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刘希娅:倾力教改 不忘建言

2014-12-29 16:06:4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检察日报 
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刘希娅给孩子们讲法制课。(杨波 摄)
刘希娅指导学生美术创作

  检察印象

  ■我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不久前在福建厦门举办的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从最高检领导的讲话中,就能看出检察机关不避讳问题、司法为民的真性情。

  ■我会将了解到的检察机关工作情况,讲给身边的人听,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

  ■检察开放日活动很贴近群众,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坚持这种好做法,让更多民众走进检察院,了解检察工作。

  人物档案

  刘希娅,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她大力倡导小学课程开发和整合,创新设计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小梅花”课程体系,获得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代表声音

  ◎“分数始终是家长不愿抛弃的底线。要化解家长的疑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家长们来试课。”

  ◎“要改变一名教师一本教案教一个学科多年、教多个班级的现状,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要通过立法,明确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让全社会都知道,它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样,是终身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她倡导的小学课程改革模式引起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瞩目,被央视等媒体广泛报道;她建议《中小学生守则》应该更具指导性;她呼吁社会要更加重视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不能再小学化了……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大胆启动改革,“小梅花”课改上了央视

  1973年出生的刘希娅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印象深刻:枯燥、乏味;整个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在应试教育中一路走下来。刘希娅想让下一代的孩子接受真正快乐的学前教育,中学毕业时她报考了重庆市幼儿师范学校。19岁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重庆荣昌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幼儿园,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一个班有50多名孩子,作为班主任的刘希娅几乎“包教”语言、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

  虽然身处乡镇,但刘希娅不埋怨、不气馁。1992年,她带领的幼儿班在全县舞蹈大赛中夺得第一名。社会开始认同她,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她任教的幼儿园就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希娅获悉重庆九龙坡区公招小学教师,她背着一包荣誉证书前往报考,过关斩将,终于考进了华岩小学。“非常开心的是,校长很开明,支持老师们的各种教学新构想,这对我后来的成长帮助很大。”

  2004年1月,刘希娅成为谢家湾小学校长,她带领老师大胆启动国家课程改革,建构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小梅花”课程体系。

  2014年4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以《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为题,对谢家湾小学以课程整合促进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报道。此前,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30余次专题报道,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教育同行也多次到该校考察学习。

  课改有成功,也有阻力。2014年年初,眼看改革将取得重大突破,没想到有300多位家长公开表达对学校的课改不理解、不支持。刘希娅多次和家长面对面交流,阐明现行教材存在重复交叉内容,课改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她举了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中的一个案例: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刚刚在一次整合的数学与实践课上学了分米、厘米概念,老师立即布置学生用所学知识制作旗袍。那节课,孩子们上得特别高兴,从头到尾都乐在其中。“经过这样的学科整合,学生掌握知识还会难吗?还会考不好吗?”刘希娅说。

  “分数始终是家长不愿抛弃的底线。要化解家长的疑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家长们来试课。”刘希娅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学校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几次交流和体验后,大家都意识到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家长还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志愿者。

  “教育就是影响,六年会影响到孩子一生”

  在谢家湾小学大门左边,一块近三吨重的“三峡石”上,刻着六个大字“六年影响一生”。刘希娅介绍,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孩子在0至5岁期间,初步的性格已经基本形成,比如胆小、内向、逃避责任等;6至12岁期间,对性格的调整以及固化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重要。“教育就是影响,这六年会影响到孩子一生。”

  通过开发与整合,刘希娅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首先是国家课程规范化。老师们自觉杜绝占时上课、违规补课、划分主科副科的意识和行为,各个学科都均衡地得到重视和发展。其次是地方课程本土化。结合重庆市的特点,各年级开设了《生活礼仪》《巴渝风》《军营生活》等本土化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是校本课程多样化。以孩子的个性需求为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引进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才进入课堂。

  “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刘希娅介绍,有一次她在走廊上看到孩子们很开心,就过去问:“为什么这么开心?”孩子们说:“今天这位同学过生日,我们都在为他庆祝。”刘希娅就说:“不好意思,校长没带礼物,让我抱一抱好吗?”这个孩子很开心,其他的孩子们看见了,都想让她抱抱。

  刘希娅认为,很多细节都是教育孩子的契机。要搞好中国教育,教师、校长一定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谢家湾小学有一项硬性规定:老师、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孩子问好。刘希娅说:“我们提倡尊重从问好开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为什么成年人不能先向孩子们问好呢?”

  2014年2月底,谢家湾小学开学,孩子们发现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美术这些课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这五类课程被称为“小梅花”,设计者就是校长刘希娅。

  变化的不只是课程表,还有时间。这五类课程,全在上午教学,下午,全校学生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比如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等。

  上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上学第一天,孩子们在音乐教室里学古诗词,下午,有的孩子就进入了厨房般的教室学习烹饪。放学时间到了,有的孩子还不愿回家。

  “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把握住了课程改革的大趋势,目前已经走到改革的前沿领域,其经验令人鼓舞,值得肯定。”国家教育部课程中心主任田慧生对该校的课改如是评价。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立法规范迫在眉睫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建议立法规范;建议修改《中小学生守则》;平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刘希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谢家湾小学,她希望自己以一位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促进中国教育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在2014年全国人代会上,刘希娅提交了“关于课程整合、减负提质、促进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她强调,充分尊重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各个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一方面,调整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比例,设立弹性课程机制,与相应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相匹配、相融合;另一方面,整合课程内容,减少学科门类。同时,整合课程时间,通过改变孩子们学习的物理环境,逐步由他律学习转变为自律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她建议,培养更多的全科教师,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孩子为中心。“要改变一名教师一本教案教一个学科多年、教多个班级的现状,实行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级的多个学科,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她认为现行《中小学生守则》语言比较抽象,小孩子很难从概念性的语言里弄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且现有《中小学生守则》已经使用近十年,考虑到时代性,应该启动修改。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笔者发现,意见稿内容更为具体,操作性也更强了。

  刘希娅还特别关注学前教育,她认为,学前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甚至是一场“没有分数的考试”。而她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四五岁的孩子都开始在幼儿园里学习小学的知识了,承担着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压力。

  “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通过立法,明确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让全社会都知道,它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样,是终身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刘希娅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关注孩子,只有这样中国才会更有希望。

  (张双山)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