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扎实推进法治五华、平安五华建设,把政法干警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作为全区政法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或政法队伍执法满意率。
抓制度
“五个一”拉近群众关系
今年以来,五华区紧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法治五华、平安五华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及法院干警执法满意率。
9 月初,五华区委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政法干警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利于联系紧密、利于工作开展、利于服务到位”的原则,由市公安局编入五华参加活动的干警和全区参加活动的每位政法干警直接联系5户以上群众(含单位、企业)。重点联系治安混乱地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店铺商店聚集地区群众或单位、企业。
10月28日上午,五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海滨一行,深入黑林铺街道办事处沙沟尾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和海源社区开展工作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平安”、“大安全”的意识,积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民警的作用,大力发动和整合社区各方力量,统筹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和社区综治服务站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平安建设的基础。
为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五华区建立了政法干警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做到“五个一”:即进行一次走访,与联系对象进行交流谈话,重点了解其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发一张联系卡,与联系对象互换基本信息,方便联系交流;进行一次宣讲,重点宣传政法部门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在为民执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办一件实事,为联系对象办一、二件实事、好事;每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
“五个一”的工作举措,目的是让政法干警真正接上地气。通过拉家常式的串门走访,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干警和群众之间的直接联系。同时也让干警及时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有效帮助。
抓队伍
“五大员”贴心服务
措施得当,还需要有具体的人来落实。
为此,五华成立由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社管综治委成员单位为成员的五华区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五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指挥中心,全区10家街道办事处、89个社区居委会均按要求明确了挂钩联系领导及各网格责任区的负责人,在全区层面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机构。
在网格之内,参加活动的2400余名政法干警不再是单纯的政法队员,而是集政策法规“宣讲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服务群众“勤务员”、平安建设“督导员”为一体的基层服务代表。
政策法规“宣讲员”
突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基层综治服务,重点宣传政法部门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为民执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百姓通俗易懂的话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不讲官话、套话、空话,讲实在话、家常话,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社会正气、正面引导社会热点问题。
为带头推动平安建设秋季集中宣传活动的全面开展,10月21日,五华区委政法委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开展平安五华建设宣传工作。同时,五华区人民检察院也集中警力开展了联系群众活动,85名干警深入到联系点开展联系群众工作。五华区法院干警分成八个工作组,分配到八个社区中,从10月30日起,对莲华街道教中社区、教东社区、虹山社区等地区展开走访,联系群众搞好沟通。随即,五华区司法局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局46名干警,分别到10个街道办事处,深入各自联系的群众(单位)之间开展了干警联系群众入户走访工作。
公安方面,成立法律法规宣讲服务小分队,深入“城中村”对流动人口开展宣传活动,对过往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热情解答,主动与群众进行交流,积极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达到了警民良性互动的宣传效果。
社情民意“信息员”
坚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感情、带着责任心”,深入到群众中间,和群众打成一片,听取群众真实的声音,了解群众内心的想法。采取定期走访、入户走访及约访等形式,实实在在了解群众心声、原原本本听取百姓诉求。
从群众的街谈巷议中收集社情民意,尤其是要认真听取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外来(流动)人员、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群众亟盼解决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及时处理或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
社区民警把警情回访作为及时沟通联系群众的最佳时机,实现爱民实践活动经常化的有效渠道。虹山派出所社区民警怀着一颗“执著攻克难关、真心为民爱民”的心,在一次被盗三辆电动车的警情回访中,通过警情回访得知被盗的原因是流动人口外出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导致,社区民警就决心在“城中村”推进智能防盗锁的安装,通过艰辛的上门服务和动员,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辖区范围内智能防盗锁的安装率达75%以上。
矛盾纠纷“调解员”
五华区要求政法队伍联系群众时,要坚持“排查细心、沟通真心、说理公心、调处耐心”,认真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涉及自身职能职责范围或直接联系群众的矛盾纠纷。
既要坚持做群众的贴心人,又要坚持做公道正派的明白人,注重换位思考、注意调处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说话办事的公道公正,赢取群众的信任。
要积极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和有关部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家庭琐事不出户、矛盾纠纷不上交。
在辖区矛盾纠纷联调工作中,五华区成立以虹山派出所团支部为龙头,辖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团支部为主体的雷锋矛盾纠纷调解队。如辖区工人医院是医患纠纷突出的区域,在工人医院团支部的联合下,在保安队伍中挑选了有为团员、青年组建了一支20人的“雷锋”保安调解队伍,在各种医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这支队伍起到了“安抚、帮助、劝解”患者家属的作用,将患者家属的敌对情绪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地化解了各种医患矛盾纠纷。
服务群众“勤务员”
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为民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重点关注群众意见大、反映强、诉求多的问题,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多办为民惠民实事,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五华区要求政法干警努力为联系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对属于自己或部门职权职责范围内的事,采取主动办、上门办的方式,为群众办好办实;对职权职责范围外的事,也要积极分流处理、跟踪办理流程、及时答复反馈,切实做到进千家门、听千家言、解千家忧。
红云司法所干警在入户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建议修建老年公寓和请求帮助申请低保。司法所干警之后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帮助其联系社区和社保部门帮助办理,解决了群众申请低保的迫切需求。
平安建设“督导员”
坚持把平安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把平安建设的举措落到基层、把平安建设的成果体现在基层,让人民群众了解平安建设、参与平安建设、感受平安和谐。要深入千家万户,宣讲平安昆明建设知识、讲授安全防范技巧、协助社区(小区)强化治安防控薄弱环节、指导群防群治工作、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切实提升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度和认可度,做到带着平安进家入户,把平安送到千家万户。
抓落实
办好事办实事有反馈
五华区各级政府部门紧紧围绕深化法治五华、平安五华建设,紧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地区实际,迅速制定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全面部署推进,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体现在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一次次真诚交流中、体现在政法干警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上。
五华区还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切实加强对联系活动的督导,确保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对活动中排查出来、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要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
同时,还建立了政法干警服务群众制度,落实民情登记制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详细记录群众诉求、深入调研剖析问题;落实事项分流办理制度,对群众提出的政法部门职权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在全区政法部门内形成流畅顺利的分流交办制度,确保为群众办事不推诿、不拖延,对群众提出的其他事项,也要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分流转办,跟踪反馈答复;严格落实首问首办制度,第一个收到群众诉求、第一个接待群众的干警就是首问责任人,必须一件事盯到底、一竿子插到底,不仅要将职权职责范围的事办好办实,对分流交办的事项也要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群众。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对待诉求。通过走访联系群众,找准群众需求诉求,做好优抚救济、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教育、消费维权、计划生育等社会事务方面的法规宣传、信息反馈和公共服务代办等工作,积极推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及时解决。同时,全区各服务基层的职能部门与网格开展无缝对接,网格信息员与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家政、医疗、保安等服务性实体的协作联动,最大限度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便捷。
一个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群众的心,也拉近了群众和政法部门之间的距离,以心换心解心结,真正践行为群众做实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服务宗旨。
·云南公安厅召开2014年度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公益法律服务云南在行动
·云南普洱市交警支队:多措并举做好今冬明春事故预防工作
·云南昭通检察院与市审计局实行信息共享
·云南玉溪政法委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
·云南楚雄检察院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云南楚雄检察院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云南:为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云南昆明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
·云南保山:“五道防线”化矛盾 服务群众“零距离”
·云南检察院:建设新媒体 开创检察宣传新局面
·云南保山政法委: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