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海市“平安英雄”第二阶段候选人“20进10”的宣传和网络投票活动正式启动,第二阶段投票时间为2014年12月22日00:00:00-2015年1月5日23:59:59,欢迎广大网民踊跃参与投票。为了使更多的读者与网民对“平安英雄”候选人有所了解,本报今起刊登他们的事迹介绍。
执行战线的“拼命三郎”
54岁的王伟是宝山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一庭庭长。从1996年8月进入上海市宝山法院以来,王伟就一直做执行工作。18年来,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份工作最初的热情,成百上千的案件,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对于这份工作,他有自己的坚持与方法。
庭长接待日是王伟最忙碌的时候,每一个当事人他都耐心接待,有些当事人对执行工作有误解,他就耐心解释,化解误会。有些当事人反映承办人案件办理有问题的,他就记录下来,回去跟承办人核实。有些当事人无理取闹,大吵大嚷,他不卑不亢,绝不妥协。
王伟有“拼命三郎”之称,即便3年前查出患白血病,他也依然忙碌在办案一线。他所在的执行一庭有十六七个法官,每年办案超4000件。为了解决被执行人难找的问题,宝山法院和区公安局协作,利用公安机关社会信息管控平台的资源优势,对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进行查找、查控。为此,执行局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王伟带头值班,无论多晚,一旦发现被执行人下落,立即出警。
执法必严是王伟的原则,但执行工作并不拒绝温情。王伟常说,我们的工作是惩恶劝善,充满正能量,要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情,把温暖传递到一线。
守护青春的“阳光卫士”
为了做社工,他放弃了医生、事业单位和中外合资单位高管的工作,即便是父亲让其回家打理家族企业,他也执意离开。如今,江苏少了一名民营企业家,在上海却多了一名有责任心、默默守护青少年成长的司法社工。他就是上海市阳光中心虹口区工作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上海市社工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虹口区青年家园理事长王文斌。
从2007年成为一名社工至今,王文斌带领的社工团队先后为社区青少年开立个案近1400个、小组工作220个,其间还组织开展了700多个主题社区活动,服务近35000人次。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协助社区“失足、失业、失管”的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扰、职业规划、家庭关系等在内的诸多困扰与问题,帮助他们成长,守护他们的家庭。
王文斌知道新生代的外来青少年有着融入上海的强烈愿望,希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认可和尊重,当无法融入时,往往会产生反社会情绪,危害自身及他人。所以,他更注重“授人以渔”,设计实施“吴侬软语”项目,培养提升这类人群的沪语听说能力,提升自信和综合素质,并以此来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上海青年志愿者十大优秀项目提名奖”和“2013年虹口区品牌公益项目奖”。
·北京上海将设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
·上海检察院向市政协专题通报工作并征求意见
·陕西政法委司法改革考察组赴上海徐汇检察院调研
·上海一中院:编发连续性专刊 保障公正司法
·上海杨浦法院:采取“三化”管理法 切实加强长期未结案件管控
·上海杨浦法院:追缴4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存在困难
·上海杨浦法院:追缴4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存在困难
·上海杨浦法院:公安类行政案件呈“四多”特点
·上海二中院:编发法制读物 普及法律知识
·上海浦东法院:四种因素制约失信名单制度的运行
·上海奉贤:加强法治建设 打造平安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