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声音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习近平总书记
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有效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
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坚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改进公安机关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机制,全面推进警务公开,主动接受舆论监督,促进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国务委员 公安部部长郭声琨
推进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破解司法难题、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政治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案过程、执法结果等都要向社会公开,不断拓展公开的范围。健全及时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图为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暨公众开放日活动。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裁判文书上网、老赖信息曝光、举办公众开放日、开通政法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4年,全国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提速、力度空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敞开大门
公正走进群众心中
12月8日下午,34名律师代表走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这是最高检首次针对律师举办开放日活动。
“以前,检察官和律师交流少,不理解甚至还有些对立情绪。今天走进检察院,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互信,也看到了检察机关近年来推进司法公正所做的努力。”几位律师深有感触地说。
神秘产生隔阂,隔阂导致质疑,质疑影响公信。消除神秘感从公开入手,公开从敞开大门开始。今年以来,各级政法机关纷纷提高敞开大门的频率,让更多群众有机会走进政法机关,了解政法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分别组织3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次数多于往年。8月27日,最高法首次举行专门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开放日活动,16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派出使节走进最高法,旁听一起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庭审,与最高法院院长面对面交流。驻华使节对中国司法公开透明度给予高度评价。
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各级政法机关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其中,江苏省三级123家法院全部敞开大门,群众凭有效身份证件就可进入法院参观,与法官面对面交流。
即便是长期不为人熟知的监狱、看守所,也在公开的浪潮中敞开了大门。12月19日,300名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代表和服刑人员亲属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监狱,近距离感受服刑人员在怎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走向新生。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200名社会各界人士走进银川监狱。
继公安部、最高法之后,最高检于今年3月24日正式设立新闻办公室,确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大力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政法机关的普遍选择。
今年,最高检共组织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媒体通气会、网上发布会30多次。随着新闻发布会的一次次召开,检务工作一项项呈现在公众面前。
10月12日,全国2995家法院3281名新闻发言人的名单通过中国法院网和最高人民法院官网公布。这是最高法历史上首次公布法院系统所有新闻发言人联系方式。司法机关敞开怀抱推进司法公开的态度可见一斑。
借力科技
全方位向社会公开
因停车问题,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小张与王某发生纠纷被打成轻伤,王某于今年8月投案自首。不久前,小张在家中登录石家庄市公安局网站“阳光警务执法办案查询系统”,输入案件编号和自己的身份证号后看到:王某已被依法逮捕,现被羁押于看守所。
“通过自助查询,我可以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度,能感受到警察一直在尽力为我伸冤,心里暖暖的。”小张说。
除执法办案查询系统外,河北省公安机关还搭建开通了报警信息查询平台、案件信息查询平台、行政裁决文书公开平台、法律法规查询平台,全面推进公安执法公开。
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司法公开的强劲动力。各级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狱务公开,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的高度契合,增强司法透明度。
人民法院加快科技法庭建设,浙江法院1783个审判法庭全部建成数字化法庭,在全省90个看守所建成92个远程视频提讯室,所有开庭案件都可以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
全国监狱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设置触摸式电脑查询系统、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向服刑人员家属、社会公众公开狱务信息,提高了监狱执法工作透明度。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各级政法机关全方位深化司法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内容外,一律向社会公开。
最高法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
以前,公开起诉书较为常见,而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等法律文书则往往“深藏闺中”。今年,江苏省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包括不立案、不起诉在内的5大类8种文书全部在网上公开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已扩大至3个市级检察院和44个基层检察院。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有钱人、有权人犯罪后花钱赎罪意见很大,究其原因是刑罚变更执行信息不透明。自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后,中央政法机关均出台贯彻意见,明确对包括职务犯罪在内的“三类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通过公示、上网、公开开庭等形式全程公开。
