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奎对面坐一姑娘,嚯,大冬天穿条超短裙,耳朵上大坠子blingbling直闪,涂个大红嘴唇,说是“显成熟”。
“哥啊,太累的活,我干不来。”
“你能干嘛活?”
“不累人还赚得多呗!”
“那没戏。”
“那哥,你说咋办,我都听你的。”
王金奎递给姑娘一表格:“有嘛特长、嘛要求,都填上,回去等我电话。”
“大红唇”初到小孙庄,准备租间房,房主告诉她,租房前得去趟警务室,办理暂住手续。姑娘起初不乐意,可没想到,民警竟能帮她找工作。
姑娘临要走,王金奎扔给她一句话:“不能怕吃苦!”
不多久,警务室又来一小伙儿。
“你是金奎大哥?”
“嗯。”
一听找对人,小伙儿哗啦啦从裤子里掏出一塑料袋,打开里面是十几张大票儿,“我身上就这些钱,我妈非要给我缝裤子里,怕掉了,没事还让我用手捂着。”小伙儿红着脸,“村里都说大哥能帮忙找工作,能先帮我找个落脚的地儿吗?”
小伙儿找的王金奎,是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王稳庄派出所民警。这几年,王金奎负责的小孙庄警务室每天都要接待不少人,他们多数初来乍到,脸上带着迷惑和不安。
小孙庄的清晨,来得比其他地方都要早。瓦工、电工、木工,会从早上四五点开始,把这叫醒。这里离云集众多跨国公司的西青开发区只有几公里,几千名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这儿。
几年前,小孙庄刑事、治安案件高发,九成案件和流动人口相关。王金奎投了大量精力,他迫切想找个法子,控制发案数。
一天夜里,他梦里灵光一闪,猛地醒来,拿出纸笔,将点子记了下来:“房子,租房人,详细登记,发现问题,逐一解决……”
他琢磨,外地人来这儿先得有房子住。他们来这儿都是想挣钱。没事干,才会走歪门邪道。
王金奎从警12年,一直负责小孙庄辖区,和村民再熟悉不过。第二天,他挨家挨户敲村民的门。他让村民租房前,带着租房人来办暂住手续。“不知道人家啥身份,就把房租出去,容易惹麻烦。”
每次登记,王金奎都刨根问底:“来小孙庄做嘛?”“是探亲访友,还是找工作?”“想要多少薪金?”“需要多大店面?”“想在哪个位置?”……
从技术到意向,从学历到经历,王金奎为流动人口一一建档,记得倍儿细。他发现,多数流动人口,都是奔着开发区跨国公司来的,而开发区招工数量有限,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而小孙庄辖区,有着200多家企业,因为都是家庭式小作坊,面临着招工难。用了半个月,王金奎走访了辖区所有企业,把他们的用工需求,一一记录,单独成册。两个簿册,一需一求,形成比对。
河北小孟,25岁,来小孙庄投奔老乡,到了才发现老乡有事回了老家,不再回来。小孟人生地不熟,不甘心就此回家。
“你想干嘛工作,有嘛特长?”王金奎问。
“没啥特长,就是有力气,帮我介绍个出力的、多挣钱的。”
王金奎翻出企业册子比对,正好,有一个钉子厂,纯体力活,挣钱不少。他把小孟介绍过去,老板听说是金奎介绍的,痛快收下。
介绍的多了,王金奎也积攒了不少经验。哪几个地域的人性格反冲,干不到一块去,哪几个地方的人适合老乡带老乡,他都一套套的。
“咱介绍的人,必须融入到人家企业里,不能到那乱搅和,耽误人家赚钱。”王金奎嘻嘻一笑,嘴角一弯,“不然,人家下次不敢让我介绍了。”
几年来,王金奎先后为30多家企业推荐了8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小孙庄可控性犯罪发案数逐年下降。而这种“免费中介”模式,也正在被西青更多社区派出所采用……
今年10月,王金奎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记者问他的从警体会。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就是,看到和坚持。当你看到别人的问题,你得去帮助他。当你看到他不如你,不能视而不见。这个‘帮’,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要做。”(记者王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