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熊剑锋:一个阳光执法领舞者的立体人生

2014-12-31 14:11:2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四川法制报 

在服刑人员心中,熊剑锋除了威严,更多了一份尊崇

  初次见到熊剑锋,挺拔的身姿,一身警服顿显他的正气凛然,双眼炯炯有神,浑身透着一股警察的“范”。正值中年的他有一种比其年龄更为厚重的沉稳、大气以及不怒而威,这也许是他从事监狱工作20多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气质。

  11月11日,釜溪河畔,自贡监狱2014年度服刑人员文化艺术月闭幕式暨太极操及歌咏比赛如期举行。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笑禹,自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田丰,自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阳胜平等一行14人应邀出席了闭幕式,并走进基层考察调研自贡监狱执法工作情况,刘笑禹书记用“耳目一新”四个字表达了他零距离接触监狱后的感受,对监狱优美的环境和规范执法等进行了充分肯定。

  四川自贡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工作形象越来越走进更多的公众视野。自贡监狱现任狱侦科科长、2014年被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个人的熊剑锋的成长过程,就是自贡监狱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推进规范执法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渴望灯塔的青年

  熊剑锋,一个才华横溢的美术系高材生,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自贡监狱。当时的监狱工作环境恶劣,一位老民警形容进入监管区的大门“抱鸡婆”都飞得过。作为一所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围墙在10年间被洪水冲垮一次,被大风刮倒2次!简陋的条件极大地制约着监狱的发展。在管教罪犯工作中,管理粗放,执法随意,秩序散漫,监管事故时有发生。每到半年罪犯考评时,罪犯不满情绪集中爆发,排队找监区长、教导员“说理”,懈怠消极、打架赌博时有发生,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熊剑锋也一度低沉和迷惘。好在他有天生的艺术禀赋,画笔能承载和释放苦闷与压力,他于1990年代创作的油画《灯塔》正反映了他那一时期的内心:天地灰暗,神情迷茫,内心需要一盏灯塔!这幅油画后来获得了四川省政法系统书画展铜奖。

  现实的寒风中没有冻住这个年轻人的人生理想,熊剑锋决心重新燃起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身处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更新着自己的知识和观念。面对着逐渐落后于整个改革时代的监狱工作,他摸索着寻找追赶的台阶:那就是以法治的精神,以执法意识推动管理规范。他积极思考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执法工作体系,把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刑罚执行法规、制度,反复研读,对重要章节逐一圈点批注,“公平正义、严格程序、文书规范、注重效果”的工作理念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变得清晰。2001年,从转入狱政科当一名普通干事起,熊剑锋开始关注起罪犯考核办法,思考着如何改变过去那种每半年评比一次行政刑事奖励的粗线条考评。

  阳光执法的领舞人

  2002年年底,自贡监狱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一批和熊剑锋一样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年轻人走向了领导岗位,熊剑锋担任了狱政科副科长,具体从事全狱的执法管理工作,这让他长期的思考有了施展的平台。

  2003年,熊剑锋经过半年的调研,全狱统一的执法文书格式正式出台,迈出了监狱规范执法的第一步。就在这一年,熊剑锋被评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狱政工作能手,次年又再获公正文明执法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熊剑锋调研酝酿了两年之久的《罪犯考核办法》破茧而出,规范执法工作再上台阶。新办法对罪犯实行日考核、月积分,按积分确定减刑资格和减刑幅度,罪犯的日常表现直接决定所能获得的减刑结果,标准明确、程序透明、结果公开。新考核办法在罪犯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因犯抢劫罪被判处15年刑期的罪犯余某站在计分公示榜前,仔细计算着自己获得的积分:“我再有20分就可以报请减刑了。新的计分考核办法,能让自己每天都可以算出得了多少分,也清楚了多少分可以减多少刑期。现在学习劳动都觉得特别有劲,更不会去碰违规违纪的事,我要争取多加分少扣分,早日获得减刑”。

  改造有希望,行动有目标。罪犯改造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带动了整个监狱改造风气的好转,稳定的监管秩序又降低了民警的执法风险,监狱的执法公信力得到民警和罪犯的认可……可以说,罪犯考核激励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了积极的“蝴蝶效应”。