12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部燕城监狱公开开庭审理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南勇减刑案。此前,北京法院信息网就南勇申请减刑向社会公示,其间未收到不同意见。最终,法院当庭宣判,裁定对南勇减去有期徒刑1年。
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从形式公开到实质公开,从有选择公开到全方位公开,从向当事人公开到向全社会公开。有法学专家表示,政法机关以多种方式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搭建平台
公开执法办案信息
打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点击案件查询,输入证件号、密码,案件当事人即可查询案件办理进度、联系法官、接受电子送达……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
目前,除最高法外,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20个省(区、市)已经建立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在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建立链接。登录该网站,不仅可以查询最高法案件的进展,还可以查询上述地方法院的审判流程信息。
至此,法院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全部建成。为确保公开效果最大化,最高法将公开从“零散”变为“集中”,一网打尽,大大方便了群众。
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实施,全国中院以上、部分地区基层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全部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截至11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生效裁判文书近300万份,其中最高法生效裁判文书5000余份。
老赖虽然赖皮,却注重名声。最高法陆续建立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和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将老赖公之于众。截至12月10日,最高法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超77万名,其中自然人66.6万余名,法人及其他组织10万余个。12月24日,最高法执行指挥系统开通,标志着各级法院执行人员足不出户,通过法院内网就可以实现对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财产的查控。
今年10月,最高检发布《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建立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开通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依托该网建立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平台、法律文书公开平台、辩护与代理预约平台。
“以往,案件办理情况不公开,催生了‘信息黄牛’和‘诉讼掮客’,成为一些人的生财利器。”最高检信息检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平台建立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查询受理时间、办案进程、强制措施、处理结果等信息,公开办案信息斩断了“诉讼掮客”的黑手。
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公安部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
此外,政法机关还积极借助社会平台推进司法公开。今年以来,北京、浙江、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法院入驻淘宝网进行司法拍卖。司法网拍全程在网友眼皮下进行,不仅零佣金减轻了当事人负担,还极大地挤压了寻租空间,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
指尖司法
回应关切引导舆论
12月10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间,廊坊中院官方微博连续发布30条微博,直播宣判过程并附上判决书,引发网友持续关注和大量转发。
在推进执法司法公开过程中,各级政法机关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微视、APP等,打造“指尖上”的司法,成为司法公开的一大亮点。
最高检自3月初先后开通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来,播发信息1.7万余条,目前总订阅数已达1560多万。11月初,最高检分别进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大厅和今日头条。
到今年8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已开通政务微博2.5万余个,涌现出“@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平安北京”等一批拥有很高关注度的微博。公安微博在回应社会关切、疏导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明显感到,政法机关通过微博、微信等公开的执法司法信息,越来越多地涉及网友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也不回避执法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一大批腐败官员落马。广大群众高度关注这些腐败案件何时进入司法程序、庭审情况如何。法院、检察院利用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群众关切。
郭永祥案、李春城案、刘铁男案……最高检官方微博频频公布检察机关查办涉嫌腐败官员的大要案信息。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连发7条微博,公布吉林省检察机关查办7名涉嫌受贿罪官员,这是该微博连续发布反腐案件最多的一次。
为了惩戒和震慑老赖,从今年9月1日起,最高法在其微博、微信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每天曝光一名失信被执行自然人和一名失信被执行法人。
“新疆暴恐分子已来我市准备搞破坏”“闹市区发生暴恐袭击,已有多人被杀”……前段时间,网络上此类谣言四起,弄得人心惶惶。公安机关迅速通过微博、微信辟谣,及时公布惩处造谣者的信息,安抚民心。
“指尖上”的司法,让司法公开随时随地,提升了公开的效率和质量,公平正义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记者周斌 袁定波)
·福建建瓯法院:司法公开走进“指尖时代”
·安徽蚌埠中院:司法公开的“复合”路径
·河南焦作两级法院完成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云南文山两级法院搭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
·安徽合肥中院:做实做宽做深司法公开工作
·重庆一中院:司法公开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重庆一中院:司法公开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安徽合肥:司法公开工作效果显著
·黑龙江七台河:用司法公开倒逼素质能力提升
·陕西铜川:院领导带头办案 推进司法公开
·北京一中院:司法公开先行者的新实践
·湖南法院依托司法公开平台强化审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