做好劝慰工作。高峰时期,一个接警员平均每天要接300多个报警电话,连喝水、上厕所也得见缝插针。遇到重大突发案件时,连续指挥调度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但从没有人因此而抱怨懈怠,因为他们知道电话的另一端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盼,有时短短的一则通话,延伸的却是生与死的界限。
5月28日下午15时58分,一则内容为“压力太大,不想活了”的短信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报警人称收到其丈夫的短信时,对方已经不知所踪了。经过了解,报警人的丈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极有可能采取极端行为。110指挥中心立即对该男子的活动轨迹展开追踪,但发现其驾驶的黑色起亚轿车在城区玉立路出现后就失去了踪影。指挥中心立即指挥周边派出所在辖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指令合成作战室开展跟进侦查。当晚20时许,民警在梁弄镇的路面监控中又发现了该车的踪迹,但追踪至梁弄中学附近时,该车再次“蒸发”。考虑到附近即为四明湖,周边又有多家宾馆。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梁弄派出所对湖边路段及附近宾馆停车场进行排查。不久,梁弄派出所民警就在某宾馆停车场的僻静处发现了该车。通过车载3G无线传输系统对该车进行确认后,指挥长随即指令民警对该车进行检查。民警发现车内有一名男子,但该人对民警的呼喊毫无反应,打开车门时一股浓重的煤气味扑鼻而来,后备箱内两个拧开的煤气罐赫然入目。民警果断关闭煤气瓶并将昏迷的男子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过抢救,该男子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浙江义乌检察院开通办案交流平台 效果显著
·浙江检察院开展“百日行动” 整改纪律作风
·浙江:深化改革 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浙江乐清法院:加大涉金融案件审判执行力度
·浙江:加强基层治理 念好“枫桥经”
·浙江:举办纪念监狱法颁布20周年活动
·浙江:举办纪念监狱法颁布20周年活动
·浙江政法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浙江杭州公布45个部门的责任清单
·浙江金华公安局公布“猎狐2014”战果
·最高法副院长在浙江征求人大代表意见
·浙江义乌公安局深入推进爱警惠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