  而作为考核办法起草人的熊剑锋,已经记不清制度出笼之前自己往监区跑过多少回,征求民警意见、召集罪犯座谈,听到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下来,曾与他长期共事的刑罚执行科副科长张贻强说:“剑锋经常在办公室和大家一起讨论罪犯考核办法的公正合理性。”事实上,无论是罪犯考核制度的调研、形成、过渡还是实施阶段,都始终闪现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自贡监狱在推行新的罪犯考核办法时,全省监狱系统正在开展此课题的调研,自贡监狱在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起了省监狱局狱政处的关注,自贡监狱因此被指定为全省监狱系统罪犯考核办法起草单位之一。

  2006年,自贡监狱成立刑罚执行科,熊剑锋任科长。他继续推进完善罪犯考核细则和探索健全罪犯减刑制度,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正义,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执法过程中思考,长期的执法工作实践和独特的思考使他成为了全省刑罚执行工作骨干。其起草的理论调研文章获得2010、2011年度四川监狱系统刑罚执行理论调研二、三等奖,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四川召开刑法修正案八的研讨会时,他作为基层单位的代表列席了研讨会并提交了书面意见。熊剑锋说:“要让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照到每一名服刑人员身上。”

  规范执法的设计者

  在四监区,民警杨秦正在填写罪犯考核审批单,遇到具体适用条款有疑问,他翻开《刑罚执行工作手册》第70页第41条12款,填上了扣2分的考核分。而在11年前,各监区的罪犯档案材料中纸张、格式、用语都五花八门,执法工作很不严肃也不规范,业务科室都很难搞清楚考核和奖励中的因果联系。

  2003年初,刚刚担任狱政科副科长的熊剑锋决定将规范执法文书作为执法行为规范化的突破口。他找来各监区自行制作的执法文书、档案材料,仔细比较、提炼归纳,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将五花八门的执法表格统一成一个模板,形成了十余种标准文书格式,并编写了《自贡监狱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对纸张、字体、格式、内容、用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以此为标准严格检查、把关。同时他还把1990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监狱出台的刑罚执行制度文件整理汇编成《刑罚执行工作手册》,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并坚持每年更新。“《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刑罚执行工作手册》对民警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执法公信力的树立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教育科科长阳清说。

  2011年初,按照省监狱局党委提出的“监狱改扩建完成之日就是全面规范狱政管理之时”的要求,新任狱政科科长的熊剑锋仔细琢磨“罪犯一日作息制度”,与相关部门和监区积极沟通协调,努力达成共识,既有效整合了全狱资源,又极大的规范了罪犯管理。“罪犯一日作息制度”以规范整齐的军事化管理规定,以时间为主线统一对全狱罪犯一天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它不仅是监狱一种有效的狱政管理手段,其实它也是在训练和培养罪犯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对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非常有好处。“熊剑锋规则意识很强,办法点子多,《罪犯一日作息制度》既明确了民警的工作职责、规范统一了罪犯的行为,又有效平衡了罪犯生产劳动与学习教育之间的关系,监区操作性强。”一位监区领导说。

  实际上,2002年之后的自贡监狱,将公平正义作为了整个民警队伍的价值追求,通过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在监管改造工作这张考卷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自贡监狱取得了连续14年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特大案件发生这一全省最好成绩,这是熊剑锋和众多监狱民警长期共同努力与坚守的结果。在常年的工作中,他也慢慢磨砺成监管改造部门的一把“宝剑”,锋芒亮人。回顾过去10多年和战友们一起奋斗的工作历程,熊剑锋写下感言:“这10年,我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以微薄的力量去尝试改变;这10年,我坚守公平正义,让思想变现,见证了平安、法治和阳光;这10年,我眼见高楼兴起,大道绵延,生活更加多彩……这一切让我充实而自豪。”看到理想的光芒照进了现实,熊剑锋的心情无疑是欢欣愉悦的。2009年他创作的油画《小卓玛》正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心情:大地辽阔、云起云涌,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小卓玛》获得中国监狱学会国庆六十周年书画展二等奖。

