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确立了“四项建设”新航标。
东风卷地,汽笛长鸣。加快“四项建设”时不我待,江苏公安机关扬帆启航,踏浪疾行。
认清自己才能找准方位,看清差距才能明确方向。从10月初开始,江苏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警大调研活动,在破解难题中谋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找答案,紧紧围绕“四项建设”谋篇布局,深化改革,绘制平安建设新蓝图,朝着既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博采众长,问计基层找答案
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召开后,江苏省公安厅在第一时间向全省公安机关传达了会议精神,但并没有急急忙忙地就如何贯彻落实“四项建设”拿出具体举措。
省公安厅党委认为,“四项建设”是事关公安工作发展的方向性命题、系统性工程,要想解好题、得高分,必须把“备考”工作做充分、做扎实。
为此,省公安厅党委于10月初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调研活动。调研以“四项建设”为指向,结合江苏公安工作实际,梳理出“如何进一步推进警力资源配置实战化”“如何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社会面巡防工作机制”“如何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工作水平”、“如何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联合指挥体系”“如何建立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常态值守机制”等26个课题。
实行混合编组,汇聚各个层面力量。课题负责人分别由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市、县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或省公安厅部门警种负责人共同担任。调研成员则分别来自与调研课题相关的诸多警种部门,还有部分来自公安院校的专家学者。不同警种、部门和不同层级的人员混合编组,以防看问题片面化。
坚持问计基层,激发一切创造活力。省公安厅围绕调研课题,向50名县(分)局公安局长、50名市公安局警种部门负责人和200名派出所长约稿。他们每天都战斗在一线,对基层的情况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建言献策也更有针对性。这些约稿对象,又牵引带动各地各部门、各警种共同参与调研活动,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全警参与的局面和氛围。
坚持向先进看齐,汲取各地经验。省公安厅派出多路人马分别到上海学习基础信息化工作,到北京学习反恐工作长效机制,到浙江学习打击侵财性犯罪做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调研求深求实,杜绝蜻蜓点水,不玩花样文章。他们沉入到最基层,了解最真实的工作情况,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最终制定实用、管用、可操作性的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进一步推动基础信息化工作创新发展”课题调研组分别到南京、常州、盐城、宿迁、江阴等地,沉入基层所队和实战单位了解情况,与民警座谈交流,共同研究工作思路和解决办法,并专程赴上海、浙江等地学习考察。近一个月内,他们走了几十个地方,与数百人探讨交流,在掌握了大量鲜活翔实的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动手撰写调研报告。
11月初,26个课题报告、300篇约稿如期完成,累计百余万字的材料摆上案头。省公安厅又组织力量将它们汇总形成9个专题报告,经两上两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一个综合调研报告。
通过这次大调研,全省公安机关形成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找出路”的共识,找准了警务机制、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应用、派出所工作、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执法规范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理清了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打造革命化实战化职业警队“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
直面问题,揭露矛盾求发展
2014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坚持一手抓安保维稳,一手抓长远建设,以青奥安保牵引带动各项工作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新发展、新成效。
但是,省公安厅党委一班人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成绩、荣誉、掌声的背后,还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快速发展。在调研活动中,公安厅党委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全省公安机关盯着问题做工作,盯着薄弱环节下功夫。
在发动全警“带着放大镜找问题”的基础上,省公安厅专门召开部门、警种负责人会议,省公安厅主要负责同志根据调研报告和300篇约稿,开出十个方面的问题清单。
在体制机制上,机构设置、警力配置的实战化导向不够鲜明,警力、信息、手段、装备等资源比较分散,机关与基层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分工过细、层级过多、岗位设置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专业警种实战功能弱化,派出所职能定位模糊、工作负责过重、运行效能不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警务运行机制不够科学高效,情报信息研判、合成侦查、社会面巡防、检查站查控等工作尚未完全形成常态。
在能力素质上,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统筹工作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身的工作差距,看不上、不愿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少数民警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不强,法律素养、实战技能、群众工作本领存在明显差距。
