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陈泉:萌漫画里的法治力量

2014-12-12 08:31:18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检察日报 

  夜深人静,陈泉收拾好桌上的材料,关上电脑,准备回家。出了大楼,他回望了一眼,仍然有几间办公室的灯亮着,隐约还能看到人影。楼边的一角,一只大黄猫正带着小猫挪着步子走过。回到家后,陈泉迅速记下了人影、灯光、小猫几个词语。“很多时候灵感来了,就要马上记下来,作为创作的脚本,就像电影里的分镜头脚本一样。”陈泉告诉记者。

  陈泉笔名陈小轴,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的一名年轻检察官。2014年2月底,他在微博发布了一篇名为《检察日记——街头采访大家眼中的检察官》的法治漫画,里面充满了卖萌和吐槽,迅速赢得了大量转发和评论。

  “我是在画漫画的人里比较懂法,在懂法的人里比较会画。”陈泉自我调侃道。当记者问到为何用“轴”作为自己的名字时,“这个字人名上用得少,叫起来也顺口,”陈泉解释说,而且自己本身就是很“轴”的人,也有点强迫症的性格。并且,随着自己工作愈发的忙碌,“轴”又被赋予了另一个新意思:连轴转。

  漫画发烧友成了检察官

  陈泉目前在杭州市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挂职,9月初,杭州检察官方微信、微博首次推出了《小轴说法》漫画版块,在“漫”谈中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后来,陈泉又推出了原创漫画《司法考试那些事》。

  11月29日,在《检察日报》新媒体与新媒体排行榜第三期“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这幅漫画排名检察机关微信的单篇阅读量第一位,达两万七千人次。

  在此之前,陈泉的系列漫画《检察日记》和《法律亲子书》也在网络上爆红,有不少网友评论,没想到检察官也会卖萌。

  陈泉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熟稔网络用语的他将严肃的法律问题与漫画巧妙融合,通过“Q版检察官”透露“你不知道的那些检察事儿”,让很多人眼前为之一亮。不过,身为检察官的陈泉如何走进漫画界的?这还得追溯到陈泉的学生时代。

  和许多80后一样,陈泉小时候“被报名”过许多兴趣爱好班,画画班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绘画天赋初露头角还是上高中时,课本上的杜甫没事就被他“加工”一把。当时最火的漫画《灌篮高手》《七龙珠》《柯南》等,他也借过来基本看了个遍。同时陈泉也开始自己临摹,到快毕业时,各类漫画人物形象已是信手拈来。

  2006年,陈泉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本来想学习工业设计的他,却阴差阳错被调剂到了第二志愿的法学专业。从高中时学理科到偏文科的法律,陈泉慢慢适应着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对当时的陈泉来说,不论是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都是“高大上”的职业。但在大二到大三期间,陈泉先后去了律所和企业法务部门实习,这让他真枪实弹地接触和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加上从事法律工作的父亲也给了他不少影响,“做一个法律人”的想法逐渐开始在陈泉心里扎根。

  在大四那年,陈泉将心思全部放在了准备司法考试上。厚厚的“三大本”,各科的录音,成了他学生时代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司法考试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陈泉以高分一次性通过。找工作时,陈泉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检察院。

  在杭州市检察院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年后,陈泉又考进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成为了公诉科的一员。一年锻炼期过去,陈泉定岗在侦监科,也就是俗称的“批捕科”。

  普法,需要更轻松的方式

  在一线工作的陈泉,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色犯罪嫌疑人和各类刑事案件。世间百态,陈泉也算见过了不少。如果说只论案件数量多、工作强度大,年轻肯干的陈泉倒也还能接受,那么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却是资历浅、经验少的陈泉最郁闷的地方。

  他曾经参与过一起故意伤害案的批捕,在这起案件中,公安机关所提交的证据并不能证明被害人的伤势是由犯罪嫌疑人殴打所致。所以在经过院里审批,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建议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决定作出之后,犯罪嫌疑人正好刑拘期限届满,公安机关依法对其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

  让陈泉没想到的是,这次“放人”遭到了被害人的强烈抗议,因为被害人难以理解为何事情没查清楚,就把人放了。而对于在批捕科工作的陈泉来说,“存疑不批捕”和“下雨要打伞”一样自然。陈泉告诉记者,他其实非常理解被害人的心情。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陈泉遇到的案子越来越多,他渐渐发现,说服一个当事人纵然容易,但要让更多的人明白“法律”,需要一种更具传播力的方法。

