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6年前我入警后的第一次走访。当我走进辖区一个居民家中,发现屋里堆满了外面捡来的废旧报纸、纸箱、矿泉水瓶等杂物,整个屋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异味。一对夫妇,一个骨瘦如柴,一个拄着双拐,围坐在一个小桌边,桌上放着一盆早已发霉的炒咸菜和两个已经长了绿毛的馒头。
目睹此情此景,我心里隐隐作痛。这对夫妇都是残疾人,丈夫叫杜盛昌,妻子叫宋玉兰,他们分别为精神二级残疾和肢体二级残疾病人,全家月收入不足千元,还供着一个上初中的孩子。
宋玉兰急忙收拾出一块空地,递过一个马扎让我坐下。我坐在他们夫妇中间,与他们聊天。听着宋玉兰讲述家里的情况,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我是这个社区新来的社区民警,你们放心,以后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临走时,我把身上仅有的500元钱留给了宋玉兰。
从此,我与这个残疾人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与社区居委会联系,为他们申请了低保;每隔十天半月,我就要去他家看看,给他们带点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每逢节日,我都想着给他们送点好吃的,改善一下全家的生活。
2012年7月,杜盛昌的儿子考上了青岛华夏职业技术高中,但家里却拿不出钱来交学费。“我们实在没办法啊!”宋玉兰流着眼泪对我说。“大姐,你放心!我回去向所领导汇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顺利入学。”我四处奔走,跑遍了辖区的企业、商家、店铺,逢人就说这个家庭的难处,最后筹集到了8000元钱学费,使杜盛昌的儿子顺利入学。
2013年有段时间所里安保任务繁忙,我有十多天没去杜盛昌家,心里实在放心不下,便抽中午休息时间赶到了他家。一进门,我就发现杜盛昌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地痛苦呻吟着,已说不出话来,床单上染满了鲜血。原来,杜盛昌糖尿病复发引起并发症,夫妻俩因为没钱,一直没去医院看病,打算放弃治疗。
我立即找来120急救车,把杜盛昌送到了就近的市中心医院,并垫付了1000元住院押金。随后,我陆续筹集了3000多元钱给老杜作为治疗费用。杜盛昌顺利做完了手术,保住了性命。
爱心赢得回报,我照顾残疾人家庭的事被青岛及省级媒体相继报道后,很多好心人看到后很受感动,一股无私奉献、爱心助人的“正能量”很快在青岛辐射开来……社会各界纷纷为杜盛昌捐款捐物达2万余元,共同帮助这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
(作者为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社区民警 马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