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贵州

贵州毕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拿到“高分”

2014-12-17 08:24:5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贵州省2014年度群众安全感测评近日出炉,毕节市群众安全感由2013年度的91.73%提升至96.38%,位居全省第五。毕节市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由2013年度的92.70%提升至97.20%,位居全省第一。

  毕节市委书记张吉勇将成绩归功于“六零六好”工作理念在实践中的有效发挥。“群众对于安全感的认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的‘硬指标’,另一个是对生活环境需求的‘软指标’,包括对党政服务、周边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切身感受。‘六零六好’的服务宗旨导向,契合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的这种要求和期待,从而促成安全感大幅提升。”张吉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9月正式启动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以来,毕节探索建立以村、社区为治理框架,以村民组、楼群院落为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造性提出以法制建设为保障有序推进社会治理的“六零六好”整体原则: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把困难问题处理好;零回避化解矛盾纠纷,把和谐社会构建好;零干预引导村民自治,把民主法治建设好;零缝隙织牢基层网底,把服务基础夯实好;零延迟服务群众,把民生事项落实好;零缺位破解发展难题,把美丽乡村创建好。此举受到中央领导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民生服务便捷高效

  为自家耕地购买种子,在村里“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了,大方县东关乡半冲村村民张文东满意地说:“以前,进城往返一次至少40多公里,路特别不好走,如今只要到‘便民服务中心’填上一张申请表就能买到,这服务真是送到了家门口!”

  去年11月,东关乡半冲村建成了本村的“便民服务中心”,涉及代办户籍、取款、婚育证、销售等服务事项,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

  在开展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中,毕节市各乡(镇、街道)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整合乡(镇、街道)“七站八所”职能,将人员重组整合进“三委一组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要求,全市村级设置“两站两会”,村民组设置“一组一室”,网格内设置“中心户长”,村民组长每半个月走访一遍本组农户,中心户长每周走访一遍网格内所有农户,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作用,落实好各类民生政策;加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为人民群众办理各类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259个乡(镇、街道)都已设立了便民利民服务中心,259个便民服务站,3563个便民代办点,实现了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今年以来,各级便民工作站为群众办理事项71260件,为群众代办事项35630件,村民组长代办30000余件。

  毕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周全富介绍说,“随着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县(区)进一步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民生服务载体和方式,确保热点问题合力办、民生小事快速办、焦点问题集中办,通过重心下沉、行政管理下沉,确保民生服务的高效便捷。”

  专业指导共化矛盾

  “村里的治安现在特别好,大的案件都没有,村民间偶尔有点小摩擦,村里很快都给协调处理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西方村村民肖科喜滋滋地说起村里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该村发生的45件矛盾纠纷通过组长、中心户长及自治组织协会及时调解处理,至今没有一件矛盾纠纷向上移交。

  记者了解到,作为推进社会治理集成创新的试点,七星关区在辖区各个村建立了视频接访室,形成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通过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中心户长定期走访农户,将群众诉求建立台账,实行逐案建档管理,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具体解决群众诉求的办法;对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采取电话联系、张贴公示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将处理情况、办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群众。

  同时,当地还积极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对自治组织进行专业指导。例如,公安负责协调指导治安巡防、治安信息、消防安全;司法行政则负责指导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服务;民政协调指导志愿者开展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爱心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17736件,已化解17559件,化解率为99%。

  “这种模式推行后,群众成为平安建设成果的共同创造者和受益者,改变了以往政法及相关单位唱独角戏的格局。”周全富说,“从实践效果看,老百姓对此很满意。”

  法治引领还权于民

  放珠镇是毕节市一个省级贫困镇。早些年,该镇出资修一条水泥路,不料修建款被外来承包者侵占,当地百姓得不到实惠不说,多年来这条路也未能修成,造成极大的抵触情绪。

  “按照‘六零六好’整体要求,这类工程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而是及时引导群众组建成立‘项目专项理事会’,根据群众的第一愿望来申报实施项目,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专项理事会’民主管理模式来实施民生项目。”周全富告诉记者。

  此后,所有具体问题也都由“项目专项理事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理事会下设物资采购组、物资收发组、宣传动员协调组、劳动统筹组等8个小组,履行相应职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制定项目村规民约,规范群众投工投劳形式,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村民们全都热情高涨,人人参与,个个监督,有人的出人,外出务工不能返乡参与的家庭出钱请人代劳,一条干净宽阔的水泥路很快就修好,施工全程所涉及到的资金账目全部公开透明。

  “‘六零六好’理念的核心在于还权于民,党委政府从越权的地方还权,从缺位的地方补位,通过法治形式引领基层民主自治,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理,让群众成为共谋发展的策划人、参与人、受益人,杜绝民生政策执行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从源头上管控社会风险。”毕节市市长陈昌旭表示。

  (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龚鹏 郑林)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贵州铜仁消防开展夜间无预案跨区演练
·贵州六盘水消防完成便携式卫星单兵配备工作
·贵州消防总队评选表彰优秀政治机关及干部
·贵州公安厅深入基层调研多彩警营文化建设
·贵州黔南州消防:初评初验精细管理工作
·贵州安顺消防:五个到位做好车辆管理工作

·贵州安顺消防:五个到位做好车辆管理工作
·贵州黔东南州消防推动重点单位火患自查自纠
·贵州铜仁公安部署今冬明春严打整治行动
·贵州六盘水公安:联合消除出租房安全隐患
·贵州:6项群众路线工作法入选全国优秀
·贵州公安厅长调研公安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