  爱刷微博的陈泉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网上风靡起了画漫画讲故事的形式。于是,陈泉萌发了利用漫画表现检察工作的想法。陈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领导和同事,结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就这样,拥有三年基层检察机关工作经历和不俗绘画功底的他,工作之余,开始“捣鼓”起了自己的漫画事业。今年2月27日,陈泉处女作《检察日记》面世,让他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想发在自己微博上的“试水之作”,却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卖萌的漫画风格、犀利的吐槽词句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陈泉的试水之作走红了。网友的反馈没有让陈泉失望,“没想到检察院里还有此等人才”!好评滚滚而来。

  真实是法治漫画的灵魂

  3月4日,陈泉一鼓作气地推出了第二套漫画《检察日记(二)——赤子心》。而这套漫画的制作,也是充分体现了他的“轴”和“强迫症”。在四五个不眠之夜里,他花了不少时间在调整字体颜色、人物位置等细节上。“说不上是完美主义,就是有点强迫症,比如上面画的一个检察官肤色和下面的不一样,我就一定要调过来。”

  不过,慢工出细活,这套使用了柯南、狄仁杰、福尔摩斯、包大人等各色元素,还原检察官日常形象的漫画,再次传遍网络。杭州市检察院的领导看到后也很赞赏,鼓励陈泉继续创作。由于漫画不成系列,也不能定期更新,院领导商议后决定将陈泉的漫画做成一个宣传栏目,取名为《小轴说法》。

  “‘小轴’二字,尊重原创,也延续陈小轴之前的影响力。‘说’,则是用大家爱看的形式表现,而不是单纯灌输。当然,‘法’便是检察的特色了。”杭州市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说。很快,新闻办公室就接连推出了《小轴说法》“国家公诉那些事”“反渎那些事”等内容。与此同时,杭州市检察院还联系了浙江之声和杭州之声,在他们的“大号”上刊发《小轴说法》。

  就这样,陈泉的漫画渐渐走出了自己微博账号的“一亩三分地”,开始出现在大V、官V、微信公共账号等一系列新媒体中。在他的漫画里,会有一些检察官生活中的小趣闻、小糗事,甚至还能来一段检察院版的心灵鸡汤,让人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在创作的最初,只是想从一个普通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去看检察官的工作。漫画内容也不想做干巴巴的普法宣传,而是从一些有意思案件情节和工作趣闻出发,来反映检察官真实状态。”陈泉告诉记者,他从来也没想过要在自己的作品里树立一个多么光辉正义的形象,只是想和网友们聊聊检察官的日常,不仅是工作状态,还有加班时的心酸,甚至办案时的糗事。也正是这样,真实成为了陈泉漫画的灵魂。

  “萌”代表了检察官的一种面貌

  “陈小轴”已经出了十多期漫画,开始形成了三个系列的主题漫画:《检察日记》、《小轴说法》和《亲子法律书》。漫画的成功让陈泉获得巨大鼓舞和满足的同时,蜂拥而至的约稿也开始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对那时的陈泉来说,工作忙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后再画漫画直到夜里一两点,是常有的事。

  陈泉觉得这也是他“轴”的一种表现,“既然开始做了就不愿意放弃,宁愿全部扛着,但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尽管领导给予了理解,在案件上很照顾我,但工作总量摆在那,本职工作不能放下。”

  忙碌的工作让《检察日记》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进一步的更新。“在侦监科工作时,也不知道漫画能坚持多久,想法是越久越好,不过实在太忙了,觉得半个月能做一期就不错了”。

  在各个检察院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检察日记之三——理科男从检记》重新在9月16日上线。考虑到陈泉的漫画宣传效果,市检察院以全市检察干部“上挂下派”为契机,将26岁的陈泉从余杭区检察院侦监部门借调到了市院新闻办。

  最近,陈泉开始尝试了一些新的漫画方式,将电影经典画面加入到漫画里,比如自己最爱的《别对我说谎》《绝命毒师》等美剧。除了新元素,陈泉也在不断收集法律素材、研究法律案例,甚至还努力学习脚本设计和PhotoShop、PAINTER、OC技术,他说,“我的想法比较务实,就是希望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去传播、创造更好的法律氛围。”(刘亚 刘波)

[责任编辑:朱诗瑶]