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安徽省全椒县十字镇界首村的李正会逢人便笑逐颜开,因为在民警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失联”18年的儿子。1996年,不堪忍受家暴的她离家出走,从四川筠连县来到安徽全椒县,从此与亲人失去联系。
历经半个多月,辗转多地联系,最终帮助李正会找到家人的是全椒县公安局十字派出所副所长常永国。这位身在基层的民警,不仅对分内工作尽职尽责,还对特困户、孤寡老人享受低保;残疾人创业、找对象等事分外操心。
从警21年,常永国多次放弃回县城工作的机会,在农村一待就是20多年。他说:“在哪里都是一样干工作,但农村的乡亲更需要我。”
甘心在基层的“老牛”
在全椒县公安局,同事们都喊常永国“老牛”。1993年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农村“深耕”了21年了。
21年来,良好的群众基础、扎实的群众工作,让常永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在全椒县多个农村派出所工作过,无论岗位和辖区如何变化,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亲密接触,是常永国工作最大的特点。全椒县公安局党委多次想调他到机关工作,都被他一次次婉拒。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和这些朴实的父老乡亲们一起打交道。”
“有事,记得给我打电话……”每次走访,他都会把印有自己姓名和电话的“警民联系卡”带在身上,随时发给群众。“常所长,到我家坐一会,喝口水吧……”下村走访,常有群众和主动和他打招呼。
工作21年来,常永国总是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报警求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竭力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悉心帮教两劳释放人员,诚心教诲失足顽劣青少年,深得辖区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一时间,他的手机号码变成了百姓心中的“110”。近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201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他当自己是“学生”
虽然是警校“科班”出身,但是常永国始终没有忘记坚持学习,办公桌上摆有各种常用法律书籍。“老常啊,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像小年轻一样那么拼命学习干嘛?”同事经常这样问他。常永国总说:“警校毕业一、二十年了,《刑法》、《刑诉法》都修改好几次了,我必须做个学生,它改一次我学一遍。”
了解常永国同志的人都知道,他的业务爱好广泛、思维空间活跃,对待群众热情,最大爱好就是网上研判。凡是涉及到公安机关执法、业务专业理论及与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方面的,他都倾心学习研究,认真记录、总结,多年来积累了数十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2013年夏天,辖区内发生一起手机店被盗案。本来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移送刑侦部门就可以了,但常永国把这起案件当作为民办实事的契机,他向领导主动请缨,把这件案子揽过来。
他通过多方研判,反复调查,不分白天黑夜,在做好日常派出所工作同时带领团队紧盯该案。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硬是锁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常永国又通过巧妙布局,一晚抓获两名嫌疑人,另一嫌疑人被迫投案自首。经过近二个月努力,最终打掉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流窜盗窃团伙,共破获周边县市盗窃案件二十余起。
2013年夏天,辖区内发生一起手机店被盗案。本来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移送刑侦部门就可以了,但常永国把这起案件当作为民办实事的契机,他向领导主动请缨,把这件案子揽过来。
他通过多方研判,反复调查,不分白天黑夜,在做好日常派出所工作同时带领团队紧盯该案。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硬是锁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常永国又通过巧妙布局,一晚抓获两名嫌疑人,另一嫌疑人被迫投案自首。经过近二个月努力,最终打掉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流窜盗窃团伙,共破获周边县市盗窃案件二十余起。
群众把他当“家人”
农村地区因宅基地、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当地百姓之间、百姓和工程施工方的矛盾时有发生。
2014年7月14日,当地两家村民因为房屋施工问题产生矛盾,眼看冲突一触即发,正和同事下乡走访的常永国冲上前去,拦在中间。“住手!要打,先打我!”一声大吼镇住了双方。经过好言相劝和法律宣传,常永国稳住了双方的情绪,最终化解了矛盾。
“他要是晚来一步,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危急时刻,常永国总是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在调解各种矛盾纠纷过程中,他多次被误解、羞辱,甚至有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家人,愿意跟你掏心窝。”常永国说,“村里群众都很支持我,如果没有他们全力配合,很多案子是无法破获的。”
2013年冬天,十字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一起特大污染环境案,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考虑到常永国在当地群众基础好,便于案件侦破的开展,公安局专门抽到他到专案组。
常永国带领一组民警日夜奋战、深入走访,很多群众纷纷主动找到常永国提供线索。他在“三上合肥、三下南京”、排查数据近十万条后,搜集到了重要线索,该案历经三十八天后告破,常永国因此案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远近闻名的“和事佬”
农村工作琐事又多又杂,但处理不周全,往往会引发矛盾升级,甚至酿成命案。常永国充分发挥自己熟悉农村、了解农村、理解农村的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老百姓无论是夫妻吵架、邻里纠纷第一个想到找常永国。“都说老常有一套,矛盾纠纷没有一个调解不好的,”十字镇界首村书记说,“大家有事都找他,他是我们这远近闻名的和事佬。”
2012年冬天,华林村男青年潘某与大墅镇张某无证“结婚”后仅三天宣布结束婚姻,男方曾在女方身上花了11万元。
潘某父母认为自己虽然家庭困难,但因儿子智力有点问题,不好意思向女方提出退赔彩礼的要求。后在其亲戚鼓动下,带人到数十公里外的女方家要求退彩礼,双方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接到华林村村干部报告后,常永国驱车前往事发地。在当地派出所、村委会协助下,召集双方代表坐在一起解决问题。从法律、道德、民俗、人情等多角度做双方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下午一点一直讲到半夜,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劝说,终于使得双方达成共识:女方退还男方八万元。
当常永国离开时,双方握着常永国的手说:真是多亏了你这位警察同志,不然还不知后果啥样。
从警21年来,常永国长年扎根在农村派出所,正是因为他始终秉持“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心愿”这一工作信条,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根本标准,赢得了辖区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