  向科学要警力 向信息化要安全

  “三十而立,点开网络世界的奇幻大门,不再年少轻狂。历史、军事、时政……我浸淫在知识的海洋。”熊剑锋这样描述他在十年前的“触电”,很快他不再满足于上网冲浪,他开始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狱政管理上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防范系数。特别是2011年自贡监狱就地改扩建完成之后,在押犯人数增至改扩建前的3.5倍,而民警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的人数,他急于将科技的威力转化为潜在的警力。

  2013年初,汉王山监狱监狱长宋建军调任自贡监狱监狱长,“这是一个具有实干精神,创新意识很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监狱领导”,宋建军的一位下属这样评价。

  熊剑锋与新来的监狱长“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安全”的思路不谋而合,很快,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了狱政管理上:更新升级罪犯档卡管理系统和罪犯会见管理系统,在监区大门设置门禁系统,通过建成集中监控智能侦测报警系统打造集约化、扁平化的值班处突机制,监管区AB门完成智能识别联动互锁升级改造,“这两年,监狱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氛围很浓,确实减轻了民警的工作负担,降低了监管安全风险”,一位基层民警说。

  从完全陌生的领域到成为信息技术的引领者,熊剑锋除自学钻研以外,还在于他擅长学习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方法。“车间设立的应急逃生门解决了监管安全要关门,消防安全要开门这一矛盾,自贡监狱是在用心做事。”2014年9月,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志诚在自贡监狱召开的全省监狱狱情分析会上说。事实上,应急逃生门是熊剑锋星期天逛沃尔玛超市时从消防安全门得到的启发,向宋建军监狱长汇报形成可行性报告后实施建成的。目前,自贡监狱的这一做法已经在全省监狱系统得到推广。“熊剑锋学习能力很强,凡事肯动脑筋,有时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比较容易就解决了。”一位同事评价说。

  第二张名片

  自贡监狱书画摄影协会会长是熊剑锋的第二张名片,在监狱拥有大量的粉丝。“熊科长人长得帅,工作又出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男神’哪!”一位刚入警不久的小姑娘在言语中难掩对熊剑锋的崇拜之情。

  熊剑锋还是一个热爱旅行的驴友,在路上他用镜头去记录朴实的生活,用心灵去聆听光阴的故事。其实,除了《灯塔》、《小卓玛》两副油画作品获过奖之外,熊剑锋的摄影作品也经常得奖,《秋日絮语》获全省监狱系统国庆六十周年书画摄影比赛摄影类三等奖、《边城往事》获自贡市“书香机关·文化自贡”书画摄影展摄影类二等奖。

  实际上,熊剑锋自小在照相馆里长大,大学又读的是美术系,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他对周围的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知力,别人也许容易忽略的东西却在他的画笔或镜头下焕发出一种令人震撼的美,而这种善于捕捉和发现美好新生事物形成的观察力和敏锐性给予了他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不受传统束缚的思想。熊剑锋自入警以来,从追求公平正义到规范执法,再到运用信息技术都无一不显示了他所具有的创新探索精神的特性。

  “一本教科书”

  “2013年,是我人生旅行中不平凡的一年。9月5日,系统重装,整整7个小时,灵魂当机,生的气息仅留在监护仪上。”这是熊剑锋在后来回忆他经历的那场因患重病动手术而写下的话。当时,手术时间进行了7个小时,当熊剑锋被推出手术间的瞬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的他对着守候的妻子、单位领导微笑着比划了一个表示胜利的“V”字。

  大病初愈的熊剑锋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放弃虚幻的名利,感受生活的多彩,坚守内心的信念,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自贡监狱纪委书记黄箭,之前长期分管狱政管理工作,可以说,他是熊剑锋一路成长的见证人。他说:其实,熊剑锋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的精神食粮。他对于那些至今仍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熊剑锋善于学习、喜欢探索、爱好广泛、知识面广、敢于坚持真理等优秀品质,是年轻民警学习的生动教材。“在重启的人生旅行中,忽略终点,关注过程。正如帕斯卡那句名言: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熊剑锋这样告诉未来的自己。(林莉 姚启雯 郭建民)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