在工作落实上,上级部署的警务改革和工作措施在一些地方没有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不少执法执勤、基础工作、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一些单位精心培育打造的典型经验还停留在“盆景”上,没有总结推广开来、形成长效机制;有的工作浮于表面、成绩含有水分,经不起检查和实战检验。
在“号脉诊断”、找准症结的同时,“开方治病”、拿出良策,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针对基础信息化工作源头信息采集、数据资源整合、服务实战应用、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基础建设保障“五个不到位”的问题,提出推进内外信息整合共享、深化警务信息化实战应用等7点措施;针对部门行政化、工作机关化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内设机构过多、职能分工过细等问题,提出整合内设机构、实行警力动态配置等4条对策;针对侵财案件发案数较高的问题,提出明确激励导向、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打击侵财犯罪等8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着眼长远,谋篇布局绘平安
在对全部调研报告、约稿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省公安厅党委紧紧围绕“四项建设”,结合江苏“一体两翼”的总体工作布局,精心进行顶层设计,力求通过“四项建设”承载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成果,筑起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平安大厦。
抓住“智慧江苏”建设契机,开展基础信息化提档升级行动。扎实推进“警务大数据”工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面向实战的数据服务平台;归并功能交叉重复的系统,取缔无数据、无更新、无应用的“僵尸模块”,让基层民警在一个界面上操作、一个平台上工作,扩大一线实战民警的查询应用权限;建立信息质量终身负责制、提供基础信息破案同奖制、虚假错误信息倒查问责制;建立信息引领下的精确打击犯罪模式,依靠大数据系统对多发性侵财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动集群打击;在前沿终端,为基层所队和一线民警配备即采即录的智能化移动采集装备,让其自动比对,迅速生成战斗力。
破除机制障碍,加快推进警务实战化进程。破除指挥层级过多之弊,建立健全应急联合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即时调动全警和相关社会资源,开展快速联合处置;破除巡逻职能单一之弊,深入实施城市巡逻体制重组工程,巡逻处警一体化,街面路面刑事治安警情均由巡警力量先期处置;破除多警种合力打击犯罪职责不明之弊,探索建立集信息、侦查、审讯、技术等力量于一体的实体化作战单元,落实包案责任,促进合成作战;破除内设机构过多、职能分工过细之弊,推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按照警务指挥、侦查办案、治安防控、交通管理、行政服务、队伍管理等类别,对职能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最大限度减少指挥员、增加战斗员。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法治公安模范区”。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人口、治安、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涉及公共利益重大决策公开听取意见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公安行政执法量罚标准,推广应用常见治安行政案件自动量罚系统,杜绝执法随意性;全面落实刑事案件归口法制部门统一法律审核制度,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覆盖执法单位、岗位和环节的执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
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严格制度条令规范警察职业管理。从着装仪容、言行举止等基本行为准则抓起,强化作风养成,培育民警良好的职业风范;落实关爱民警十项措施,推进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分类制定民警岗位训练标准,自2015年起组织开展以实战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全警大轮训,着力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抓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动真碰硬;省市县公安机关实行财政统一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调整二级财政预算,严格资金审核审批、审计监督,从源头上堵塞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
为了将这份汇集江苏全警智慧的蓝图变成现实,11月28日,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市县公安局长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起来,逐项研究,逐个细化,逐条落实,以敢破敢立的勇气,锐意推进公安工作改革,根据“四项建设”总体部署,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建立新的发展优势,形成新的发展亮点,推动全省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江苏南通:打造"三个平台"有效解决法律诉求
·江苏扬中检察院:携手公安破解执行难案件
·江苏泰州海陵:开展“千村万户检察行”活动
·江苏张家港:召开互动式案例剖析会
·江苏南通:剖析案例为发案单位“号脉开方”
·江苏江阴公安局:创新宣传载体 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
·江苏江阴公安局:创新宣传载体 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
·江苏南京:多项举措推进年末治安防范宣传
·江苏南通公安局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江苏:“惊雷”行动抓获嫌疑人2705名
·江苏南京:多警种联合启动治安防控一级勤务
·江苏:举办首届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检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